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志強
近期的近日,無意中看見幾個求職的大學生帶著檔案袋到處沖鋒陷陣,不禁大吃一驚,一詢問,原來如今都是如此,畢業(yè)時,學校把每個學生的檔案袋交給學生本人,學生可以把它存入本市的人才市場,也可以拿回老家戶籍,愿意一直自己保留也行。檔案隨意與本人見面,這世道真的是徹底變了。
曾經的曾經,檔案的重要性,簡直是今天的青年學子們難以想象的,個人的年齡、工齡、成長過程、工作業(yè)績乃至社會關系,都如實進入個人檔案,一旦里面沾染什么污點,那這人的政治生命和前程基本就玩完了,想想看,檔案豈能隨便與本人見面?
昔日的昔日,我在某大型國企一線車間做人事管理者,每年也只有到車間老工人退休時,才能從勞動部門看到相關的檔案袋,至于干部的檔案袋,我沒有目睹過一份完整的范本,只是有一次在干部管理部門,偶爾瞟見一位中層干部檔案里的簡短評語,里面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此人原則性不強。這句話算是為這位干部定了性,任他再如何蹦達,也就是那樣子了。
很遺憾的是,我迄今沒看見過自己的檔案記載,也不知里面寫了些什么東西。上世紀90年代初,統(tǒng)招大學生還是干部身份,畢業(yè)時學校發(fā)派遣證,送派遣費,檔案密封后郵寄所報到單位,這叫組織對組織,檔案根本不會交給個人,誰敢保證檔案的完整性可靠性?萬一丟失或污損,也是一件大事情哩。
這也難怪90年代當我辭別企業(yè)時,意欲帶走檔案,卻被一口拒絕,以后,也不知檔案漂流何方,于是自然而然成了“黑人”,只有靠自己向別人口述過去的歷史,看著別人似信非信的表情,心里總不是滋味。
寫到這里,忽然想起,這廣大的億萬農民不知是否每人都有檔案在籍,或許也有吧,不過對他們而言,又有多大意思呢?似乎只有那些大人物、公家人、社會精英、娛樂明星等等,檔案才更有實質意義。
很羨慕那些能隨身帶著檔案闖天涯的今日大學生們,借用一位偉人的名言:一張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圖畫——如果自己的檔案由專人專門保管了,那混得還算行,也不枉為來世間走了一圈,自然,這只屬于少數(shù)人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