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軍,余江梅
(1.浙江省江山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 江山 324100; 2.浙江省江山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浙江 江山 324100)
72份零售藥店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姜建軍1,余江梅2
(1.浙江省江山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 江山 324100; 2.浙江省江山市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浙江 江山 324100)
目的 分析零售藥店藥品不良反應(ADR)填報情況,為ADR監(jiān)測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對該市零售藥店2008年上報的72份不良反應報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涉及的藥品有10個大類共53個品種。抗生素、中成藥品種數及其所致ADR例數居前。ADR主要由口服藥引起。新的、嚴重的ADR上報較少。報告分布不均衡,城區(qū)藥店上報比例為31.17%,鄉(xiāng)鎮(zhèn)藥店上報比例為14.91%。報表首次提交即可上報的占73.61%。結論 應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零售藥店藥學人員的ADR報告意識與能力。
零售藥店;藥品不良反應;分析
目前,越來越多的患者通過零售藥店購買藥品。由于公眾對藥品不良反應(ADR)認知度不高,加之非處方藥可由患者自己判斷、購買與使用等原因,使ADR發(fā)生幾率增加。2008年我市共上報ADR報告401份,其中醫(yī)療機構上報329份,零售藥店上報72份?,F(xiàn)分析零售藥店ADR發(fā)生的特點,為零售藥店ADR監(jiān)測工作提供參考。
資料來源于2008年我市零售藥店上報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72份。分別對報告所涉及的藥品種類與數量、給藥途徑、ADR嚴重程度分級、報告藥店分布、報表填寫質量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ADR報告涉及的藥品種類分布:見表1。ADR共涉及藥品10個大類53個品種。
表1 ADR報告中涉及的藥品種類及病例數
給藥途徑分布:發(fā)生ADR的給藥途徑為,口服68例(94.44%),局部外用(含陰道用藥)4例(5.56%)。
ADR程度分級:72份報告中,嚴重程度均為“一般”,“新的”ADR 2例。
上報藥店分布:我市現(xiàn)有藥店191家,上報ADR的有37家(19.37%),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上報藥店分布情況
報表填寫質量:所收集的報告中,各項目填寫基本完整、首次提交即可上報的53例,占73.61%;經補充修改后符合要求的19例,占26.39%。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一般項目填寫不完整;不良反應名稱填寫錯誤,如某藥引起嘔吐、腹瀉,ADR名稱應填“嘔吐、腹瀉”而不應填“胃腸道反應”,即應填寫ADR的主要癥狀;合用藥品填寫不完整,有些患者同時使用多種藥品,出現(xiàn)ADR后,報告人主觀地認為ADR由某種藥品引起,不詳細填寫合用藥品,這樣就導致無法從報表上發(fā)現(xiàn)該ADR是否其他藥品或聯(lián)合用藥引起,上級不良反應中心也因無法獲得完整信息而不能做出正確分析與評價;過程描述過于簡單,患者用藥當時的癥狀、體征、臨床檢驗結果等因素均影響ADR的因果關系判斷,應盡量詳細填寫;ADR因果關系分析不當,濫用“肯定”評價。被省中心更改過關聯(lián)性評價的報告有35例,占48.61%。
引起的ADR的藥物中,抗生素的品種數與所致ADR數量均居首位,與其他ADR報告分析類似[1-2]。非注射用中成藥導致的ADR比例也較高,應引起重視。ADR給藥途徑單一,大多由口服,少數由外用引起。無注射劑引起的ADR,這與零售藥店的經營范圍有關。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上報率的標準要求是每百萬人口300例[3]。從ADR報告的數量上看,我市已達該要求,但質量有待提高。新的嚴重的ADR比例明顯低于WHO認可的30%的水平[4]。因此,駐店藥師發(fā)現(xiàn)新的ADR的能力有待加強。
報告藥店分布不均。從表2可知,鄉(xiāng)鎮(zhèn)藥店上報比例低于城區(qū)藥店。報告來自于少部分藥店,覆蓋面不廣,這與駐店藥師接受培訓不夠有關。我市零售藥店共有藥學專業(yè)人員304人,2008年度舉辦駐店藥師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培訓班兩期,培訓78人,僅占全部藥學專業(yè)人員的25.66%。
報表填寫質量一般。相當部分的報告因果關系評價不正確,不能基于評價標準和邏輯推理作出正確評價。報告表中有部分項目錯漏是因為不明項目的正確含義,或因填報人員粗心所致,反映出部分上報人員相關知識水平或責任感尚需提高。
ADR監(jiān)測對于保障用藥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幾年,我市零售藥店ADR監(jiān)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報表的數量逐年增加,但仍有不少問題。相關部門應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ADR監(jiān)測工作的水平。零售藥店藥學工作人員應提高對ADR的警覺性與責任感,并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對ADR的監(jiān)測及報表填報能力。
[1]王秀麗.12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9,18(2):56-53.
[2]黃萬堅.14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海峽藥學,2008,20(12):157-159.
[3]余露娟,羅 君,杜明明.575份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報告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20):2 784-2 785.
[4]陳 鋒,楊世民.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體系建設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J].醫(yī)藥導報,2006,25(5):486.
R969.3;R954
A
1006-4931(2010)10-0061-01
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