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新
人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何時、何地、何事上會犯錯誤。
從政治家到學者到普通民眾,誰都會犯錯,誰也不知道何時何地何事上還會犯什么錯。就連圣明的唐太宗也是靠了魏征才避免了許多愚蠢的失誤。魏征就是唐太宗的“第三只眼睛”。企業(yè)家可以比唐太宗幸運一些,因為企業(yè)家可以有多個“第三只眼睛”。
這樣的人可遇而不可求,有時這樣的人就在你身邊,可是由于他總是給你潑冷水,你可能早就找機會把他邊緣化了;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企業(yè)的競爭,本質(zhì)上就是企業(yè)家胸懷的競爭。
這樣的人不僅需要具備十足的商業(yè)洞察力,能夠感知到你的某些不妥的舉措,同時還需要具備相當?shù)恼沃腔郏駝t即便不是你,也會被你的其他下屬趁機搞掉。所以,假如你身邊真有這樣的同學、同事、親人、朋友能夠為你提供警醒的建議,這是你的福分了,千萬別讓他們走開。
這一組人可以是企業(yè)的董事會,也可以是外部的顧問團。
如果你是創(chuàng)業(yè)者,多半你不喜歡別人對你指手劃腳,即便是名正言順的董事會在你眼里也會成為某種障礙,所以你認為必須要控制好董事會,才能避免被他們所約束。也許你是職業(yè)CEO,你知道自己不得不接受董事會的指導,可是只要有機會,在推薦董事或者提交董事會議案之時,你總是會不動聲色地實施“內(nèi)部人控制”。從你自已自由發(fā)揮的角度來看,這樣也可以理解,但是正如前面所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何地何事上會犯錯誤,你在擺脫董事會束縛的同時,可能也遮住了自己的“第三只眼睛”。當然,有些董事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或者缺乏深刻的商業(yè)洞察,不足以為你提供警醒建議,即便如此,這也不是你閉上你的“第三只眼睛”的理由。
外部顧問團的情況稍微簡單一些,因為這是你完全可以控制的,你可以選擇與你的利益并無明顯沖突的團體和個人,為你提供第三方的建議。同對待 “魏征”一樣,這個時候“第三只眼睛”是否明亮,取決于你的顧問團的資質(zhì);而是否將它遮擋起來,則取決于你的胸懷。
在有生之年創(chuàng)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的稻盛和夫在65歲的時候昄依佛門,在《活法》中他說,人生的目的在于修煉靈魂,使人生謝幕時的靈魂比開幕時稍微高尚一點點。
不幸的是,我們許多人都不認為靈魂的存在,反正這一世總不能虧待自己,如果能夠升官發(fā)財,采取一些陰損手段,也無妨吧。不就是往牛奶中稍微添加了一點點三聚氰胺嘛,我不加別人也要加,而且即便不是三聚氰胺,也會加其他東西的,整個行業(yè)都是這么干的。不就是往河里排泄了十年的污水嘛,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富裕百姓,死一些魚又有什么關系,至于說下游的水源遭到污染,大家可以買水喝啊。
稻盛和夫說,當你全力以赴的時候,神就會出現(xiàn)來幫助你。套用他的話,或許我們也可以說,當我們不擇手段的時候,神也會出現(xiàn)來懲罰我們。當我們不覺得“頭上三尺有神靈”的時候,名和利就很容易誘惑我們沖破道德的底線。這就是我們犯錯誤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