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洛河流域上游地區(qū)水沙變化趨勢分析

      2010-09-11 10:02:36王高英趙紅師奎
      陜西水利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沙量輸沙量劉家

      ◎王高英 趙紅 師奎

      北洛河是黃河中游地區(qū)的二級支流,水少沙多,泥顆粗,是陜西省第三大產(chǎn)沙區(qū)域,也是黃河流域龍門~潼關(guān)區(qū)間的主要泥沙來源之一。分析北洛河水沙變化趨勢對本流域的綜合治理和開發(fā),對下游三門峽庫區(qū)的淤積以及黃河下游的輸沙研究都有著重要作用。

      北洛河全長680km,流域面積2.69萬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9億m3,多年平均年輸沙量1億t。劉家河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7325km2,占全流域面積的27%,來水量占27%,而來沙量則占78%。本次選擇其上游吳旗、志丹和劉家河三個水文站,應(yīng)用其實測水文資料,主要分析北洛河流域上游地區(qū)的水沙變化趨勢。

      1 流域概況

      北洛河發(fā)源于陜西省定邊縣白于山郝莊梁,流經(jīng)吳旗、志丹、甘泉、富縣、洛川、黃陵等縣,在大荔縣東南匯入渭河。北洛河吳旗以上地區(qū)土壤主要是風(fēng)沙土,植被極差,平均年侵蝕模數(shù)為11450t/km2,屬于劇烈侵蝕區(qū)。劉家河、吳旗、志丹區(qū)間地區(qū)土壤主要是黃綿土,多年平均侵蝕模數(shù)為7000t/km2,屬于強度侵蝕區(qū)。劉家河以上地區(qū)水土流失極為嚴(yán)重,是北洛河流域泥沙的主要來源區(qū)。

      2 流域水沙變化分析

      2.1 流域水沙基本特征及計算時段劃分

      北洛河流域上游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屬暖溫帶氣候,多年平均氣溫7.8℃,降雨量分布不均勻,由北至南略有增加。各站徑流模數(shù)在3m3/km2~4萬m3/km2,各站輸沙模數(shù)在9500 t/km2~12000 t/km2之間,各站年平均含沙量在280kg/m3~380 kg/m3之間。詳見表一。

      由表一可以看出,吳旗站控制面積占劉家河站控制面積的46.5%,多年平均徑流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水量的62.6%,多年平均輸沙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沙量的55.5%;志丹站控制面積占劉家河站控制面積的10.6%,多年平均徑流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水量的12.5%,多年平均輸沙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沙量的13.0%;吳旗、志丹、劉家河區(qū)間面積占到劉家河站控制面積的42.9%,區(qū)間水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水量的24.9%,區(qū)間沙量占到劉家河站來沙量的31.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北洛河上游地區(qū)水沙都主要來自于吳旗以上地區(qū)。

      據(jù)實測資料統(tǒng)計,劉家河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為 0.7 億 t。

      與多年均值比較,徑流量有28年小于均值,有14年大于均值,有6年接近均值。小于均值的28年中有24年處于1970年以后,大于均值的14年中有8年處于1970年以后。

      與多年均值比較,輸沙量有29年小于均值,有13年大于均值,有6年接近均值。小于均值的29年中有24年處于1970年以后,大于均值的13年中有7年處于1970年以后。

      若將1970年以前(1959年-1969年)稱為前期,1970年以后(1970年-2006年)稱為后期,則前期處于豐水豐沙段,后期呈現(xiàn)出豐枯交替的特點,但總體趨勢向下。由此可見,北洛河流域上游地區(qū)水沙呈減少趨勢,且減少年份主要在1970年以后,見圖一。

      另外,北洛河上游年含沙量達288kg/m3,年流量僅 7.7m3/s,是典型的多沙河流。北洛河上游地區(qū)的來沙雖然較多,但主要集中在汛期,非汛期的流量較小、含沙量較低。分析劉家河站1959年至2006年的月平均流量、含沙量、輸沙量,結(jié)果表明非汛期各月平均含沙量一般在 0.05kg/m3~93.36kg/m3,平均含沙量為16.1kg/m3,而汛期各月平均含沙量很高,一般在 145.8kg/m3~521.1kg/m3,平均含沙量達444.1kg/m3。非汛期月平均流量一般在1.9m3/s~7.53m3/s,而汛期月平均流量較高,一般在6.79m3/s~23.57 m3/s,平均月流量為14.61 m3/s。非汛期月平均輸沙量一般在0.05t~109萬t,整個非汛期輸沙量占年值的2%,汛期月平均輸沙量非常大,在300t~3200萬t,整個汛期輸沙量能占到年值的98%,其中僅7、8月份沙量就占到年值的85%。根據(jù)劉家河站實測沙量資料統(tǒng)計,1959年至2006年48年間,年最大含沙量有45次出現(xiàn)在汛期,占93.8%,其中34次出現(xiàn)在7、8月份,占75.6%;日最大輸沙率全部出現(xiàn)在汛期,占100%,其中39次出現(xiàn)在7、8月份,占81.2%。由此可見,北洛河上游地區(qū)的泥沙主要由汛期,尤其是7、8月間的高含沙洪水輸送。

