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越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地方人大常委會是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地方國家權力的機關,是本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其職權是由憲法和地方組織法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享有以下職權:重大事項的決定權、人事任免權、監(jiān)督權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權利和主持或領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的權力。在上述所有職權中,重大事項的決定權是凸顯人大常委會權力機關地位的職權,因此,從理論上對重大事項的界定以及決定權行使的原則進行探討,對于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行使職權進而對加強人大制度建設,夯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力機關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重大事項的決定權,是地方人大常委會代表人民利益、集中人民意志、依據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范圍、按照法定的程序,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或決議,并用國家強制力保證貫徹實施的權力。這是憲法賦予權力機關的法定職權,這一決定權的行使確定了人大常委會的權力機關地位。以前由于人民對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性質、地位沒有足夠的認識,也由于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有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因而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人大不過是“橡皮圖章”,只有形式而沒有實際的作用??偨Y實踐經驗,并根據憲法和法律的原則性規(guī)定,重大事項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憲法對于重大事項沒有進行具體的界定,而在《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中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五)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建議,決定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機會、預算的部分變更;……”對于組織法中明確規(guī)定的事項,人大常委會應該依法切實行使好其決定權,以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
所謂“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是指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所決定的事項是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產生較大影響,對于區(qū)域建設起到根本作用的事項。具體可以包括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推進法治進程的重要措施;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地方政權建設、基層群眾自治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大事項;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中長期規(guī)劃的部分變更、財政預算部分變更和決算;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等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改革措施;城市鄉(xiāng)鎮(zhèn)總體規(guī)劃和涉及城市鄉(xiāng)鎮(zhèn)性質、規(guī)模、發(fā)展方向的總體布局的重大變更;涉及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等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重大措施。
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人民反映強烈、普遍關注、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都是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項。如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障基金以及住房公積金的收繳、使用、管理情況;以及物價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都會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這些事項應當有權力機關進行規(guī)制以保證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這些事項是在實踐中發(fā)現并提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的事項,需要人大常委會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以及這一事項對本行政區(qū)域產生的影響、涉及的范圍自行確定,這實際上是賦予了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權,通過一定的判斷最終做出決定或者交相關機關決定。
地方人大常委會在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憲法和法律的原則性規(guī)定與本地區(qū)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及時發(fā)現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等工作中的重點熱點問題,根據該事項的性質,影響范圍和重要程度,審時度勢,做出科學的判斷,真正把需要人大常委會討論的重大事項,及時依法討論,做出決定。
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行使決定權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有效的發(fā)揮其作用并提高重大事項的決定質量。根據實踐經驗,人大常委會在行使決定權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現代人民主權原則認為,人民權利是國家權力之根本,國家權力本源在于人民。人民將自己的權利交給國家權力機關代為行使,這就要求其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必須以保護公民權利,實現人民意志為目的。法律作為人民意志的體現,國家權力機關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勢必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才能保證人民的權利和利益不受侵犯,其意志得到更好的體現。
人大及其常委會在行使決定權的過程中實行公開原則,是由我國政權的性質決定的,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必然要求。人大的一切權力來自于人民,這就意味著在決定重大事項的過程中,應當向人民公開,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在權力行使過程中如有損害人民利益的事項發(fā)生時,可以及時糾正,從而使決定的每一事項都能以人民的利益為最根本利益,更好的實現民主。這一公開不僅包括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關于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范圍和內容公開,而且包括討論過程、決策程序、決策效果公開。
地方人大常委會行使決定權應當在實現公正價值的前提下盡量以效率作為為其價值取向。這是因為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所要決定的重大事項大部分具有時效強的特點,在特定的時期內具有“重大”的特點,若拖延行使決定權,則這一事項的重大性已然喪失,那么再對這一問題做出決議、決定顯得沒有必要。效率原則的實現應當以公正作為前提,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行使決定權是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利益,尋求一個平衡點以盡量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從而實現公正。在充分考慮的基礎上,應當及時做出決定或決議,有效的解決存在的問題。
黨對國家的領導自然包含著對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權也是一項憲法授予的權力,在處理這兩種權力的原則是:決定權必須服從領導權,領導權必須與決定權分開行使。具體可以表現為:人大常委會提出決議草案,要事先向黨委請示,取得黨委的領導和支持。在對重大事項的研究、決定過程中,人大常委會要主動求得黨委的重視、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被賦予了高于行政權的決定權,在政府的行政權侵犯了決定權之時,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依據憲法和法律及時予以制止,以維護權力機關的權威地位。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調查研究是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其決定權的先行程序。決定權的對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確定某一事項是否屬于重大事項。憲法和組織法對于重大事項的規(guī)定始終是籠統(tǒng)的,對于不同的地區(qū)應當有不同的標準和規(guī)定。
地方人大常委會在行使決定權的過程中,應當接受相關公眾的監(jiān)督。聽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公眾發(fā)表意見、提出建議,使人大常委會做出的決定更能符合公眾的利益。聽證的內容具體可以包括行使決定權的事項、程序及其他相關內容。
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最終要以該決定是否有效實施來衡量。所以,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注重加強對決定、決議執(zhí)行情況的跟蹤督察和信息反饋工作,確保決議、決定執(zhí)行到位。具體包括:
(1)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聽取匯報了解決議、決定實施情況。各級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對其所轄各地貫徹決議情況進行檢查,聽取政府關于對決定落實情況匯報,并對其落實情況提出改進意見,從而有效的保證決定的貫徹落實。
(2)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組織視察,檢查決定、決議實施情況。人大常委會可以組織部分人大代表進行視察,并根據廣大人民的意見,制定規(guī)劃,分步實施,從而加快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實施。
(3)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應制定相關辦法,督促決定、決議的辦理和落實。為保證人大常委會決定、決議的落實,在有必要的時候可以有人大常委會組織一定的人員制定相關辦法,督促決定、決議的在一定期限內予以落實,從而使其決定、決議得到較好的辦理和落實,取得一定的成效。
地方人大常委是在人大閉會期間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主體,其人員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決定權能否正確有效的行使。另外人大常委會所需要研究決定的問題涉及諸多方面,其政策性,業(yè)務性很強,因此也對其組成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
[1]陳金娥譯.[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M].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2]柴清玉.對地方人大常委會重大事項決定權有關問題的探討[J].人大建設,2001,(2).
[3]周葉中.憲政中國研究—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