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經(jīng)常使用并且到現(xiàn)在也在使用經(jīng)典的名民歌和故事作為電影和短片動畫的基礎題材,其中,迪斯尼的一些故事的原型就是民間故事,尤其是美國的民間故事。
敘事風格
經(jīng)典迪斯尼的作品很商業(yè)化,好萊塢的電影則使用一些相似的敘事元素。事實上,迪斯尼很適合Bordwell , Staiger 和 Thompson 的“經(jīng)典好萊塢”模式,如下所描述:
風格: 娛樂,音樂,幽默。
故事:取材于民間故事,經(jīng)典好萊塢模式。
角色:人物化的動物角色,程式化的女主人公、英雄、惡棍,對種族和性別固定模式。
主題/價值觀:美國化的主流,工作樂觀,夢幻、神奇、想象力,無罪惡,浪漫、幸福,正義戰(zhàn)勝邪惡。
有趣的是,迪斯尼對提供潛在的無限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的模式很謹慎,雖然其他的漫畫家因無政府主義和個人風格而出名,但是迪斯尼仍然發(fā)揮和遵循它自己的傳統(tǒng)的風格。
此外,迪斯尼公司的電影幾乎都是圍繞著愛情的故事展開,并伴有相符合的音樂。事實上,最近的迪斯尼動畫吸收了百老匯的音樂和歌詞以及角色,因此很容易轉換成百老匯音樂劇,如《Beauty and the Best》。正如Hahn對迪斯尼的期待:“歌曲很重要,因為它們表達了重大轉折點的故事。在動畫片中,該首歌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p>
迪斯尼的人物角色具有可預測性。迪斯尼的動畫師遵循一定的程式創(chuàng)造人物和故事,通常是圍繞著英俊的英雄人物,劇中也往往會有極其丑陋淺薄的壞人。此外,幽默的角色是為襯托主人公。
在故事環(huán)境中分析迪斯尼的程式化的人物角色并不需要學術背景,因為這些人物不用進行深度和深入的分析。Wntertainment 周刊對迪斯尼的角色進行了分析,他們的描述和評價如下:
英雄: 體現(xiàn)美國式的性感,離開家,在野外唱歌,傾聽使命的召喚。
愛的興趣:勾起邪惡的欲望,開始于觀察英雄的敵人,是單獨的一個人。
伙伴:像英雄的弟弟,希望得到所有的東西,表現(xiàn)出戲劇性的輕松。
導師:當遇到危機的時候,不情愿地為英雄服務。
惡棍:渴望控制整個世界,保持自己的權威。
幫兇:為惡棍提供支援,幫助其逍遙法外。
這么多年迪斯尼的影片中的程式化的角色代表了很多迪斯尼的世界觀。例如,有的人認為女性角色在迪斯尼影片中的解釋得比較狹義,而且,在新的迪斯尼影片中,依然會如此。經(jīng)典迪斯尼女主角的代表以無辜、善良、美麗、天真、的白雪公主最為有特點,但是,女主角仍然是生活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中,并最終滿足他們的浪漫的情結。同時,男主角比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等女主角顯示了更多的智慧和獨立性。迪斯尼的女主角總是可愛的、美麗的、充滿了吸引力。而女的壞蛋總是很瘦或者很胖,很有特點。
迪斯尼的女主角也有被其他的女性疏遠為代表的角色,例如,彼此之間沒有感情的Aried和她的姐妹們。另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是失去母親的經(jīng)典迪斯尼故事。Dorfman和 Mttelart在迪斯尼漫畫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分析——“無性的、兩性的世界”,而且這種漫畫也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舉例來說,Ariel ,Jasmine ,和 Belle有父親,但是沒有母親,雖然“家庭的圣潔”在迪斯尼動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們常常認為迪斯尼早期的作品所代表的價值觀是受迪斯尼最初的Walt Disney的中西部保守主義影響的,但是,也有人認為經(jīng)典迪斯尼是從Walt Disney 和其他工作室認為觀眾會接受和欣賞這些產品或者說是喜歡他們的動畫制作而發(fā)展而來的。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迪斯尼的作品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評論,盡管迪斯尼公司不愿意承認其作品之外的娛樂價值。Schickel指出:“如果一種思想并非源于他的思想或者是他不肯接受它,那它對于他來說就是沒有存在過?!?/p>