      表一 北洛河上游地區(qū)多年平均各水文要素統(tǒng)計表

      2.2 實測水沙變化分析

      2.2.1 時段對比分析

      現(xiàn)選定吳旗等水文站自建站至2006年系列實測水文資料,分年代做一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雨、水、沙年內(nèi)分配的特點為:降雨、徑流及泥沙年內(nèi)分配都不均衡,均以汛期為主,主要集中在7月-8月。以劉家河站為例,多年平均汛期雨量占年值的71.2%,7月-8月雨量占年值的44.2%;多年平均汛期水量占年值的63.6%,7月-8月水量占年值的47.8%;多年平均汛期沙量占年值的98.0%,7月-8月沙量占年值的85.0%。

      另外,分析表明各個時段雨、水、沙的變化情況為:與前期相比,后幾個時段的雨量、水量、沙量的年值、汛期值、7月-8月值均有減少,而且水量減少幅度比雨量大,沙量減少幅度又比水量大。個別時段水量有所增加,是由于該時段存在大水年份。以劉家河站為例,1970年-1979年時段與前期(1959年-1969年)比較,年降雨量、徑流量、輸沙量、含沙量分別減少了11.0% 、8.7% 、25.6% 、18.7% ;1980 年-1989年時段與前期比較,年降雨量、徑流量、輸沙量、含沙量分別減少了10.6%、18.9%、52.7%、41.7%;1990 年-1999年時段與前期比較,年降雨量、輸沙量、含沙量分別減少了19.4%、14.4%、16.9%,徑流量稍有增加,是因為1994年劉家河發(fā)生了建站以來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達8030m3/s;2000年-2006年時段與前期比較,年降雨量、徑流量、輸沙量、含沙量分別減少了 22.2%、34.8%、70.1%、54.2%;1970年-2006年時段與前期比較,年降雨量、徑流量、輸沙量、含沙量分別減少了15.3%、13.2%、38.3%、28.8%。

      2.2.2 累積曲線分析

      吳旗地處暴雨多發(fā)區(qū),吳旗以上水、沙分別占劉家河站來水、來沙的56%、63%,是北洛河上游地區(qū)的主要產(chǎn)水、產(chǎn)沙區(qū)。點繪吳旗站年降雨量、年徑流量和年輸沙量累積曲線,從曲線趨勢反映出,年降雨量累積曲線斜率變化不大,年徑流量累積曲線斜率略有減緩,年輸沙量累積曲線斜率變化較大。年徑流量和年輸沙量累積曲線在1969年以后明顯變緩,說明下墊面對流域水沙有影響。

      利用1959年~1969年的累積降雨量與累積徑流量或累積輸沙量,建立雨量與水量或沙量之間的關(guān)系,并以此代入1970年 ~1979年、1980年 ~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年~2006年各個時段的降雨量,計算出各個時段的水量、沙量,再減去相應(yīng)時段實測的水量、沙量,即為理論上因下墊面因素改變而變化的水量、沙量。結(jié)果顯示各時段水量減少幅度在8~50%,沙量減少幅度在20~80%,減少幅度尤以2000年~2006年時段最大,水量減少49.2%,沙量減少76.7%,說明2000年后下墊面條件改變較大。

      2.2.3 相似降雨的洪水分析

      吳旗以上是北洛河上游地區(qū)的主要產(chǎn)水、產(chǎn)沙區(qū),分析吳旗站多年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資料,選擇其中流量接近、降雨相似年份統(tǒng)計其次洪水量、沙量,分析同等強度降雨引發(fā)的同級別洪水在不同下墊面情況下水、沙的變化情況,見表二。

      由表二可知:1983年與1976年比較,雨量增加15.7%,次洪水量減小6.1%,次洪沙量減小8.4%,水、沙變化幅度接近;2000年與1996年比較,雨量增加14.8%,次洪水量減小21.0%,次洪沙量減小34.0%,沙量變化幅度大于水量變化幅度;2005年與1989年比較,雨量增加10.5%,次洪水量增加4.4%,次洪沙量減小34.5%,沙量變化幅度遠(yuǎn)大于水量變化幅度。說明1970年代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下墊面條件改變引起的水、沙減少非常明顯。

