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本外匯儲備體制及其特點

      2010-12-31 00:00:00
      經濟師 2010年12期


        摘 要:日本的外匯儲備由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兩部分構成。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是二戰(zhàn)以后通過頒布一系列的法規(guī),一步步轉變演化而最終成型的。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機構主要有兩部分構成:財務省和日本銀行。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法規(guī)包括《外匯及對外貿易法》、《外匯資金特別會計法》、《日本銀行法》等。日本的外匯儲備有其自身的諸多特點。
        關鍵詞:日本外匯儲備 管理法規(guī) 特點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063-02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有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本文中指的是后者,即,不僅包括現匯,還包括官方持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存款、國外有價證券以及黃金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wěn)定匯率有重要意義。
        日本的外匯儲備由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兩部分構成。日本銀行是日本的中央銀行,雖然采取了公司合營的股份制形式,但是其持有的外匯資產仍屬于官方外匯儲備的一部分。截止到2010年6月底,日本的外匯儲備大約為1050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為日本政府所持有,日本銀行持有的不到10%。日本外匯儲備主要以證券的形式存在,約占92%以上,其他依次為黃金約3%、外幣存款2.2%、特別提款(SDR)權近2%、IMF頭寸0.35%等。
        一、日本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形成
        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是二戰(zhàn)以后通過頒布一系列的法規(guī),一步步轉變演化而最終成型的。
        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經濟已經崩潰,經濟秩序混亂,生產衰退,物質匱乏,通脹嚴重,百廢待興。在這種特殊時期,為了迅速恢復生產重建秩序實現國家穩(wěn)定,日本仍然實行了戰(zhàn)時的經濟統(tǒng)制,對物資、物價、資金、勞動等實行嚴格的管制,推行傾斜生產方式,由政府主導甚至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在此期間,日本政府采取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實行“輸入外匯配額制”,由政府統(tǒng)一集中管理外匯,海外自由貿易事實上被禁止。1945年到1948年間,日本進口額15.14億美元,出口額5.35億美元,進出口赤字為9.79億美元,這一巨額虧空是靠美國的對日援助彌補的。
        但是,傾斜生產方式以及嚴格的統(tǒng)制導致了巨額財政赤字、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低效率以及經濟封閉原料匱乏生產難以為繼,于是1949年出臺了旨在穩(wěn)定經濟,統(tǒng)一匯率,解除貿易限制,使日本回歸國際社會的道奇改革。在道奇的指令下,日本政府成立了外匯管理委員會。1949年10月28日,占領當局宣布日本民間貿易進口于同年12月1日,出口于翌年1月1日全面放開,12月29日,又將外匯管理權及外匯結余交還給日本政府。12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了《外匯及外國貿易管理法》(外匯法)、《外匯特別會計法》、《外匯管理委員會設置法》、《閣僚審議會令》以及后來的《出口貿易管理令》、《出口貿易及對外支付管理令》(1950年1月)、《外匯管理令》(1950年6月)和《外資法》(1950年6月),重開對外貿易,形成了以“外匯資金特別會計”為代表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但此時的外貿業(yè)務全由政府管理,出現了“緩慢性入超”的現象,國際收支捉襟見肘,而且原則上禁止一切外匯交易。
        1954年,設立東京銀行負責外匯兌換,并在該行里設置大藏大臣賬目專司外匯儲備。1962年開始,貿易和匯兌自由化,1964年全面取消了經常項目的匯兌限制。外匯配額制被逐步廢除了。1973年日本被迫從固定匯率轉向了浮動匯率。進入80年代后,基本上實現了外貿和使用外匯的自由化。
        二、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機構
        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機構主要有兩部分構成:財務省和日本銀行。
        日本財務省是外匯儲備管理的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外匯政策。根據日本《外匯及對外貿易法》的規(guī)定,財務大臣為了維持日元匯率(主要是對美元的匯率)的穩(wěn)定,可以對外匯市場采取各種必要的干預措施。
        日本銀行,作為日本的中央銀行,是外匯儲備管理政策的執(zhí)行機構,依據財務大臣的指示,具體操作外匯的買賣。具體實施過程為:日本銀行的金融市場局的外匯平衡擔當部門分析外匯市場,提出決策建議,上報給財務省,有財務大臣批準后,日本銀行的國際局的后援擔當部門進行實際的外匯干預操作。干預外匯市場所需的資金都是從財務省在日本銀行的外匯資產特別賬戶中劃撥。當需要賣出外匯時,日本銀行通過出售上述賬戶中的外匯資產來實現;當需要買入外匯時,則通過發(fā)行短期政府債券來籌集日元資金。
        三、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法規(guī)
        1.《外匯及對外貿易法》(簡稱《外匯法》)。
       ?。?)外匯法的目的。以外匯兌換、對外貿易及其他對外交易活動自由為前提,通過對對外交易活動的最小限度的管理和調整,謀求對外交易活動的正常發(fā)展,維持日本及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確保國際收支平衡和貨幣穩(wěn)定,從而實現國家經濟的健全和發(fā)展。
        (2)外匯法的變遷。此法原為《外匯及對外貿易管理法》,于1949年制定,但當時原則上是禁止一切對外貿易的。此后,1980年經過修訂,確立了對外交易活動自由的原則。1998年再次修訂,原則上廢除了事前許可和申請制度,以及外匯兌換公認銀行制度和兌換商制度,民間外匯交易完全市場化。2002年5月,此法加入了“金融機構要求顧客本人確認的義務化”等內容。2004年2月,根據近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為了維護日本的和平與安全,又加入了“依據內閣決議實施對應措施”的內容。
       ?。?)外匯法的內容?!锻鈪R法》是針對外匯兌換、對外貿易以及其他對外交易活動的法律,是日本對外交易活動的基本法律。主要內容如下:
       ?、賰韧赓Y本交易。企業(yè)和個人可以自由同海外的企業(yè)或個人進行資本的交易和結算。
        ②外匯兌換業(yè)務。銀行以外的機構或人員也可以自由經營外匯兌換業(yè)務。關于具體兌換等業(yè)務需要另外遵守銀行法等法律。
        ③事后報告制度。對于一定金額以上的國際支付、資本交易、外匯兌換等業(yè)務,需提供事后報告,以便于政府統(tǒng)計國際收支,把握市場動向。
       ?、車H請求的對應。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履行國際條約,在必要的時候,財務大臣以及經濟產業(yè)大臣可以通過內閣決議采取經濟制裁措施。
       ?、輸y帶資金申報制度。攜帶現金、支票以及有價證券等合計超過100萬日元或者攜帶90%純度的黃金超過1公斤出入境者,需要向海關書面申報。
       ?、尥鈪R業(yè)務報告制度。經營外匯兌換業(yè)務者,當月交易總額超過100萬日元時,需要提交事后報告,注明買入賣出的金額和件數,以及超過相當200萬日元的交易數。
        2.《外匯資金特別會計法》。
       ?。?)目的。此法的前身為1949年制定的《外國兌換特別會計》,1951年改為《外匯資金特別會計法》,為了確保政府的外匯兌換等買賣活動順利進行,設立外匯兌換資金賬戶,并明晰外匯兌換,運用收入等狀況。
       ?。?)內容。賣出日元買入外匯的時候,通過發(fā)行政府短期債券(兌換債券)籌措日元資金,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日元買入外匯,實施干預。通過干預所得的外匯,用來購買用外幣表示的債券。事實相反操作時,賣出外幣表示的債券,籌集外匯資金,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買入日元,所得日元用來贖回政府的短期債券(兌換債券)。由于上述操作而產生的外匯的收入和支出,計入外匯資金特別會計年度報表,并將收支相抵后的盈余計入一般會計,以實現特別會計的收支平衡。
        