然而,迪斯尼的作品對迪斯尼公司來說很有意義和價值。當然,迪斯尼不可能在所有的作品中都提到其主題,但是,它會提出一些有主導地位的主題和價值觀,并用來作為經(jīng)典迪斯尼的代表作品。
個人主義和樂觀主義
Taxel 說迪斯尼的價值體系是符合美國公眾的價值觀的:強調個性、自立、遵守職業(yè)道德、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通過改善人類而最終改善社會。從歷史上看,迪斯尼的動畫很多都是強調這一點,像白雪公主中的三個小矮人盡職盡責地保護白雪公主,米老鼠和其他的角色也是主要的代表。
迪斯尼可能沒有單獨在流行文化領域加強這些價值觀念,而經(jīng)典迪斯尼的故事和人物卻提供了明確的模式,主導全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
逃避、幻想、魔術、想象力
許多迪斯尼故事圍繞著希望人物擺脫他們當前的設置和情況展開,這樣的例子很多,如Snow White、Gioppetto 和 Aladdin。當然,希望是給予或者是可能,但不一定采取實際行動。這當然是個有吸引力的幻想——沒有能力改變目前的生活而到另一個世界的吸引力的幻想。幻想和逃避現(xiàn)實的主題中所強調的重點是魔術,例如魔術王國,但是,這不是一個幻想或者魔術的世界?;孟胧菄栏窨刂频模⑶液芤蕾囅胂罅?。
天真無邪
在經(jīng)典迪斯尼中創(chuàng)造的健全和天真無邪的世界與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并非是兩個割裂的世界。雖然許多人同意這種品質對兒童是健康的,但是迪斯尼世界不是只為兒童創(chuàng)造的。Walt曾經(jīng)解釋說:“我們并不只為兒童創(chuàng)作電影,兒童是天真無邪的。但是,我們也并不是沒有天真。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接近天真無邪?!绷硪环N觀點認為,迪斯尼的作品是針對成年人的。與此同時,一個評論家說:“一切如此甜美,所以除了顯而易見的暴力,沒有任何沖突。”還有Henry Giroux的迪斯尼世界是“教育學天真無邪”的觀點——通過具體的經(jīng)驗教訓和愉快的娛樂來教育兒童。
另一個主題是天真無邪是與經(jīng)典迪斯尼的男女主人公是有關的,另一個與其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個人主義和沒有父母。
浪漫和幸福
主人公經(jīng)常是一見鐘情,而故事就圍繞著他們追求愛情的過程進行。然而,迪斯尼不單單是強調浪漫的生活,電影軟化了許多極端的東西。
善良戰(zhàn)勝邪惡
在迪斯尼的世界中,善良是很好的獎勵,而邪惡就是懲罰。他們的特點不是善良就是邪惡,很少有復雜的或者是模棱兩可的。善良的總是勝利,邪惡的總是失敗。事物通??偸瞧蛴诤萌?。
當然,這些不是迪斯尼獨一無二的主題,也不是所有迪斯尼的作品都包括這些特征和價值觀。然而,可能也有人認為,經(jīng)典迪斯尼可能代表這套他們創(chuàng)建多年的、加強主導主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美國的主流價值觀。
下面的章節(jié)將會討論經(jīng)典迪斯尼的角色設計的經(jīng)典案例,研究其發(fā)展的模式和如何改變這些年來的格局。
研究文化產品常用的方式之一是從美學的角度或者是作為藝術品進行研究。美學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對藝術品進行設計和評價,很少會考慮這種行為帶來的影響。這種行為產生的一些問題已經(jīng)超過了審美分析。但是,這種研究分析方法也是有必要的,因為許多分析結果說明Walt Disney是一位藝術家,迪斯尼動畫是一門藝術。
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jy——導演、藝術家
沃 爾 特?迪 斯 尼(Walt Disney)經(jīng)常因其出色的藝術天賦而受到稱贊。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許多藝術家都稱贊Disney為藝術家,并把他與達芬奇(da Vinci)、米來朗吉羅(Michelangelo)、布努蓋爾(Brueghel)、倫勃朗(Rembrandt)和畢加索(Picasso)等藝術家相比較。學術界也為他舉辦展覽,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南加州大學等還為他頒發(fā)了榮譽證書。
