薛國榮
(甘肅省秦安縣農機監(jiān)理站,甘肅 秦安 741600)
根據《甘肅省農機事故處理規(guī)定》,農機事故是指農業(yè)機械在縣鄉(xiāng)道路、村鎮(zhèn)道路以及田間、場院作業(yè)現(xiàn)場發(fā)生的事故。事故管轄范圍為本行政區(qū)域內發(fā)生的農機事故。農機監(jiān)理機構應當正確行使事故處理權,否則為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在事故處理中善用調解,可收到良好效果。
對于接到事故現(xiàn)場報案后立案的事故,調解階段是在現(xiàn)場勘察、調查詢問、查明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確定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和傷害程度之后,作出處理決定之前。
對于事故現(xiàn)場滅失或私了未了的,應以信訪案件受理,即以信訪部門轉來的經縣上分管領導責成處理的批示為“令箭”,這樣在調解處理時“師出有名”,而非因單方隨意報案而興師動眾,有利于邀請鄉(xiāng)村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參與工作。調解階段在調查詢問之后。
調解處理的基礎:造成死亡的,在將死者埋葬之后。造成受傷的,在治療出院、醫(yī)院開出出院證明之后。
對于應先期墊付的醫(yī)藥等費用可暫指定一方給付或雙方各自預付。
(1)合理設置調解地點。為了給當事人以客觀、公正的感覺,調解的地點應設在村委會,最后調解處理的地點可設在鄉(xiāng)鎮(zhèn)政府。而不應設在當事人家或某一私人家。
(2)合理配置調解參加人員。為了體現(xiàn)調解的權威性、公正性,按調解的重要程度、難易情況,參加的人員有所不同。對于重特大事故,參加調解的人員應由行政主管部門、縣農機監(jiān)理機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負責人和上級派員、駐村干部、村民代表、雙方當事人(或其代表、監(jiān)護人,以下簡稱當事人)及工作人員組成。對于一般事故,參加調解的人員應由縣級農機監(jiān)理機構分管負責人、監(jiān)理人員(不少于2人)和當事人組成。
(3)注重調解方式。調解在縣農機監(jiān)理部門負責人的主持下進行。調解應采取先分后合的方式。一要分別談話,交代情況,征求當事人的處理意見。①摸清底線:由主辦人與當事人分別談話,向其說明事故責任、經濟損失、應付醫(yī)藥費及其它費用總額,征求當事人的處理意見。對于負主次責任的,主要是明確各自愿承擔的金額;對于一方負全部責任的,主要是明確事故受害人提出的索賠金額和事故責任人愿意賠償?shù)慕痤~,做好詢問筆錄。如當事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讓其書面陳述如上處理意見。②促使“靠攏”:這一步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根據當事人提出的基數(shù),主要按責任大小,又適當考慮當事人的承受能力,促使其向雙方可接受的賠償金額靠近。若雙方差距很大,可分別說明對其不利的因素,如:無證駕駛、證件失效、違章載人、操作不當?shù)葒乐剡`章行為,或有條件現(xiàn)場報案而未報,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應承擔的責任。也可說明移送法院后依法處理的結果與現(xiàn)在調解的不同。又可說明如不一次性處理可能造成一方既不上法院又私下沒完沒了的糾纏。甚至一方在事故中雖無責任,但對方無依無靠,也可動員一方適當資助,以了事端。還可說明雖應負同等責任,但一方死亡或重傷,或家境困難,又無經濟來源,而一方健在或輕傷,家境尚好,有條件有能力挽回經濟損失,實際可適當多承擔一些份額,這樣既有本分又有人情。在實踐中經參與調解人員的共同努力,確有出于義、出于情而樂意多承擔的。這種調解一般需要兩次才能逐漸趨向一致。對于雙方因同在一個村莊、或親方間的特殊關系,一方主動承擔全部責任,或一方自愿放棄索賠的,順其自愿,但記錄在案。二要召集調解會議。召集當事人和應參加調解人員開會,面對面進行調解。因此時雙方已經或基本接近一致,經在場人員共同努力,當事人在現(xiàn)場再作出一些讓步就可取得預期效果。然后制作“農機事故處理調解書”,載明此為一次性處理。全部在場人員簽字或按指印,加蓋農機監(jiān)理機構公章。三要兌現(xiàn)賠償款項。視賠償金額多少或當事人財力情況,當場或限期兌現(xiàn)賠償,辦清交收手續(xù)。限期交款的一般為一周,通常經由農機監(jiān)理機構收轉。從調解實踐看,因處理得當,多年后不但未出現(xiàn)反悔情況,無遺留問題,而且都比較滿意。
(1)駕駛人員應切實遵章守紀,萬不可“好心做壞事”,讓莊里人特別是學生搭便車。
(2)親戚鄰人要理解駕駛人員,不要為難他們,不要乘坐拖拉機等用于載貨的農用車輛,寧可多走幾里路,決不冒險搭性命。
(3)各級政府尤其是鄉(xiāng)村黨政組織應切實重視和加強對安全生產、遵規(guī)守法的宣傳教育和督促檢查,防患于未然。
(4)要充分發(fā)揮鄉(xiāng)村干部在調解中的作用。鄉(xiāng)村干部熟悉當?shù)丶爱斒氯饲闆r,又有一定權威性,對于平時和最終調解時達成協(xié)議具有重要作用,是農機事故處理的好幫手。
[1]《甘肅省農機事故處理規(guī)定》第六章,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18號[DB/OL].WWW.AMIC.AMRI.GOV.CN,2004-6-25.
[2]《農業(yè)機械安全監(jiān)督管理條例》第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563號[DB/OL].WWW.AMIC.AMRI.GOV.CN,200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