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奕
[摘要] 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從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fā)展神速。但是同時它又存在著很多不規(guī)范的現象,對語言教學有負面作用。因此本文將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如何對待網絡語言。
一、對待語言的兩種態(tài)度
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類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標志,BT,哈皮,3Q,偶,暈倒這樣的新新人類的網絡語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
網絡語言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面對很大的爭議。喜歡它的人認為網絡語言提高交流溝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給日常用語注入一股鮮活的血液,認為它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和語言的發(fā)展方向。
而反對網絡語言的人卻認為網絡語言給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教學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是一種語言污染,將阻礙語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二、網絡語言的優(yōu)點
新新人類都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強的年輕人,善于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也正因此,網絡語言才會不斷推陳出新。從這一點上說,網絡語言很具有創(chuàng)新性,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年輕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網絡交流時一種即時的交流活動,交流者彼此之間要及時發(fā)送和接受信息,保證交流的通暢。因此,速度是網絡交流的一個必要條件。因此,為滿足網絡交流需求二產生的網絡語言具有簡捷性,不僅網絡語言本身言簡意賅,而且傳遞方便快捷。
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生活壓力很大,而網絡語言卻營造出一種幽默輕松的交流氛圍,因此很多現代人愿意使用網絡語言緩解壓力,娛樂自我。如網上用“打醬油”來形容事不關己,用“燒餅”來指代樓主,這些幽默調侃的語言讓人們在網絡中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放松身心。
三、網絡語言的缺陷與危害
網絡語言是交流者為了滿足自我的交流要求而臨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語言,因此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狹隘性,不能滿足所有語言使用者的需求,也無法像普通話一樣被所有使用者認可。
其次,網絡語言夾雜著很多的不良信息,這對很多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會導致青少年標準語言的不規(guī)范使用,也會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負面影響。
另外,網絡語言強調的是方便快捷,因此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很容易失去傳遞信息的文化準確性。
四、如何正確對待網絡語言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網絡語言是比不應該被一票否決,禁止使用的。網絡的出現,是這個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網絡已經逐步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網民隊伍之龐大、輿論傳播之廣泛、言論力量之強大,已經沒有任何媒體能與之相比了。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中獨特的語言應運而生了。這是自然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網絡中很多新生的語言不僅言簡意賅,而且生動簡潔。以2009年新生的網絡語言為例,譬如:“躲貓貓”、“打醬油”、“杯具”等等,都是有來歷、很詼諧很幽默、思想內容極其豐富的詞匯。
其次,該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語言?不可否認,網絡語言中是精華和糟粕并存。關鍵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對待它,如何應用它。例如“杯具” “腹黑”、“7486”等詞,要注重使用的場合。這些詞在網絡中使用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卻不能在學生作文中使用,因為語言說出來目的是要人能懂的,如果不懂,就毫無意義。以后網絡發(fā)展,這樣的詞能否生存下去,自有它自己的命運和規(guī)律,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因為正如李行健先生所說,語言在自身發(fā)展中有很強的自我排污能力。部分消極的,不能滿足人們交際需要的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淘汰,永遠退出歷史的舞臺。相反,那些積極地的,形象的,能夠滿足交際需求,促進語言發(fā)展的語言則會被保留下來,成為人們溝通的有效工具。
再次,在寬容對待網絡語言的同時,也要鞏固普通話的基礎地位。為了提高中小學生標準語言的規(guī)范性,老師們應該采取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好辦法,重視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結構美、節(jié)奏美和音韻美的興趣;另外,老師們應主動知曉網絡語言,在魚龍混雜的網絡詞匯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甄別,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的健康網絡語言。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后,自然會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網絡時代的反映。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全面辯證的看問題。就我認為,我們應該寬容對待網絡語言,既要承認它的不足又要看到它的優(yōu)點與作用,并懂得挖掘其有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