雖然有個性的電影很多,但是,與其他電影作品相比,動畫電影更容易被看作是特殊的藝術作品。Langer指出:“直到最近幾年,形成了一個研究動畫片的傳統(tǒng)——研究導演的作品,并把作品的特點歸屬為一個人的特點?!弊鳛榫哂须娪皠?chuàng)作靈感的導演,多年來一直受到電影分析評論的關注。Walt Disney有很多備受關注的作品,F(xiàn)inch稱贊他為“整個電影史上最具有力度、最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電影制作人”。這些關注和成就并不奇怪,因為迪斯尼總是會抓住大多數(shù)成就榮譽的機會,它甚至為早期的動畫制作提供貸款。如第二節(jié)中提到的,Walt Dissney的故事很適合追求個人成功的美國夢,這對于他的成功也是很有利的。
然而,只將注意力集中在Walt Disney的天才般的創(chuàng)造力上是錯誤的,如前所述,Walt Disney的背后可能有一個很強大的工作室,該公司的電影作品的成功,并不能只歸功于他一個人。一般來說,商業(yè)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是由集體創(chuàng)作完成的。一部解釋迪斯尼“幕后”的書籍中提到:“動畫創(chuàng)作是一項集體的活動,之中有組織者和追隨者,一部動畫電影是由一組很有創(chuàng)意的人共同完成的。”
Walt Disney對“迪斯尼藝術”的實際貢獻是很難評估的,因為關于迪斯尼的藝術天賦和才能的評論很多,但是,寫過迪斯尼的傳記的作家曾指出:在1926年之后,他不再是一個藝術家,因為在那之后他沒畫過一張圖紙或漫畫,甚至沒寫過他的簽名。他更多的是一個生產者、故事編劇、設計師。在最初的幾年中,Walt Disney是公司的指導者,這對公司的成功很有利。換言之,迪斯尼是依靠其他的管理者和藝術家來進行工作,并創(chuàng)造了“迪斯尼藝術”。再后來,迪斯尼的興趣轉向了其他的方面,但是,迪斯尼的動畫卻繼續(xù)堅持以前的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添加活力,形成了新的迪斯尼特點。
在Walt Disney去世之后,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動畫過程本身和一些“真正的漫畫家”。迪斯尼的動畫風格已經(jīng)在許多討論合理制作電影和組織藝術創(chuàng)作的書籍和文章中被討論和記錄。
Walt Disney通常是避免從藝術的角度來談他的工作的,他解釋說:“我們并不是唯一為娛樂提供移動圖片藝術的生產者?!贝送?,他還指出,我們的工作不是藝術,而是建立在娛樂基礎上的商業(yè)活動。20世紀30年代,藝術和電影評論家們羨慕迪斯尼工作室的工作,稱贊他們的創(chuàng)新和代表民族主義的動畫電影。許多電影制片人表示,他們特別以迪斯尼的動畫而驕傲,尤其是《Snow White》。
雖然Jankeson稱,直到1937年白雪公主發(fā)布之前,迪斯尼的工作都是作為一種藝術的形式存在的。Watts曾列舉了從20世紀30年代初期開始的無數(shù)的事例來討論迪斯尼是否是一種藝術。最早在1933年,迪斯尼的作品開始出現(xiàn)在美術館,雖然一直有一些關于迪斯尼動畫是否是真正的藝術的爭執(zhí),但目前越來越多的藝術理論家已經(jīng)明確地表示迪斯尼的動畫藝術是美國文化與藝術的豐富遺產,特別是對于迪斯尼的卡通-動畫的角色設計越來越贊賞。
卡通-動畫角色來源于生活
“熱愛生活!”是老沃爾特?迪斯尼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拔业膭?chuàng)作來自于生活?!彼?jīng)常對于那些剛剛進入迪斯尼公司的年輕動畫藝術家這樣講。
生活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生活知識,就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這已經(jīng)是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常識了。但是生活的積累,主要不是依靠“搜集”,而是要依靠作者和藝術家自己的親身感受。沃爾特?迪斯尼講過:“卡通的首要責任是生活和動作的卡通化,即把事物通過觀眾的想象呈現(xiàn)在銀幕上,而不是把動作或情形拍攝下來或繪制出來,要把現(xiàn)實生活所遇到的事物卡通化,或把我們今天所想的奇妙地表現(xiàn)出來。許多人在研究動畫動作時常有不正確的想法,他們認為我們的目的只是把這些動作照樣畫出來。