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蓮,左貴彬
(牡丹江市園林管理處,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牡丹是我國獨有的特產(chǎn)花卉,有數(shù)千年的自然生長和人工栽培歷史。多年來牡丹江市園林管理處分別引進菏澤牡丹、洛陽牡丹和蘭州紫斑牡丹進行了引種栽培。本文主要從引種牡丹產(chǎn)地自然條件、成活狀況及越冬防寒等方面對三產(chǎn)地牡丹進行觀察、研究,為北方城市引種栽培牡丹提供一些實踐經(jīng)驗。
牡丹(Paeonia suf f ruticosa)為芍藥科、芍藥屬,落葉灌木。在我國牡丹栽培主要有以下幾個區(qū)域:以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為中心的中原牡丹,甘肅蘭州、臨夏為中心的紫斑牡丹,西南牡丹以及江南牡丹。
牡丹江市是全國唯一與牡丹同名的城市,為了提升城市品位,給城市賦予新的文化內(nèi)涵,牡丹江市園林管理處1997年從菏澤引進牡丹800株,1998年從蘭州引進紫斑牡丹100株,2005年9月從洛陽引進牡丹1700株,2006年3月從蘭州引進百年紫斑牡丹5株,2007年引進2623蘭州紫斑牡丹,2008年秋季引進蘭州紫斑牡丹大苗1175株。
下面對菏澤牡丹、洛陽牡丹和蘭州紫斑牡丹的引種應(yīng)用情況進行具體比較分析:
菏澤、洛陽、蘭州、牡丹江四地氣象條件對比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蘭州的年平均氣溫是三種牡丹栽培區(qū)中與牡丹江市最為接近的。蘭州年平均溫度7.9℃,牡丹江年平均溫度 5.9℃,蘭州無霜期154~160天,牡丹江無霜期130天左右,洛陽、菏澤次之。
1997年10月引進的菏澤牡丹50余個品種800株,在1998年秋季調(diào)查苗木保存率僅為70%。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牡丹為肉質(zhì)根,要求栽植于高燥處,所栽植地點地下水位高,與牡丹“喜燥惡濕”這一特性相違背;(2)有部分品種抗寒性差,抗逆性不強;(3)有部分苗木丟失。至2000年、2001年的5月末、6月初菏澤牡丹開花最為艷麗,至今剩余只有40余株。這40余株在2001~2004年沒有采取越冬防寒措施,每年的開花量仍然保持旺盛狀態(tài)。
1998年10月引進的蘭州紫斑牡丹100株沒有采取防寒措施,至今還存有95株,但開花量少,每株只有1~2朵,花色也不艷麗。
2005年9月引進洛陽牡丹1700株32個品種,其中的二喬、銀紅巧對、朱砂壘等三個抗寒品種成活率達100%,其他品種的成活率為80%以上,第二年的開花率也達到了80%以上。
2006年3月引進的5株百年蘭州紫斑牡丹在當(dāng)年“六一”期間全部盛開,至今植株生長健壯,花開豐滿。
2007年引進2623株分別栽植在人民公園、兒童公園、南湖公園、北山公園、江濱公園等5個公園中。在各公園小氣候環(huán)境下的紫斑牡丹成活率高,生長、開花情況良好都達到了98%以上。
2008年秋季引進蘭州紫斑牡丹1175株,在江濱公園栽植1175株,在光華街栽植100株,成活率都達到了100%。
經(jīng)對比,蘭州紫斑牡丹的成活率、開花率明顯高于菏澤、洛陽牡丹。其原因有氣候上的因素,也有品種自身的性狀的因素。氣候方面牡丹江的年平均氣溫與無霜期蘭州的氣候條件最為接近。品種性狀方面紫斑牡丹的側(cè)根和須根較其他牡丹品種多,這是它能在各種逆境中茁壯成長的根本所在。10年生的紫斑牡丹實生苗,其根系在地下3m處直徑仍可達0.7cm,這是多年生紫斑牡丹抗旱力強的主要原因。而菏澤、洛陽牡丹骨干根發(fā)達,側(cè)根、須根少,造成恢復(fù)期長,長勢弱。
牡丹江市冬季寒冷漫長,在這樣的條件下引種栽植牡丹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氣溫,必須解決越冬防寒問題。牡丹雖然耐寒,但經(jīng)受不住干冷的寒風(fēng)吹襲,因為它能使裸露的枝條脫水干枯而死。牡丹江市園林管理處根據(jù)本市的自然條件,經(jīng)過多年牡丹越冬防寒實踐采取了相應(yīng)的防寒措施,使引種栽植的牡丹能正常生長、開花。具體的防寒措施有:
3.1 培土法:培土?xí)r間在10月中、下旬,對牡丹根部培土,土層覆蓋厚度要超過枝條15cm以上,以保護牡丹根莖部不受凍害。第二年4月初撤去覆土。
3.2 草葉覆蓋法:11月初進行。用干草、樹葉填充壟溝,第二年3月末清除。
3.3 捆扎套袋法:11月上、中旬用繩將牡丹開展的枝條輕輕捆扎靠攏,包上報紙,然后套上兩頭開口編織袋,底部用土埋上,中間填滿樹葉,上部用繩系口對其進行封閉。在第二年的3月中旬開始打開上部系口,3月末撤掉編織袋。此方法對生長高達、矮小的植株都可應(yīng)用。
1997年10月引進的菏澤牡丹800株,采取了捆扎套袋法防寒,到第二年秋季調(diào)查成活率僅為70%,至今剩余40株左右;
1998年引進的蘭州紫斑牡丹100株未采取任何防寒措施,成活率為95%;
2005年引進的洛陽牡丹1700株,在10月末對牡丹根部培土15~20cm,11月初用樹葉填充壟溝,成活率為98%;
2006年引進的百年紫斑牡丹5株由于株高達2.5m左右,進行越冬防寒處理時首先做好支架,防止植株被大風(fēng)或大雪傾斜,然后采用捆扎套袋法防寒,成活率達到了100%。
2007年引進的2623株紫斑牡丹分別栽植于市區(qū)5個公園內(nèi),按不同規(guī)格苗木,采取培土法、捆扎套袋法等越冬防寒措施,成活率達到98%。
2008年引進1075株紫斑牡丹,均采取捆扎套袋法防寒,其中江濱公園引進1075株成活率達99%,光華街栽植100株成活率達100%。
4 分析總結(jié)
4.1 蘭州紫斑牡丹不經(jīng)防寒能越冬,但花量極少,花色不艷;通過采取越冬防寒措施,成活率可高達98%以上,并提高開花量,花艷香濃。
4.2 經(jīng)過引種馴化的菏澤牡丹、洛陽牡丹中的抗寒品種在冬季加以防寒保護和科學(xué)的管理的條件下,能夠在牡丹江地區(qū)正常越冬,正常開花。
4.3 不論是菏澤牡丹、洛陽牡丹,還是紫斑牡丹,在牡丹江市都是一種需要精細管理的優(yōu)良觀花植物,經(jīng)采取適當(dāng)防寒措施完全可以在北方園林中應(yīng)用。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工作,牡丹江市園林部門初步掌握了北方地區(qū)引種馴化牡丹的技術(shù)。目前,抗寒、耐旱、株高、花艷、香濃的蘭州紫斑牡丹成為了牡丹江市引種牡丹的首選品種,也將是北方城市引種牡丹的發(fā)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