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

      2010-09-29 06:28:20王繼玉齊慧云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0年6期
      關鍵詞:中等水平量表意義

      王繼玉齊慧云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

      王繼玉①齊慧云

      目的 探討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與孤獨感的關系。方法 采用生命態(tài)度剖面圖量表和UCLA孤獨感量表對徐州地區(qū)某大學243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 大學生的孤獨感處于中等水平,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處于中等水平,在性別差異上均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大學生的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呈顯著負相關(r=-0.442,P<0.01);回歸分析顯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對孤獨感的預測能力為17.5%。結(jié)論 大學生生命意義的認知水平越高,孤獨感水平就越低,并對孤獨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孤獨感

      追尋意義(Seeking for M eaning)是人類的基本動機之一[1],西方心理學對生命意義(M eaning in life)的實證研究已有40多年的歷史[2]。國內(nèi)學者賈林祥教授對徐州地區(qū)大學生做了生命意義認知的調(diào)查,并對其影響因素做了進一步的分析[3]。此外,有關研究表明,生命意義在緩解考試焦慮、壓力調(diào)節(jié)和疾病應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生命意義能夠持續(xù)地預測心理健康[4-7]。

      孤獨感是當個體感覺到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自己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交往水平產(chǎn)生距離時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或體驗,常伴有寂寞、無助、郁悶等不良情緒反應和難耐的精神空落感[8]。已有研究資料表明,孤獨感與許多人格因素如羞怯、內(nèi)向、低自尊[9]有高相關,與人際信任[10]、貧乏的社交技能[11]及社會適應不良有密切關系。

      本研究選取大學生作為被試,旨在揭示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是否存在顯著相關,是否對孤獨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徐州地區(qū)某大學25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有效問卷243份,其中男生107名,女生136名。被試平均年齡為19.84歲。

      1.2 研究工具

      1.2.1 生命態(tài)度剖面圖量表 采用何英奇根據(jù)弗蘭克爾意義治療理論的核心命題和概念編制而成的生命態(tài)度剖面圖量表。該量表共有39個題項,包括意義意志、存在盈實、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難接納和死亡接納6個因子。量表作答方式采取L ikert 5級記分制,其中死亡接納、存在盈實2個因子中所包含的題目為反向記分,其他均為正向記分,得分越高,代表其生命意義感越好。經(jīng)對臺灣地區(qū)大學生的測試,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12]。

      1.2.2 孤獨感量表 用Russell等人編制的UCLA孤獨量表(第3版),加上了積極的反序計分條目,總共有20個項目, 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獨感越強。該量表經(jīng)考察后,各項指標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如同質(zhì)性信度在0.90左右,區(qū)分效度和聚斂效度較好[13]。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及統(tǒng)計分析,主要統(tǒng)計方法有描述統(tǒng)計、差異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表1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描述統(tǒng)計

      2.1 總體特點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描述統(tǒng)計見表1。從表1描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均處于中等水平。

      此外,性別差異檢驗顯示,大學生的孤獨感在性別上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0.049,P=0.961);大學生的生命意義認知總體在性別上也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25,P=0.186),但在生命目的維度上卻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t=3.073,P=0. 002),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

      2.2 相關分析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相關分析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及各維度與孤獨感均呈顯著負相關,即對生命意義認知的水平越高,孤獨感就越低。

      表2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及各維度與孤獨感的相關(r)

      2.3 回歸分析 為了解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對孤獨感的預測能力,以孤獨感為因變量,生命意義認知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見表3所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對孤獨感的預測能力為17.5%。

      表3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對孤獨感的回歸分析

      3 討 論

      3.1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特點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處于中等水平,說明他們具有追求生命意義的意志、較明確的生命目的和一定的生命控制能力,對于挫折、苦難和死亡也有一定的認識,這與以往研究一致[3]。大學生的孤獨感也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與自己的人際關系比較滿意。而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不存在性別差異。筆者認為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面對傳統(tǒng)文化所建構(gòu)的意義世界的解體,面對瞬息萬變及復雜多樣的現(xiàn)代生活,現(xiàn)代大學生為尋求生命活動的價值資源和意義歸宿,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超越自身的有限性,通過明確自己的人生目的,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注重自己的人生體驗等創(chuàng)造性活動賦予生命以無限的意義。

