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小學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標志——多媒體教學,是人類教育史上最重大的變革之一,其優(yōu)勢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識,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教學,確能事半功倍。如果運用不恰當,不但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其教學效果。
目標性原則
手段從屬于目的。多媒體教學這種手段,大而言之,應當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服務;小而言之,應當服從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起促進作用。然而有的教師不顧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需要,誤認為用了多媒體的課就是好課,就是素質(zhì)教育,就是現(xiàn)代化;有的無視學科和教材特點,不管什么課都插播一段與教材重點、難點,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關系不大的音像資料,看似熱鬧有趣,實則奪賓喧主,離題萬里;還有的利用多媒體反復的進行單純的知識灌輸和題海訓練,更是“新瓶裝舊酒”,步入應試教育的怪圈。
“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備課時就應當認清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本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做到當用則用,不當用則堅決不用。應用多媒體時,應圍繞教學目標,講清視聽要求,提醒學生注意,應以精煉的語言適時點撥,結束后則組織學生討論預定問題,歸納消化。通過這樣的正確導向,教與學兩方面才能排除視頻資料中非本質(zhì)因素的干擾,始終不偏離教學目標的實施。
適度性原則
如同任何一種教學手段一樣,多媒體教學亦非萬能。而有些教師還存在濫用多媒體的現(xiàn)象,常常是一堂課大半時間讓學生聽錄音、看圖像,甚至某些公開課也是“十八般武藝”齊上陣,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多媒體教學成了“閱兵式”。
其實,在班級授課制的形式下,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是不存在的。多媒體只能幫助不能替代教與學,不能替代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音像播放時間過長,理性研討就可能相對不足,學生容易滿足于音像資料的形象欣賞而懶于較深層次的抽象思維,教學任務就可能無法完成。而且,過多的聲、光、電刺激,也容易損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產(chǎn)生心理疲勞。
和諧性原則
多媒體介入教學,是鹽入水,自然融合,還是外加食油,浮于表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其他教學要素是否有機結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具體的說,應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
一是物與物的關系。多媒體普及以后,還要不要黑板、粉筆、模型、標本等傳統(tǒng)教具?至少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不具備取消的可能。而且,傳統(tǒng)手段和多媒體各有所長,僅就簡便而言,有多媒體的制作和運用,就比簡筆畫繁瑣的多。因此,應當根據(jù)需要,將不同的教學手段取長補短,實現(xiàn)最佳組合。同樣,多媒體的普及,也絕不意味著目前就可以取消文字教材。有時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以圖代文,圖文分離,忽略了文字教材,是不可取的。多媒體教學中的“圖”,僅僅是理解“文”的一把鑰匙,一種途徑,“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應當加強調(diào)控、導向,把學生學習的興趣,由視頻資料及時遷移到閱讀鉆研文字教材上來,以圖解文,圖文結合,進而“披文以人情”,披文以窮理,而不是撇開教材,過分渲染和依賴畫面。事實上,再完美的畫面和視頻都無法表現(xiàn)文字教材的全部內(nèi)容,圖像、視頻不能代替文字,形象不能代替抽象,只靠視聽手段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和發(fā)展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多媒體和文字教材二者不可偏廢。
二是人與物的關系。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向教師素質(zhì)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只有在常規(guī)教學方面有較高的素養(yǎng),同時有較好的掌握多媒體理論和技能,才能充分的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這是因為,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離不開教師的認真選擇、科學設計、精心組織、合理運用和實際操作,離不開教師自身多方面的素質(zhì)。電腦暫時還不可能超過人腦,因此,多媒體只能部分的彌補教師教學基本功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不能取代教師的教學。多媒體的運用,對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和教學基本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提高了。同樣,對學生而言,也決不能把多媒體教學看作是“點石成金”,大幅度提高學業(yè)成績的法寶,學業(yè)得好與差,能力的強與弱,還有待于自己的其他各方面的努力。
三是人與人的關系。多媒體教學,鮮明的視覺形象,悅耳的情境音樂和絢麗的色彩結構,很容易把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到音像資料上,不僅忽略了對文字教材的注意,也忽略了與教師的交流。人機對話,很容易使教學標準化、程式化,使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灌輸?shù)娜萜?,教師也降到簡單操作員的地位。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在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協(xié)調(diào)雙方的關系,確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筆者認為多媒體應當是師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和情感交流的紐帶和橋梁,而不應成為障礙。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把握所要展示的音像資料的量和度。事實上,任何教學手段都代替不了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發(fā)展,教師的自我提高和完善,都是在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中實現(xiàn)的,更不用多說,教師對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治學態(tài)度等方面的影響是多媒體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涉及諸多制約因素的系統(tǒng)工程。只要我們立足素質(zhì)教育,適量地、有選擇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各相關因素的合理組合、配合和磨合,在實踐中改進,在摸索中前進,就一定能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藝術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