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工作較薄弱,有的學校出現(xiàn)內審人員因受賄而有損學校利益的舞弊行為。文章從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內部基建審計人員 舞弊風險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2-129-01
當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力量較薄弱,不少學校還未單獨設立審計機構,而只與紀檢部門合署辦公,只配一名審計人員或兼職審計人員。有的學校甚至把內部審計職能掛靠財務部門,由財務人員兼任內部審計工作,只有部分學校設立了獨立的審計機構,配備了三人以上的審計人員。而高職院校的內審人員,多是原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對基建審計并不熟悉,有的學校暫時外聘了有基建審計工作經(jīng)驗的人員,或新招聘了有關基建審計專業(yè)背景的基建審計人員。內審力量的薄弱,相對地賦予了基建內審人員更大的自主處置權,從而為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產生舞弊行為埋下了隱患。在當前的反腐斗爭中,就有學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因受賄而受法律制裁的案件發(fā)生。
一、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及其表現(xiàn)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因作出錯誤審計結論和表達錯誤審計意見,從而導致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經(jīng)濟損失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審計人員非故意所為而產生的審計風險。這類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就拿審計方法來說,審計通常采用抽樣審計方法,樣本的特征與總體的特征總會有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會導致判斷上的誤差;即使是詳細審計,由于經(jīng)濟業(yè)務的繁雜,管理人員的素質等原因,也存在審計結論不一定完全符合被審計事項實際情況的可能。另一類是審計人員因某種利益故意所為而產生的審計風險。這類審計風險就是審計人員的舞弊風險。審計舞弊風險具有主觀性,是審計人員主觀上為了獲取某種利益而故意不為放任差錯或故意而為造成差錯而作出錯誤審計意見導致相關方經(jīng)濟損失的可能性。這是審計人員缺失職業(yè)道德、甚至違紀違法的不良行為,既要從法紀上制裁威懾,也要從機制上加強防堵。
高職院校內部基建審計人員擔負著學?;椖靠⒐Q算的初審、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審計、聯(lián)系本單位基建管理部門、施工方和中介審計機構并組織相關方商討或咨詢解答審計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最終確認審計結果等業(yè)務工作。在基建項目審計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內審人員舞弊風險具體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施工方的舞弊行為故意不為。內審人員因接受了施工單位的好處,對施工單位舞弊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不予制止和披露。二是在基建審計過程中,對中介機構提出的需要建設方解釋的疑問,內審人員有意施加影響,向有利于施工方利益的方向作出解釋或出具書面意見,從而造成建設方學校利益的損害。三是與外部審計合謀,與施工方聯(lián)合侵害學校利益。學校所委托的社會中介審計機構即外部審計,所收取的審計費用是依據(jù)基建項目竣工決算的審減額提取一定的比例。審減金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學校、施工方以及外部審計機構的利益。外部審計減少審減金額,學校會受到損失,相應地施工單位會增加收入。如果外部審計所減少的審計收費由施工方在其增加的收入中按高于所減少的審計收費來彌補,這樣外部審計參與合謀的風險就可能發(fā)生。
二、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產生的原因
1.利益的誘惑。近些年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得到迅速發(fā)展,大多由原中專合并升級而來的高職院?;驍U大規(guī)模,或異地新建,基本建設方興未艾?;椖抗こ虖碗s,金額巨大,動輒幾百萬、幾千萬元?;▽徲嫷膶彍p率高低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利益,有的施工單位會千方百計的對相關人員包括基建內審人員發(fā)動利益攻勢。對內審人員來說,客觀上存在著明顯的利益誘惑,這是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2.職業(yè)道德的缺失。當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內部基建審計人員,接受過系統(tǒng)的嚴格的基建審計專業(yè)培訓的不多,審計的職業(yè)自律和應有的職業(yè)謹慎觀念不強,有的內部基建審計人員對自已的要求不嚴格,對舞弊行為的后果認識不清,在外界利益的誘惑下,喪失了作為一名審計人員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從而產生舞弊道德風險。
3.制約機制的缺乏。內部基建審計人員承擔著對學?;椖肯嚓P財務活動的審計監(jiān)督。高職院?;▋葘徚α枯^薄弱,往往只有一名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而其他財務審計人員對基建審計工作并不熟悉,因此缺乏分工協(xié)作上自然的相互牽制。有的學校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審計程序不規(guī)范,業(yè)務操作上基建內審人員的隨意性較大,缺乏制度程序上的約束。另外內部審計本身作為監(jiān)督者,缺乏其他部門人員的再監(jiān)督。
三、內部基建審計人員舞弊風險防范措施
1.從職業(yè)道德上教育、約束基建內審人員。首先,高職院校在對內部基建審計人員的配備上要有政治上的要求,除有業(yè)務專長外,還應是中共黨員,這從政治上保證了基建審計人員的較高的思想覺悟和對職業(yè)道德自我約束的極大可能性。其次,對內審人員要不定期的進行誠信和道德風險教育,常敲耳邊鼓,形成嚴格遵守審計職業(yè)道德的文化氛圍。再者,要求內部基建審計人員作出書面承諾,嚴格審計程序,執(zhí)行審計紀律,并明確違反承諾的處罰規(guī)定。這從自我承諾上產生職業(yè)道德自我約束的自覺性。
2.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嚴格審計程序,從制度程序上防范舞弊風險。高職院校大多內審機構不健全,內審力量較薄弱,審計相關制度也不太完善,內審人員的相關審計行為缺少制度程序上的制約,這樣會助長部分審計人員的隨意行為,甚至受施工單位的利益誘惑而發(fā)生舞弊行為。因此,健全學校內部審計制度,嚴格審計程序,從制度程序上防范審計舞弊風險,就顯得很重要。制度可以規(guī)范審計工作、約束審計相關行為,可從程序上實行與相關部門的相互牽制,這有利于消除內審人員的舞弊念頭,壓縮內審人員的舞弊操作空間,直至杜絕內審人員的舞弊行為。
3.建立復審機制。高職院校的基建項目竣工決算審計基本上都委托給社會中介機構,并多由一名基建內審人員負責委托送審、協(xié)調聯(lián)系等工作。目前高職院校基本都沒有建立復審機制,如果社會中介機構或內審人員與施工單位有勾結舞弊行為,也往往不易發(fā)現(xiàn)。因此需要對已經(jīng)完成的基建項目竣工決算的審計報告進行抽查復審。建立抽查復審機制,有利于消除審計報告再無人監(jiān)督的狀況,有利于發(fā)現(xiàn)原審人員舞弊行為,從而震懾社會中介機構及校內審計人員,防堵其舞弊的念頭。
復審機制可由抽查復審的時間、復審項目的提供與抽選部門、方法、送去復審的材料、復審單位的確定、復審結果的運用處理等內容構成。由學校內審部門提供近1~2年內已經(jīng)完成的審計項目,交由校紀檢部門抽選1~2個項目,把項目所有材料由內審部門再委托給其他社會中介審計機構進行復審。這個復審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審計結果的基礎上再進行復核。復審中如發(fā)現(xiàn)原審的社會中介機構或內審人員、施工方有舞弊行為,則既要堅決追回由此給學校造成的損失,又要追究社會中介機構和內部基建審計人員的責任。若復審后雖未發(fā)現(xiàn)有舞弊行為,但原審的誤差率在合同規(guī)定的允許范圍外,則也要追究原審機構的經(jīng)濟責任,并考慮今后是否繼續(xù)合作問題。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