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竺柏岳
想起了斯諾在延安的所見所言
文/竺柏岳
近日,有媒體報道,我國最喜愛的“中國緣·十大國際友人”評選活動揭曉,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榮列其中,獲得網(wǎng)友330萬票。說起斯諾的中國情,真讓人百感交織!
1936年,紅軍長征剛結(jié)束,美國記者斯諾遠道而來,沖破重重阻礙,秘密訪問延安。當他看到毛澤東住的是簡陋的窯洞,穿的是打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南瓜湯;看到周恩來睡的是土炕時,他被共產(chǎn)黨如此清貧節(jié)儉的生活感動了。在《西行漫記》一書里,他斷言:這種艱苦生活作風會產(chǎn)生一種無往而不勝的偉大力量——東方魔力。
就是這個“東方魔力”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南湖船上起步,爬雪山過草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法寶,威力無窮,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逼D苦度日,自力更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僅對個人十分重要,對一個集體的生存發(fā)展更為重要。延安時代,我黨我軍處于外敵日寇內(nèi)敵國民黨頑固派雙重夾攻之中,境遇頗為艱險,就得依賴自身擁有的“東方魔力”支撐,去戰(zhàn)勝任何艱難困苦,走向勝利。
30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起步,國家富強了,個人生活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卻也出現(xiàn)不夠健康的東西。不但許多干部醉心于“當官”,忘記了“革命”,忘記了艱苦奮斗,忘記了延安精神,就連社會風氣也開始浮華。例如青少年滋長出“驕”、“嬌”二氣,幾代長輩形成倒三角形圍著一個“小皇帝”團團轉(zhuǎn),猶如眾星捧月。有的父母,為了滿足在東北上大學的兒子吃到家鄉(xiāng)的一種食品,竟專程坐飛機從浙江送過去,引發(fā)人們的熱議。有的長輩給孩子買房子、購汽車,留給后代頗多財產(chǎn)。有的老師在課堂大談西方國家的高消費娛樂與一擲千金的賭博及怪異的戀情。有的文藝家宣揚“游戲人生”、“玩樂人生”等消極的人生追求,在影視作品里兜售給青少年。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課題:“在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究竟應(yīng)該給后代留下什么?”
《資治通鑒》里有一則故事耐人尋味。五代后唐大將李存審,出身微賤,他告誡兒子們說:“你們的父親當年提著一把劍離開家鄉(xiāng)闖蕩,40年來,官做到大將和宰相。這期間,多次九死一生,剖開骨肉取出箭頭有五十多斤?!彼讶〕龅募^給了兒子們,叫他們好好保藏,并說:“你們的父親就是這樣起家的?!崩畲鎸弻⒆约簞?chuàng)業(yè)的艱苦精神傳給了他的后代。在當代,美國擁有千億美元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于年前作出一個驚人之舉:將大部分財產(chǎn)捐贈給世界慈善機構(gòu),只留一千萬美元給兒子,要他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上述兩人之舉,對我們來說,何嘗不具有一種啟示意義?
今天,斯諾稱贊的“東方魔力”,仍然是我們的無價之寶,其具體內(nèi)容可能會有變化,但其精髓卻永遠不會過時,因為,我國還有數(shù)千萬人沒有脫貧,仍有地震、洪災(zāi)、礦難等災(zāi)害發(fā)生,還遠沒有實現(xiàn)共同富裕。我們要居安思危,倡廉反腐,正如古人所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讓“東方魔力”的精神代代相傳,把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