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破產能力是民商事主體被宣告破產的資格。如果法律沒有規(guī)定,法院則無權宣告該主體破產。在《企業(yè)破產法》出臺過程中,是否應該賦予自然人破產能力一直是爭議的焦點之一,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最終仍未立法確認。事實上,不論是市場形勢和時代特征的變化還是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維護債權人權益等的需要,都使得我們不得不理性地研究并推進自然人破產能力的確立,同時,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制度。
關鍵詞:自然人破產;破產能力;必要性
破產能力就是民商事主體被宣告破產的資格。破產能力取決于法律的規(guī)定。規(guī)定破產能力制度,實際上是從法律上規(guī)定主體適用破產法的資格,具備破產能力的主體,法院得以宣告該債務人破產。如果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該類主體的破產能力,法院則無權宣告其破產。[1]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已自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破產法的出臺,不論是在內容還是在結構上都有很大的進步,可是關于自然人的破產能力這個一直以來爭議的焦點問題,在修改后的破產法中,仍然堅持了否定的態(tài)度和做法,將破產能力僅賦予企業(yè)法人。但隨著之后一系列的事件發(fā)生,如汶川大地震后幸存者無力清償貸款、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和近來物價非理性上漲導致的貨幣極度貶值等,讓我們不得不再重新審視自然人的破產能力問題,也成為時代之要求。
一、在我國確立自然人破產能力的必要性
1.授予自然人破產能力是自然人商行為普遍化的現實要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自然人更多地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中,自然人商行為越來越普遍,其與其他市場主體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也日趨復雜;同時,在消費信貸政策的推動下,住房、汽車以及家庭消費品信用貸款快速發(fā)展,使更多的自然人選擇超前、透支的新型消費形式,消費者負債比例也不斷攀升。在現代社會中,自然人由于投資不當、過度消費等而喪失償債能力的情況大量增加,其個人的經濟困境是不可避免的,而僅僅依靠民事訴訟程序已難以解決這些問題。
2.對不同市場主體實行平等的破產保護需要確立自然人的破產能力
法律應對同是市場主體的自然人和企業(yè)同樣對待,提供同樣的市場準入機制和同樣的淘汰機遇,設定同樣的破產后果,提供同樣的破產保護。市場經濟中,自然人作為市場主體,同法人一樣承擔著競爭風險,面臨倒閉破產的可能,當陷于無力清償到期債務的境地,法律應為其設定同樣的保護機制和淘汰機制,在破產法中,不論自然人還是法人,都應當平等享有商業(yè)行為中的權利。所以,承認自然人的市場主體地位,就應當確立自然人的破產能力。同時,由于我國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自然人商事主體與自然人民事主體的區(qū)分從法律制度的設計上的空白,自然人的商行為和非商行為客觀上難以界定的事實也迫使我們必須在破產法中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
3.承認自然人破產能力是破產法功能的基本體現,是公平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需要
破產法的功能在于公平地滿足多數債權人的債權要求,兼顧債務人的利益,使債務人獲得重生的機會,及時切斷債務膨脹,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能清償債務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進一步擴大,保障經濟秩序的良性運行。
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自然人不具有破產能力,當自然人無法清償全部債務時,即使部分債權人訴諸法律獲得勝訴也無可供強制執(zhí)行的財產,這影響著債權人的公平受償。破產是為債務人清理債務和全體債權人公平受償而專門設計的解決方案,破產制度的本質就是要對債務人財產的概括地、一般地強制執(zhí)行,使有效成立的破產債權得到共同滿足。因此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運用破產手段將自然人的全部財產按債權比例平等地清償各債權人,才能使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公平實現。
4.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化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與市場經濟密切聯系的法律也逐步實現著自身的變化。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主要取決于市場準入、交易和退出法律制度的配套和健全,而破產法是市場主體退出市場的法律保障。