        3.《日本銀行法》。現行的日本銀行法是1997年,在1942年制定的“舊法”的基礎上全面修訂,并于1998年4月1日起實施的。由總則、政策委員會、擔當和職員、業(yè)務、日本銀行券、會計、國會報告、違法行為改正、其他、罰則等十章共計六十六條以及附則部分構成。其中第四十條第2項規(guī)定:日本銀行作為國家事務的執(zhí)行者之一,可以通過買賣外匯,來維護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穩(wěn)定。
        四、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
        日本財務省2005年4月指出,日本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以維持日元匯率穩(wěn)定為主要目標;在保持外匯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追求可能的盈利;有效消除外匯市場上的不良波動,必要時與國外貨幣當局緊密合作;采取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簡言之就是首保日元穩(wěn)定,主要是對美元匯率的穩(wěn)定,使日元維持在較低水平,以利于對外出口和經濟發(fā)展。在達到以上目標并滿足了安全性、流動性等一系列前提下,適當追求盈利。
        事實上近幾十年來,日本的外匯儲備的管理和運用基本上都是遵循上述原則的。在1995年以及2003-2004年日元相比美元大幅升值時,積極動用外匯儲備買入美元,相反時賣出美元,姑且不論效果如何至少可以看到政府主觀上是在動用外匯儲備竭力維持匯率穩(wěn)定。
        五、日本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特點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有以下特點:
        1.外匯資金特別會計賬戶的設立是為了籌措干預外匯市場的資金以及支付各種相關費用,并不考慮資產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損益。如果收益則上交財政,如果虧損,則有財政補貼。這樣,有利于靈活機動地干預匯市。
        2.外匯儲備管理的目的有最初的平衡國際收支,轉變?yōu)榫S持日元匯率穩(wěn)定,主要變現為抑制日元兌美元的升值。
        3.長期穩(wěn)定的經常收支順差是日本外匯增長的基礎,尤其是對外投資帶來的投資回報的不斷增加,日益成為日本國際收支順差的新來源。
        4.從儲備構成來看,外幣占絕對比重,黃金、特別提款權和IMF儲備頭寸等所占比重極低。以2008年底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各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外匯儲備中外幣的比重日本最高達99%以上,美國和歐元區(qū)則分別為61%、85%。日本外匯儲備雖然是美國的12倍多,但黃金儲備不到美國的1/10。
        
        參考文獻:
        1.谷內滿.日本外匯儲備的政策分析[J].日本開發(fā)研究金融所報,2008(3)
        2.伊藤隆敏.利用外匯儲備的多余部分設立投資基金[N].日本經濟新聞,2007.10
        3.河村小百合.再看日本外匯儲備政策的運營[J].2003
        4.豐島正浩,伊關之雄等.日本外匯儲備的活用[J].2008
       ?。ㄗ髡邌挝唬褐袊Q蟠髮W 山東青島 266100)
        (責編:賈偉)

      桐梓县| 乳源| 舒兰市| 桃江县| 元江| 武定县| 高碑店市| 东辽县| 读书| 潼南县| 思南县| 麟游县| 蒲江县| 福安市| 兖州市| 宝鸡市| 永靖县| 商水县| 定南县| 大荔县| 灵丘县| 十堰市| 出国| 栾城县| 凤翔县| 平定县| 衡阳市| 博野县| 娱乐| 永德县| 鄂州市| 乌拉特后旗| 云安县| 津南区| 静海县| 雅江县| 卓尼县| 大丰市| 蒲江县| 璧山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