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文
我當校長40年,感悟最深的一點,就是要走科研之道才能提升學校的品位和辦學水準。
一、科研興師,強校之道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徐州市民主路小學工作,這所學校當時為徐州市唯一的省重點小學。那個時期我去南京開會,只見蘇南一些名校校長剛步入會場就受到熱情接待,而我則坐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頗感冷落。我想:徐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打仗出名,教育相對落后,應該發(fā)奮圖強趕上去。于是我便北去京城、南下滬杭,到處取經(jīng),回校則大夸他們?nèi)绾蜗冗M、如何好;而當有教師問我怎么辦時,我雖然一時無言以對,卻引發(fā)了內(nèi)心的思索。恰好在那個時候,淮安京劇團來徐州演出,轟動一時。聽說他們到上海和香港、澳門演出票都難買。要不是周總理的故鄉(xiāng),誰又知道淮安這個小地方呢?原來這個劇團有個演員名叫宋長榮,演《紅娘》惟妙惟肖,特別是那紅袖一甩,更是掌聲四起。這使我感悟到:一個劇團出名是因為有名演員;一個學校要出名,則必須要有名教師。南京南師附小之所以出名,因為有斯霞;上海實驗小學之所以出名,因為有袁瑢;南通師范二附小之所以出名,則因為有李吉林。想要“強?!?必須“興師”;想要“興師”,則必須首先培養(yǎng)一批冒尖的教學骨干,來大興科研之風,去促使全校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讓其由只顧天天埋頭苦干的“教書匠”轉變?yōu)椤翱蒲行汀薄皩W者型”的新型教師。
在堅持深入課堂聽課的日子里,我感到:不能光看到天上的星星,外校的經(jīng)驗再好,也必須為我所用;更要看到埋在地下的黃金,本校教師也有不少閃閃發(fā)光的好經(jīng)驗,等待被發(fā)掘和提煉。例如,我聽徐學淑老師教低年級數(shù)學第三冊“7”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來求“商”時,她不但能針對兒童的特點采取奪紅旗、對口令、開火車等游戲方式來鞏固所學的新知識,還引用數(shù)學棋等小學具來激勵學生更上一層樓。如老師問“6×7=?”,學生就能迅速地擺出“6×7=42”。為了讓學生學會審題,她又借鑒語文的教法,在學習應用題時,咬文嚼字畫批注:在已知條件下面畫單橫線,在求什么下面畫雙橫線,在關鍵詞下面點著重號,這樣無論應用題如何變化,都能準確地審題、解題。為了把徐老師的好經(jīng)驗梳理成章,并提升到理性高度去認識,我又與她一起學習有關教育科學理論,用以反復指導實踐,從而歸納出“看、讀、想、劃、說、解”的“數(shù)學六動教學法”。開始她還有些遲疑地說:“我這一名小學教員怎能獨創(chuàng)‘六動教學法呢?”恰在此時,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蘇聯(lián)有個名叫羅卓婭的數(shù)學教師,由于教學出色,她不僅獲得了列寧勛章,還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數(shù)學研討會上介紹經(jīng)驗,名曰“數(shù)學五動教學法”。我詼諧地對她說:“我們還多了一動呢!”從此,我更堅定了科研進課堂的信心。隨后,徐學淑老師不僅被評為“教學能手”,還獲得了特級教師的榮譽稱號。
我為找到了“科研興師”的切入點而高興,又組織集體去幫助張冠瓏老師完善她的教學特色,去發(fā)揮孩子們內(nèi)在求知的潛力,而形成“自己學,聚精會神;小組說,議論紛紛;全班議,爭先恐后;老師講,聚精會神”和“聽說讀寫想問畫”的語文“四環(huán)八勤教學法”,以及杜發(fā)勤老師的“唱感、節(jié)奏、樂器”三位一體的音樂教學法,雨后春筍般迎來了“教改的春天”。前來聽課者贊不絕口,在淮海大地即蘇魯豫皖接壤地區(qū),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這不僅使我感悟到科研興師給學校帶來的影響力,更使教師們看到“教書生涯”的人生價值。由此我也認識到,光去稱贊教師的愛崗敬業(yè)精神是不全面的,鼓勵教師要奉獻則必須引領教師提高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奉獻。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你(指校長),想讓教師勞動能給教師帶來樂趣,使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研究這條路上來?!睅熧Y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學習,學習是促使教師專業(yè)水平提高的充電器和保鮮劑,我嘗到了帶領教師學習教育科學理論的甜頭。學校辦學水平在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zhì)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在相應提高。于是我寫了一篇以《教育理論學習關鍵在實踐》為題的文章,在1987年12月的《中國教育報》上發(fā)表后,立刻受到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杜殿坤教授的關注,他來信邀我去上海,鼓勵我說:“你要爭取做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碑斎?我遠遠不能和蘇霍姆林斯基相提并論,但是這番話卻給了我科研興教的決心。