      3.2 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的關系 相關分析顯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與孤獨感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對生命意義認知的水平越高,就越不容易感到孤獨。人具有追求生命意義的本性,追尋生命意義是一種人的基本需要[14]。如果人們沒有找到"存在"的理由或生命的意義,會感到存在的空虛,這種空虛感是對于“沒有意義”的一種填補,也容易讓人感到孤獨。一旦人們認識了生命的意義,便通過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意義的價值以及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采取的態(tài)度這三種獲得生命意義的途徑去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14],在交往過程中改善了現(xiàn)有的人際關系狀況,進而降低了孤獨感的水平。

      回歸分析顯示,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對孤獨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說明人們可以通過改善或提高對生命意義的認知來降低孤獨感。

      [1]Frankl V E.M an’s search for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M].New York:Pocket Books,1963

      [2]StegerM F,Patricia F,Shigehiro O.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 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6,53(1):80-93

      [3]賈林祥,石春.307名大學生生命意義認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5):420-421

      [4]許思安,張積家.廣州市高三學生自我超越生命意義與考試焦慮、考試元擔憂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2):1088-1091

      [5]BetsyL F.The role of constructedmeaning in adaptation to the onset of life-threatening illness[J].Social Science andM edicine,2005,61: 2132-2143

      [6]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義對壓力和健康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06,38(3):422-427

      [7]Zika S,Chamberlain K.On the relation betweenmeaning in life and psychologicalwell-being[J].British Journalof Psychology,1992,83: 133-145

      [8]W eiss R S.Reflections on the p resent state of loneliness research [J].Journalof 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87,2:12-16

      [9]Todd Jackson A,Dam Soderlind,Karen E,et al.Personality traits and quality of relationships as predictors of future loneliness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0,28(5):463-470

      [10]Rotenberg Ken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duringm iddle childhood[J].The Journal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5(3):233-249

      [11]DenizM E,Hamarta E,An R.An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kills and loneliness levels of university studentsw ith respect to their attachment styles in a sample of Turkish students[J].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 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5,33(1):19-30

      [12]何英奇.生命態(tài)度剖面圖之編制:信度與效度之研究[J].臺灣師范大學學報,1979(35):71-79

      [1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284-287

      [14]楊雅琴.追尋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意義療法述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77-79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 ition of M ean ing in L ife and Loneliness among Un iversity Students.

      W ang J iyu,Q i H uiyun.X uzhou N orm al U niversity,X uzhou221116,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ofmeaning in life and lonelin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M ethods A totalof 243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were tested by theL ifeA ttitude Profile(LA P)andUCLA.Results The loneli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was in m iddle level.The cognition ofmeaning in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was also in m iddle level,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Loneliness indicat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sw ith cognition of meaning in life(r=-0.442,P<0.01).The cognition of meaning in life had a significant regression effect on loneliness,and could explain 17.5%of the variance of loneliness.Conclusion Themore cognition one has in the meaning of life,the less loneliness he would get,and the cognition of meaning in life is the predictor of loneliness.

      U niversity students;Cognition of meaning in life;Loneliness

      2010-01-16)

      ① 中國.徐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21116 E-mail:w jy2008psy@126.com

      猜你喜歡
      中等水平量表意義
      Moderate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適度的壓力實際上有好處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義的一天
      “1萬小時定律”不靠譜?
      意神吐槽
      意林繪閱讀(2016年5期)2016-06-13 09:52:52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量表的編制
      心理學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PM2.5健康風險度評估量表的初步編制
      巴彦淖尔市| 吉首市| 济南市| 刚察县| 建宁县| 山丹县| 潜江市| 拜泉县| 郓城县| 永年县| 天全县| 常州市| 略阳县| 泸溪县| 内乡县| 云南省| 容城县| 通许县| 库车县| 新沂市| 新泰市| 杨浦区| 津市市| 宜良县| 甘谷县| 馆陶县| 罗定市| 荔波县| 周至县| 庄浪县| 大兴区| 锡林郭勒盟| 柘荣县| 秭归县| 资兴市| 平原县| 光泽县| 通河县| 阿拉尔市| 临沂市|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