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希安
(本文作者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總經(jīng)理)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今年6月21日,是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教育家公木(張松如)先生百年誕辰。
提起公木,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氣勢磅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英雄贊歌》和由他編訂完成的著名歌曲《東方紅》。這些歌,半個多世紀以來隨風飄揚,激勵千百萬人的心,并將永遠地傳唱下去。
1939年夏秋間,公木和鄭律成在延安的窯洞中合作創(chuàng)作《八路軍進行曲》(為《八路軍大合唱》八首歌之一)。1940年夏,《八路軍進行曲》在《八路軍軍政雜志》刊載后,便在各抗日根據(jù)地軍民中傳唱。1941年8月,該歌曲獲延安“五四青年節(jié)”獎金委員會音樂類甲等獎。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頒發(fā)試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nèi)務條令(草案)》,將《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名為《人民解放軍軍歌》。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nèi)務條令(草案)》,又將其改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歌,鄧小平簽署了頒定軍歌的命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歌詞內(nèi)容,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zhì)、任務、革命精神和戰(zhàn)斗作風。曲調(diào)氣勢磅礴,堅毅豪邁,熱情奔放。詞曲渾然一體,表現(xiàn)了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肩負歷史重托,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英勇奮戰(zhàn)的英雄形象。
一個國家的軍歌僅次于國家的國歌。只要有國家存在,就有軍隊存在,有軍隊存在,就有軍歌存在,就有作者的影響存在。軍歌不是普通的歌曲,它是振奮人心、激昂斗志、鼓舞人們永遠向前的精神力量,而這種力量又是巨大的、無時不在的,在激發(fā)軍隊戰(zhàn)斗力和民族凝聚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創(chuàng)作《軍歌》歌詞外,公木還創(chuàng)作了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等優(yōu)美和諧、傳唱不衰的歌詞。
對廣為傳唱、家喻戶曉的《東方紅》歌詞的修改定型,是公木歌詞創(chuàng)作的又一杰作。《東方紅》是一首曲調(diào)優(yōu)美的民歌,它的曲調(diào)是由陜北民歌“騎白馬挎洋槍調(diào)”移置而來。1944年,陜西葭縣農(nóng)民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依據(jù)此曲調(diào)自編歌詞傳唱,初稱《移民歌》,但和《東方紅》詞有非常大的差別,只有第一段“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與后來的《東方紅》相同,應該說只是具備了《東方紅》歌詞的雛形。1945年10月24日,包括公木在內(nèi)的東北文藝團到達沈陽。文藝工作隊為了向當?shù)厝罕娦麄鼽h的政策,需要準備一些節(jié)目,大家想到《移民歌》中有歌頌偉大領袖的句子,決定把它改成一支可供演唱的歌曲,于是由公木、劉熾、雷加、嚴文井、王大化等幾位工作隊的同志聚在一起參與歌詞創(chuàng)作,由公木執(zhí)筆負責記載。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了四段。之后,公木又對歌詞進行了整理修改。歌詞第一段保留《移民歌》原詞,將“謀生存”改為“謀幸?!薄5诙?、三、四段歌詞全部是新填上去的。第四段主要是唱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這一段只在沈陽一帶傳唱過。不久,隨著“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番號取消,這段歌詞也就沒有人再唱了。
作為詩人,公木對我國詩壇的貢獻是巨大的,為后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公木走訪部隊時與戰(zhàn)士親切交談