二、科研興師,貴在堅持
在我擔任校長40年的教育生涯中,不僅使我感悟到只有堅持走“科研興師”之道才能“強?!?還深切體會到,當出現(xiàn)“高原現(xiàn)象”,舉步維艱時,更要堅持走“科研強?!敝?才能“柳暗花明”,更上一層樓。
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區(qū)文教局領導找我談話,要我去少華街小學擔任校長。少華街小學突出抓乒乓球,辦學有特色,聯(lián)誼兄弟學校辦的“向陽杯”大賽在全國很有影響,是全國知名的體育先進傳統(tǒng)學校。從那時起,我天天一大早,只要進校門便到乒乓球室和教練與小球員在一起練球,逐漸建立了感情。為了培養(yǎng)幼苗不斷線,我還確定每個年級都設立體育班,即把參加訓練的小球員編在一個班,由教育教學能力較強的老師擔任班主任,來確保學習訓練兩不誤,就這樣保住了“全國體育傳統(tǒng)先進學校”的光榮稱號,并為省市業(yè)余體校培養(yǎng)了一大批乒乓小選手。有一天,一位家長帶著三年級的小學生孫晉穿著小軍服來向我致謝并告別去北京,說已被選入培養(yǎng)國家隊幼苗的隊伍,后來孫晉還真得了世界女子單打冠軍呢!為此,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體工會議特別指名叫我去介紹經(jīng)驗。同行的有分管我市體育的副市長,他感到我們學校為徐州爭了光,還專門撥款為少華街小學建了一座乒乓樓,孩子們訓練就更方便了。
我沒有就此止步,想,豈能為此只“播亮體育一盞燈”就滿足,更要“照亮全面發(fā)展一大片”。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只有堅持走“科研強?!敝?才能更上一層樓:首先,我校在全市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科研室,堅持以校為本,并聘各年級的教學骨干為兼職“教研員”。特邀請市區(qū)有關教育領導參加,隆重地舉行了命名大會,公開宣布科研室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當學校的好參謀、教師的好顧問;然后,我引領全校教師學習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整體改革”科研總課題為龍頭,組織教師因科而異、因班而異,確定小課題來共同探索究竟如何促使學生“德育要自治,智育要自學,體育要自強,美育要自營,勞育要自理”,而取得了豐碩成果。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有全省實驗小學校長參加的現(xiàn)場會,省教育學會會長羅明和副會長沙堯還專門來參觀考察,贊不絕口地夸獎我校是“蘇北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三、一點忠告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科研進學校、科研進課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應當看到,在這股“科研熱浪”中,隱藏著一種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傾向,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覺。我僅談兩個方面。
其一,有些學校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申報了多少課題、教師已經(jīng)百分之百參加,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拿到批文就“刀槍入庫”了。但是,有關領導部門對課題研究卻很認真,要做到有始有終要結題。怎么辦?這些學校只得用一些時髦用語或華麗辭藻來應付,搞文字游戲,根本看不到有說服力的有關數(shù)據(jù),也看不到生動的案例,更談不上科研課題究竟能給學校帶來什么實效。
其二,有些教師兩手空空,為了評優(yōu)評職稱只得應急,便找人托關系申報課題。我就親眼看到申報課題那一熱點時刻,來找教育學會分管科研課題的絡繹不絕,這不能不說也是好事。如果以此為起點,讓科研進課堂,必會促進專業(yè)水平提高。也就是說,只要真正做到“我要科研”,從思想上認識到 “老師不搞教育科研,光忙著捧書本上講臺,那也上不好課”(錢偉長),就會有緊迫感有自覺性,就會堅定向科研型教師方向邁進。但如果只是急功近利,虛晃一槍而不求實效,那又有什么用呢?
總之,我認為,學校要真正走上教育科研之路,一是要堅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不斷給教師充電,以此豐富營養(yǎng);二是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上下功夫,把每一堂課當做一項教育科研實驗項目來探索;三是追求實效,引發(fā)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內(nèi)驅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學會)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