在國外破產立法中,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發(fā)達國家均采用一般破產主義的立法模式,原來采用商人破產主義的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家也在逐漸向一般破產主義靠攏。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qū)也采用一般破產主義??梢哉f,新破產法僅適用于企業(yè)法人和其他法律規(guī)定的組織的做法,既不符合對外交往的需要,又不利于與港澳臺地區(qū)法律適用的協(xié)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范圍的擴大,國際間以個人為主體的經濟往來日益增多,有關破產法律與國際立法協(xié)調一致、相互銜接的需要也日益突顯,如果不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必然會帶來很多無法協(xié)調的問題。
二、在我國確立自然人破產能力的制度設計
1.建立有限的自然人免責制度
法人破產后其主體資格便喪失,不存在剩余債務是否繼續(xù)清償的問題。而自然人被宣告破產后,其主體資格仍然存在,這就有可能產生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即自然人惡意逃債。當然,我們推進破產法立法的科學性不能以完全犧牲債權人利益為代價來單純地重視、保護債務人利益。出于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考慮,我們主張在堅持免責原則的同時規(guī)定一定的限制條件,以防止惡意的破產。
為了制約自然人利用破產制度惡意逃債,從制度設計上可以增加其破產成本,使債務人并不因破產而當然地享有債務免除的待遇,因此,我們建議,商自然人破產免責至少要具備以下條件:(1)免責的債務人在一定時間內必須沒有轉移財產或阻止財產增加等惡意逃債之行為;(2)申請破產的商自然人在被宣告破產后五年內不得購買房屋、汽車等高消費物品,不得擔任公職;(3)稅務、雇員工資、罰金、罰款等不得豁免。(4)在法定期間內已經被宣告過破產,并曾獲得過一次免責的自然人債務人,不能再次申請破產免責。
2.明確個人財產范圍,建立財產申報、登記制度
相對于法人財產和西方國家的個人財產,我們國家的自然人財產明顯私密性、混同性較大,一方面不論是現存狀態(tài)還是流轉過程它都不像法人財產具有制度上約束的公開性和獨立性,另一方面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觀念、做法使得個人財產很難明顯從夫妻財產、家庭財產中剝離出來,這樣很容易為自然人實施破產欺詐提供條件,于是,在授予自然人破產能力的同時,應當建立個人財產申報、登記制度,以確定個人財產范圍。
在現有制度的體系范圍內,可以確立由某一特定部門負責登記、管理的供自由選擇的個人財產申報制度,并制定配套的針對欺瞞性申報的處罰規(guī)定。同時,在破產法中規(guī)定,對于那些事先未進行個人財產申報,使得個人財產無法區(qū)別于夫妻、家庭財產的,不得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宣告并免責。這樣,破產制度在給予自然人債務人平等再生機會的同時,又可以有效制止破產欺詐行為,以求最大限度地兼顧債權人的利益。
3.加強破產犯罪行為的懲罰,完善破產犯罪的刑事立法
現實中,有的破產企業(yè)故意轉移、隱匿財產,或者無償轉讓;有的低價出售財產,向個別債權人提供優(yōu)先清償;有的債務人采取各種不同形式掏空原企業(yè)后再申請破產等,這些行為不僅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而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和《刑法》都沒有設定完整的破產犯罪罪名體系、罪狀和法定刑,只規(guī)定了兩個相關的犯罪。由于破產法與刑法不相銜接,導致在司法實踐中難以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強化對破產犯罪的懲罰,是現代各國破產法的一大趨勢。相對于法人,商自然人因其商事主體資格與民事主體人格合二為一,刑事責任的處罰意味著對基本人身權利的剝奪和限制,對其具有強大威懾作用。因此,加強商自然人破產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完善刑事責任范圍,對于防止商自然人濫用破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構建我國完整的破產犯罪制度有賴于立法完善,在完善破產犯罪制度的時候應細化破產犯罪條文,即應具體規(guī)定破產犯罪的種類、罪名及構成要件和刑期等??蓞⒄諊饬⒎ǎ鞔_規(guī)定如欺詐破產罪、破產賄賂罪、違反破產義務罪等,并結合我國破產法和刑法的基本原則和相應的規(guī)定,合理規(guī)定各罪的構成要件和刑期,以威懾和懲戒自然人的破產犯罪行為。
參考文獻:
?。?] 韓長印.破產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22.
?。?] 劉靜.個人破產制度研究:以中國的制度構建為中心[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
[3] 張興祥.中美破產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 馬晶晶.自然人破產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制度保障[J].知識經濟,2010,(19).
[5] 趙麗娜.論我國自然人破產制度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0,(17).
?。?] 章怡.自然人破產制度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10,(4).
?。?] 張軍.論個人信用與自然人破產立法制度的構建[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 楊華,蔣紅蓮.新《企業(yè)破產法》的修改完善及破產審理面臨的挑戰(zhàn)[J].特區(qū)經濟,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