他和臧克家、田間、艾青等是齊名的,處在同一創(chuàng)作期,成果也一樣豐碩,著名詩篇有《我愛》、《哈啰,胡子》、《鳥槍的故事》等。從1927年創(chuàng)作第一首詩《臉兒紅》(發(fā)表于1928年某月某日《大公報·小公園》)開始,到1998年7月寫下最后一首詩《讀〈鵬城頌〉——致張朔》,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七十余年,出版過《人類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頌歌》《崩潰集》《黃花集》《棘之歌》《公木舊體詩抄》等十多部詩集。他的詩創(chuàng)作,到在延安主編《部隊文藝》和發(fā)起成立《鷹社》時達到第一個高峰(達到了“五嶺逶迤騰細浪”的高峰——公木語),代表作《鳥槍的故事》發(fā)表于《部隊文藝》第一期,在延安曾引起轟動。一年后,他有幸應邀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更是燃燒起了旺盛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一般詩人不同,公木不僅寫詩,而且著力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如他提出歌詩和誦詩的概念。認為歌詩是先寫詞后譜曲,而誦詩則只能朗誦,進行了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作實踐。在文學講習所時,主要是指導學員寫詩和進行其他創(chuàng)作。為了加強指導,他深入展開對新詩研究,出版了《談新詩創(chuàng)作》一書。公木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兼擅新詩舊詩創(chuàng)作,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對詩詞創(chuàng)作素有研究。1961年到吉林大學中文系任教后,開講《毛澤東詩詞解讀》得心應手。不僅從政治視角,更從藝術視角,從詩詞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角度進行解析,大膽深入,向人們展示一個瑰麗獨特的藝術世界。這部講稿精心修改后,1994年由長春出版社出版,先后重印30多個版次,發(fā)行60多萬冊,創(chuàng)造了詩詞鑒賞類圖書暢銷的奇跡,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公木的學術研究起步很早,到晚年老樹著華,更是碩果累累,為繁榮發(fā)展社會科學一些領域的學術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公木作《屈原研究》一文,署名章濤,刊于《東方文化》3月號上,同年還由北平震中印書局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專著 《中國文字學概論》。1954年他與楊公驥合寫《中國原始文學》,并共同擬定《中國文學史綱目》。1958年與朱靖華合著的《先秦寓言選釋》,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公木署名被去掉)。1979年1月,公木20余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被錯劃為右派的問題得到改正,恢復了黨籍,進入人生新時期,學術研究也進入黃金階段。他“御風與時間同步”,抓緊一分一秒時間著述寫作,相繼出版了《詩要用形象思維》《老子校讀》《老子說解》《詩論》《商頌研究》《歷代寓言選》等專著。還擔任全國重點科研項目《中國詩歌史論》的學術帶頭人,主編《中國詩史》《中國詩歌史論》等多卷本專著?;驶柿怼豆疚募?,其中大部分是這一時期完成的。特別引起學界關注的,是他在晚年發(fā)表《第三自然界概說》,提出“第三自然界”的理論范疇。認為人類通過勞動從“第一自然界”中創(chuàng)造出“第二自然界”,人類本身便是這個“第二自然界”主體并生活于“第二自然界”。而所謂“第三自然界”,則是人類想象的產(chǎn)物,是以人類活動為核心的“第二自然界”的反映,是影子世界、精神世界,是浮現(xiàn)人們大腦熒屏上的光輝燦爛的創(chuàng)造物,它不存在于意識以外,它是生命的火花,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它是由藝術或詩所建立的形象王國。對此展開了充分和精辟的論述,形成了獨特的一家學說,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對《老子》等古代典籍的研究,將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獻相結(jié)合,開拓出學術研究的新境界,受到海內(nèi)外學界的高度重視。
公木還是我國著名教育家,他的大半生是在學校的講壇上度過的。從中學到大學,從國統(tǒng)區(qū)到解放區(qū),從北京到長春,他嘔心瀝血教書育人,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滿腔的心血培養(yǎng)了一批批學子。公木先生曾說:一生最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最看重“教師”這個稱呼。他確乎與教師和教育事業(y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在山東、河北等地的師范和中學教過書,抗戰(zhàn)期間又曾在延安承擔過抗大、魯藝的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國作協(xié)文學講習所、吉林大學的教學和領導工作?;仡櫷拢菊f:“我的一生應該說是一個教員。