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洲
這不是一縷稍縱即逝的夢想。
也不是一塊埋藏很深的水晶之石。
沉緩的鐘聲。
在黃昏下如期鳴響的鐘聲。
它,如同無往不勝的春天旗幟上的陽光。
一種肅穆與莊嚴。
而不是榮耀。
至尊的風(fēng)不肯斂收自己的翅膀。樹木被吹倒。
花朵們也不由分說地被一一吹落。
許多期冀和幸福也被不可預(yù)測的風(fēng)吹向渺遠。
鐘聲卻在。
沉緩的鐘聲不肯也沒有沉溺在漸濃的暮色里。
它如同無往不勝的春天旗幟上的陽光。
一種剛毅與不屈。
而不是榮譽。
(選自《伊犁晚報·天馬》)
[賞析] 鄒岳漢先生在明洲的組詩《聆聽自然》發(fā)表時介紹說:“謝明洲在多年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了他吟誦的、舒展優(yōu)雅而古樸的語言風(fēng)格,語速趨于迂緩,而逐行、分段強調(diào)了詩的跳躍性,加強了詩的抒情性?!边@段評說準確地照亮了明洲詩的風(fēng)格特色。我從其中選出的這章《鐘聲》,既保留了這一特色,又在吟誦性上有所節(jié)制,詩情詩意更見集中、突出和凝煉精致。
鐘聲,尤其是黃昏的鐘聲,沉緩的節(jié)奏總給人以深沉甚至悲愴的感染。而在這章詩里,卻賦予她以一種罕見的亮色:“如同……春天旗幟上的陽光”。這便使詩有了她的“獨特”而避免了因襲常規(guī)。一種肅穆與莊嚴,為之奠定了形象的“基調(diào)”。
僅此尚不足以“鞏固”她的“亮色”在讀者心目中的印象。引出風(fēng),使樹倒花落的風(fēng)對弱者“施虐”的形象,反襯出鐘聲的“剛毅與不屈”,從而讓她“春天旗幟上的陽光”得以堅實可信地確立。
前后兩次重復(fù)的“而不是榮耀”自亦不是閑筆。由于“春天旗幟上的陽光”這一色彩輝煌的意象往往與某些炫耀性的“光環(huán)”相聯(lián)系,詩人特意加以澄清,其實隱含著某種批判的意味。從這里,看得出詩人思考的嚴密,和他塑造的“鐘聲”形象的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