      2.3 流域水沙變化的降雨因素分析

      一般降雨量越大,匯流的水、沙也越多,但對于以超滲產(chǎn)流為主的黃土丘陵溝壑區(qū),降雨越集中,雨強越大,形成的地表徑流就越多,對地表的侵蝕作用也越強烈。

      以劉家河水文站為例,1959年~1969年(前期)年降雨量為595.8mm,以后各年代年平均降雨量分別 為 530.2mm、532.9mm、480.3mm、463.5mm,呈現(xiàn)下降趨勢。從時段內(nèi)的年際雨量變化分析,前期變化范圍較大,最大年雨量與最小年雨量相差408mm,1970 年代相差 303mm,1980年代相差 254mm,1990年代相差286mm,21世紀(jì)初期相差 204mm,說明年際間的雨量變化越來越小。從降雨的年內(nèi)分配分析,后期對比前期,也有了不同的調(diào)整,汛期各月雨量有增有減,6月雨量則增加為多,7月、8月、9月雨量減少為多,其中又以7月、9月減少為主。1970年代較前期變化不大,1980年代7月減少18mm(14%),8月增加12mm(9.7%),9月減少42mm(36%),6月增加 18mm(33%);1990年代降低則比較明顯,7月減少30mm(23%),8月減少10mm(8.1%),9月減少71mm(61%),6月也減少了2mm(3.7%);21世紀(jì)初期雨量月分配變化最為明顯,7月減少34mm(26%),8月減少30mm(7.7%),9月減少 35mm(30%),6月增加了11mm(20%)。平均6月增加16%,7月減少21%,8月減少2%,9月減少42%。由于泥沙主要來自于暴雨期,所以7~9月雨量的減少是有利于減水減沙的。6月降雨雖然有了增加,但由于6月雨量本來就較小,雨量增加后也不算大,所以不會構(gòu)成更大的威脅。

      2.4 流域水沙變化的水保因素分析

      據(jù)《陜西日報》報道:截止目前,吳旗縣退耕還林面積237.19萬畝,林草覆蓋率由19.2%提高到了62.9%,土地的黃色基調(diào)已變?yōu)榫G色,土壤侵蝕模數(shù)由1997年的1.53萬t/km2下降到0.54萬t/km2。

      吳旗縣境內(nèi)孫臺水庫總庫容1550萬m3,1975年建成投入運行,截至1985年已淤積390萬m3,平均年淤積35.5萬m3;志丹縣境內(nèi)石溝水庫總庫容493萬m3,1976年建成投入運行,截至2006年已淤積345萬m3,平均年淤積8.4萬m3。因人類活動改變了下墊面,也是1970年以來水、沙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開荒、修路、開礦建窯以及工程設(shè)施的失事等,也形成了局部地區(qū)的增水增沙。

      3 流域水沙變化綜合分析及結(jié)論

      北洛河上游地區(qū)水、沙多年來呈減少趨勢,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降雨徑流減少,二是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改變下墊面條件。泥沙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徑流侵蝕作用,降雨和泥沙流失主要集中在6月~9月份,北洛河上游地區(qū)6月~9月降雨量占年值的71%,輸沙量占年值的98%,泥沙流失往往集中在幾場大洪水中。1970年以來,北洛河上游地區(qū)徑流、泥沙明顯變小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降雨及其下墊面變化的因素。陜西水利

      猜你喜歡
      沙量輸沙量劉家
      鄱陽湖入江水道輸沙能力與出湖沙量關(guān)系及沖淤調(diào)整規(guī)律
      1996-2020年黃河口清水溝流路海岸線動態(tài)演變及其與水沙量的關(guān)系研究
      海洋通報(2022年4期)2022-10-10 07:41:22
      黃河寧夏段主要支流水沙量變化分析
      羽翼
      藝術(shù)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32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魅力中國(2019年18期)2019-10-21 07:44:50
      當(dāng) 我 們 一 起 走 過
      青年歌聲(2019年6期)2019-06-26 09:11:46
      潼關(guān)水文站近十年水沙情勢分析
      遼河干流遼中站河道沖淤變化趨勢研究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祖厲河輸沙量變化的影響分析
      頻率曲線在荊江三口輸沙量計算中的應(yīng)用
      茶陵县| 汽车| 桦南县| 集贤县| 张家口市| 武穴市| 八宿县| 乌拉特中旗| 闽清县| 万山特区| 武义县| 阆中市| 石河子市| 五指山市| 洛隆县| 南召县| 马山县| 玛沁县| 南雄市| 榆树市| 卢氏县| 镇雄县| 甘南县| 景德镇市| 神池县| 大名县| 馆陶县| 大连市| 康平县| 肇庆市| 开远市| 浠水县| 北碚区| 休宁县| 泰顺县| 阳城县| 湛江市| 黎平县| 昌乐县| 安福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