這些想法應該從根本上鏟除掉?!遍L期以來,沃爾特依靠自己清晰明了的思維、豐富的感情以及執(zhí)著的追求和他的團隊,努力創(chuàng)作出這么多鮮明的,且流傳于世的著名卡通角色——大兔子奧斯華、米老鼠、三只小豬、唐老鴨、皮諾曹、白雪公主和可愛的七個小矮人、愛麗絲、小飛俠和真實的海豹、水獺等等,拍攝了大量的著名動畫影片,諸如《歡笑卡通》、《瘋狂飛機》、《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等。從1928年到1961年,他總共設計和創(chuàng)作了100多個卡通人物形象和角色。沃爾特不止一次地表明:我的所有的卡通人物角色形象都來源于生活。下面是流傳在迪斯尼員工內的家喻戶曉的故事:
大兔子的故事
1908年,當貧寒的迪斯尼一家人遷居到美國密蘇里州的瑪瑟琳小鎮(zhèn)的顯赫農場時,小沃爾特和哥哥羅伊不久就找到一個可以玩耍的地方,即后花園草地。一天,哥倆在草地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小動物,如狐貍、兔子、松鼠、浣熊、云雀、烏鴉等等。沃爾特于是就從媽媽那里要來畫筆和紙,開始為這些小動物畫像。不久,沃爾特發(fā)現(xiàn)了一只灰色的野兔子,大大的耳朵,一雙小眼睛,嘴巴上還長著幾根稀疏的胡子,小兔子望著小沃爾特,小沃爾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只灰色野兔子。他給這只兔子命名為哈里,回到家里,沃爾特開始憑借記憶繪制哈里。他很為哈里的模樣著迷,第二天,他一早就到草地中尋找哈里。他等了半天,直到下午,這只灰色的野兔子才露面,沃爾特試圖接近它,可哈里膽怯不敢靠近,直到幾天后,哈里才開始接近小沃爾特,沃爾特從草地上拔下一些鮮草,哈里津津有味地吃著,他們成為了好朋友。于是沃爾特為這只兔子繪制大批的圖畫,不久他為哈里作的畫居然攢下了一大本子,當快速翻動時,畫冊的中的哈里好好像動了起來。
但是,有一天,發(fā)生了意外的事件,哈里被鄰居給射殺了。沃爾特十分難過,他收起那本他為哈里繪制的畫作,痛哭了一場。
大約十幾年之后,當沃爾特決定創(chuàng)作《幸運兔子奧斯華》時,他開始回憶自己的好朋友哈里,他找到了那本畫冊,把自己關進畫室,默默地繪畫起來。幾天之后,當他的妻子推開門,沃爾特拿出剛剛設計好的奧斯華的形象造型時,他的妻子笑了,“好一個天真的大兔子!”
沃爾特以他的獨特的藝術家的方式來紀念失去的好友,但卻給我們留下來了一個天真、活潑、而又淘氣的卡通角色——大兔子或幸運兔子奧斯華。
小老鼠的故事
沃爾特醒了,他看著這只小老鼠笑了。這只小老鼠一點沒有膽怯,它望著沃爾特,噘起小嘴巴,沃爾特哈哈大笑起來,他拿起筆來,為小家伙作畫。不一會兒,桌上的面包渣被它吃光了,它仰起嘴巴像是要吃的。沃爾特看著它,它也用亮晶晶的眼睛盯著沃爾特,一點沒有退后的意思。沃爾特起身走到冰箱前,從里面拿出一塊奶酪放在畫桌上,小老鼠也就毫不客氣地吃起奶酪。
1922年,當沃爾特和羅伊成立“歡樂卡通公司”時,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一天晚上,沃爾特在自己的畫室作畫時,一只小老鼠瑟瑟縮縮地爬到畫桌上偷食面包,在寂寞和苦悶之中,這只小老鼠給沃爾特帶來了歡笑和希望,于是這一大一小成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小老鼠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它很溫和,也會撒嬌,有時甚至倦伏在沃爾特的手心中休息,而此時沃爾特已經(jīng)畫了將近百幅的兔子畫。
當歡樂卡通公司決定關張時,沃爾特戀戀不舍地放走了小老鼠,但是他心中的小老鼠永遠不會走開。1928年,當沃爾特決定創(chuàng)作米老鼠系列時,他開始設計卡通角色即主要角色米老鼠米基的造型時,那只令他念念不忘的小老鼠的形象一下子就從腦海里跳了出來。
在迪斯尼公司里,人們會給您講述更多的類似的故事。沃爾特說:“米老鼠的生活與冒險是和我的生活及職業(yè)生涯息息相關的,它仍然是我的代言人,我也是仍然是它的代言人?!?/p>
“我的卡通人物角色是活生生的,是會呼吸的,有生命的東西,是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碰到過東西。它們就是生活?!?/p>
卡通角色的可信性