寫詩都是業(yè)余的。我教過小學(在北師大預科時到小學代過課),在山東、河北教過四年正規(guī)中學??箲?zhàn)開始后,在抗大、魯藝講過課。以后到東北,主要是辦大學、搞教育。后來調(diào)到鞍鋼,也是從事職工教育工作。1962年到吉林大學,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學崗位上?!彼麅H在大學就工作了40多個春秋,終生以教師為己任,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公木的創(chuàng)作成果、學術研究成果、教育實踐成果如此豐厚,無愧于詩人、學者、教育家的稱號,那么,他的為人如何呢?對此,他的好友臧克家用“絕不隨風飄蕩的人”來評價他。的確,公木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是一個決不隨風飄蕩的人。凡了解他的人,都對此有深刻印象。
公木1930年1月加入共青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30年8月1日,剛加入革命隊伍不久的公木,響應北平地下黨號召參加“暴動”和“飛行集會”,暴動失敗后和50名同志被敵人逮捕,關進北平警備司令部監(jiān)獄。閻錫山已決定將這批政治犯“祭刀”,只是時局發(fā)生變化,蔣勝而閻敗,才僥幸保全了性命。半年后因參加抗日救亡集會,再次被捕,羈押于北平市公安局,一個月后被保釋。1933年春天,他參加革命活動的蹤跡被敵人發(fā)覺,警察已派人到北平師范大學抓他,幸虧地下黨傳信早,他爬上老槐樹翻墻逃跑,才沒被抓住,跑到山東滋陽鄉(xiāng)下,邊教書邊躲藏,過了兩年隱蔽的日子。抗戰(zhàn)爆發(fā)后,幾經(jīng)周折來到西安,忍痛把唯一的女兒寄存在不知姓名的老鄉(xiāng)家里,在山西打了一段游擊,受組織委派護送女同志來到延安。1939年七八月間,在延安和鄭律成合作創(chuàng)作《八路軍大合唱》一舉成名,榮任胡耀邦直接領導下的軍委直屬政治部文藝室主任。1942年作為唯一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代表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受到毛澤東的接見??箲?zhàn)勝利后,奉派到東北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立發(fā)展做出了貢獻。1953年在鞍鋼搞職工教育頗有成效,受到毛澤東的肯定和贊揚。1954年10月,周揚出面調(diào)公木到北京,接替丁玲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講習所所長。1958年夏,公木以中國作家協(xié)會代表的身份,赴匈牙利、羅馬尼亞訪問,宣傳黨的“雙百”方針及文藝界反右斗爭的情況,回國后自己卻被劃成了右派,開除黨籍,降為行政15級,下放到吉林省圖書館勞動改造,開始了長達20年之久的坎坷人生之路。在被劃為右派的歲月里,他處處遭人白眼,勞動改造受人監(jiān)督,作品不能發(fā)表,偶有發(fā)表也不能署名,“文革”中又被關進“牛棚”屢遭批斗。
公木在邊防采風
鄧小平主席“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令”的影印件
而這所有的不幸和挫折都沒有、也不能壓倒公木先生,也改變不了他的堅定信仰。公木1930年入團、1938年入黨,自從選定了共產(chǎn)主義信仰,就沒有改變過。坐過牢,被通緝過,甚至有被殺頭的危險,都不能使他改變信仰。即使被黨組織多次錯誤處分,直到被劃為右派、開除黨籍,蒙受那么大冤屈,遭受那么多苦難,也沒有改變信仰,依然對黨和人民肝膽相照。他在一首詩中披露心聲:“一從結(jié)發(fā)讀宣言,便把頭顱肩上擔。遵命何如革命易,求仁自比得仁難。窮途未效阮生哭,晚節(jié)當矜蘇子堅。問俺早知這么樣,早知這樣也心甘?!北婚_除黨籍遠離組織,他依然心在組織內(nèi),依然照一個黨員的標準行事,“肉爛依然鍋里滾,船翻猶自岸邊行”。這是因為他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說過:“你看那黃河,從發(fā)源地下來,曲曲折折,拐了多少彎,但它依然奔騰向前,終將流入大海?!蓖瑯?,挫折也改變不了他百折不回的真理追求。公木一生追求真理,受盡人生磨難,但他百折不回。他一輩子敢講真話,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也依然不改。他說:真話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一定是真話。說真話是求真理的前提。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他對政壇的一些風氣不滿,有感于有的領導干部不愿聽真話,他幾次以詩的形式,反映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的心聲,向黨的總書記胡耀邦提出建議。他對自己作詩、治學、為人的要求是“不拜神,不拜金;不崇古,不崇洋;不媚時,不媚俗;不唯書,不唯上”,敢于直言,一副錚錚硬骨。
斯人已去,風范永存。讓我們世代傳唱公木先生隨風飄揚的歌,記住這個絕不隨風飄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