“因此,真正的卡通是真實的或可能的事物,甚至是即將發(fā)生的事物,加上幻想與夸張。”這是沃爾特?迪斯尼時常講的,這句話也說明他對于卡通-動畫藝術本質的認識,以及卡通-動畫人物角色形象設計的原則。真實可信(True and Believability)就是迪斯尼卡通-動畫藝術的靈魂。沃爾特清楚地知道,對于所有的觀眾來說,當人們提到迪斯尼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聯(lián)想到他們所看過的角色或人物(characters),而所有的迪斯尼的角色(Disney’s characters)所具備的特點就是他或他們的真實可信性。
在任何的迪斯尼卡通-動畫中,角色必須具有兩個實質性的作用:為故事服務,還有就是講述真實。為了有效地發(fā)揮上述任何一個作用,卡通-動畫(包括角色)必須使得觀眾相信它們。
沃爾特說:“它(米老鼠)從來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當觀眾認為米基太像人類而笑它時,那恰恰是它特別出名的原因?!本拖笞詈玫膭∏殡娪耙粯?,米基變成了一個觀眾的替身,能夠讓他們來巧妙地承載生活、愛情、學習以及贏得認同,它不僅僅是他們的朋友,它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一員。角色是迪斯尼卡通-動畫片的大賣點,因此從角色設計的構思階段開始,就必須把角色的真實可信性放在第一位,只有真實可信的角色才能吸引住觀眾,讓他們哈哈大笑而愿意去觀賞。
在構思和繪制《小巴狗柏拉圖》時沃爾特陷入了困境,他畫出來幾十張巴狗的造型圖都不夠理想,他叫來妻子商量,妻子邀請他到后院觀看自己養(yǎng)的一只大狗,那只狗吐出長長的舌頭,趴在窩邊上。之后沃爾特就有了主意,他把自己原來構思中的小巴狗加以夸張,成為一只大巴狗,于是成功了。當人們在觀看時,都自然地把銀幕上淘氣的大巴狗柏拉圖同自己養(yǎng)的寵物狗聯(lián)系一起,因為它們太像了,這就是可信性的魅力。
“把你的角色塑造成為像在真實的世界里活過一樣?!边@句話不但適用于所有的迪斯尼卡通片中的那些動物型角色,也適用那些后來出現(xiàn)的科幻型角色。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可信的角色的秘密就在于賦予這個角色以個性(personality)。沃爾特?迪斯尼認為只有那些具有強烈個性的角色才能永葆青春而不朽?!拔艺J為一只老鼠(米老鼠)雖然小,但具有卓別林的氣質——一個小人物卻具有竭盡全力的精神。”這就是角色設計的奧秘。不妨看看這只好強的米老鼠,它的外形,以及它的面部表情,都具有個性。再去對比一下卓別林的影片,您自己就會找出答案。
角色就是動作
電影藝術自身就決定了她的藝術媒體的性質,活動的畫片(Moving picture),沒有動作就不會有電影藝術。對于卡通-動畫電影尤為如此,動畫——想一想沒有動作何來動畫?沃爾特深諳這個道理,他強調說,角色就是角色的動作。動畫角色的設計要著重動作的設計,比如卡通畫家在設計角色的外形時,就要考慮到角色的動作等。角色的本性有時會使得角色的外表有所改變,如《鐘樓駝俠》中的怪人卡西莫多很難看,但內心善良,他的內在精神在動畫片中是通過他的一系列的動作來體現(xiàn)出來的。
沃爾特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記得他決定創(chuàng)作《木偶奇遇記》時,這是根據(jù)19世紀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科洛迪的著名童話改編的,它曾經(jīng)吸引并感動過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充滿幻想的孩子們。沃爾特同他的團隊做得很好,新片色彩柔和,故事不錯,但沃爾特不滿意。一天一位他的電影界圈外的朋友來訪問他,兩個人一起看樣片,片中有一段皮諾曹同小貓搞惡作劇的情節(jié),來客一針見血地批評說,這個小木偶太缺乏同情心了,沃爾特恍然大悟,他認識到皮諾曹所缺乏的就是愛心。表面看來,他只是一個小木偶,不是正常的男孩子,它是木頭做成的,所以動作就難免單調乏味,實際上小木偶所缺少的正是一個正常男孩子的童心。
沃爾特重新閱讀了原著,他發(fā)現(xiàn)原著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一只小螞蟻,這只小螞蟻叫皮諾曹不要太任性,卻被皮諾曹給踩死了。沃爾特決定改變這個情節(jié),他覺得應該把這個小角色加進片內,讓它當皮諾曹的代言人。他于是把這只小螞蟻改成小蛐蛐,而且起名就叫蛐蛐。蛐蛐成為了皮諾曹的好朋友,此后它多次幫助小木偶克服缺點和困難。這樣,這些動作就進一步塑造了皮諾曹的形象,而蛐蛐也就進入了迪斯尼的角色檔案庫內,成為了孩子們最為喜愛的動物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