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香港城市大學的老師,我能想到的城大故事,恐怕就是我的學生了。城大正是因為擁有這樣千千萬萬的學子,才有了她今日的光輝。
“十一。”一位少女從昏睡之中醒過來,一開口,說的就是這兩個字。那不是白雪公主昏睡的童話,而是去年我的學生施寶欣的故事。城大每年十一月舉行畢業(yè)典禮,還未領取畢業(yè)證書的施寶欣,一直念茲在茲。她的心情,一般人很難明白。
施寶欣二零零六年九月進入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當時,她和所有新同學一樣,朝氣蓬勃,有許多美麗夢想。可惜,入學不過兩個月,就發(fā)現(xiàn)她患上癌癥;腫瘤切除之后,不過六個月,更發(fā)現(xiàn)癌細胞已擴散。她沒有氣餒,一面治療,一面強忍病痛讀書,有時病得不能上課,同學會把上課錄音帶送到她家里,老師也會登門授課。她咬緊牙關,和病魔惡斗了三年,完成了學業(yè)。
但是,這位好學的姑娘,等不到畢業(yè)典禮來臨了。有一天,她昏迷過去,急送醫(yī)院,醒過來,說的就是“十一”。主診醫(yī)生擔心她熬不到十一月,為了圓她的夢,作為老師,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想辦法為施寶欣特別安排畢業(yè)禮。但學生畢業(yè),須經(jīng)重重委員會審批,根據(jù)正常程序,不可能辦得到。我于是打電話給各委員會主席,大家通力合作,一天之內(nèi),完成一切必需手續(xù),還印好畢業(yè)證書。第二天,施寶欣一早就起來,抖擻精神,略事化妝,出席我們?yōu)樗卺t(yī)院舉辦的畢業(yè)典禮,在父母面前,笑盈盈地從校長手中接過證書……
十多天后,施寶欣溘然大去。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她領取證書時的笑靨。這笑靨洋溢的正是城大精神。
城大只有短短二十七年歷史,未有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未有廣植人心的形象。我曾在香港、英國、澳洲幾家頗有名氣的大學讀書、教學,但始終覺得,城大有其獨特的精神。那精神可用四個字做注腳:奮斗、關懷。
城大在世界大學排名榜上,位居一百三十名之內(nèi),以這樣年輕的大學來說,成績固然不錯,但無可諱言,我們的同學,不都是頂尖的。所以,大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鼓勵同學發(fā)憤圖強,并盡量給同學上進的機會。才具不凡的同學,進了城大,只要用功,自然更有機會扶搖直上。
另一個我要講述的故事,是生物及化學系的學生詹寶。
詹寶來自北京。她高中的時候,到過砷污染的市鎮(zhèn),目睹污染給居民帶來的病苦,立志研究生物醫(yī)學,造福世人。生物及化學系見她是可造之才,特別給她進修機會,一年暑假,送她和另外兩位同學到日本國立實驗室實習——這實驗室和我已經(jīng)合作多年。
有趣的是,主持實習計劃的那位日本朋友,跟我談到三名實習生的表現(xiàn),只是盛贊:“有兩位十分勤奮。”我心里納悶:“這是說有一個同學不‘十分勤奮’嗎?那同學是誰?”原來就是詹寶。而她不符合日本人“十分勤奮”的定義,不是因為沒有做好研究工作,而是因為周末沒有回實驗室加班。
但實際上詹寶沒有偷懶,更沒有浪費時間。她明白,求學不限于讀書實習,還要廣見洽聞,于是利用周末,到京都等地,游覽古跡名勝,了解人情風土。除了去日本,她還爭取機會,到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實習,為的就是廣開眼界。城大畢業(yè)后,她獲牛津大學取錄,攻讀染色體及發(fā)育生物學四年制研究課程,更獲四年全額獎學金。這課程只有五個學位,甄選學生非常嚴格。
詹寶有一番話,令我欣慰之余,也感慨系之:“城大給我的,除了謹嚴的培訓,還有寶貴的實習機會。不是城大悉心栽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身為城大學生,我引以為榮?!绷钊烁锌氖牵行┊厴I(yè)生并不像詹寶那樣,飲水思源。
我曾遇過個別畢業(yè)生,有了成就,即有意無意地把城大從他們的履歷中抹去。抹去的還有他們在學時城大給他們的多方扶持。他們一定是覺得,要哈佛、牛津那樣的大學,才配得上他們的成就。也許,這是人性的一面,不必深怪。而他們的表現(xiàn),還可視為對城大的鞭策。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務求教研上更上層樓。
可喜的是絕大部分畢業(yè)生,對母校是感銘于心的。我希望這些校友也和母校一起努力,出人頭地。畢竟大學和校友的榮譽,表里相依。校友的成就,是大學教研質(zhì)素的一個重要指標。
展望城大的發(fā)展,我心里不無矛盾。無論是社會還是其他團體,初期總是比較單純,人情味總是比較濃郁。到發(fā)展成熟,早年的單純就會消失,人情味往往也會轉(zhuǎn)淡。城大發(fā)展,會不會削弱大學目前對每一位同學的照顧?我希望不會,但不能不警惕。
不少有悠久傳統(tǒng)的大學,對學生所修課程,學業(yè)取向等,會按照傳統(tǒng),引而導之。城大則不然,沒有傳統(tǒng)的包袱。我們的課程林林總總,而且都達國際水平,供學生自由選擇。但是,學生的選擇,能保證明智嗎?我們多少有點憂慮,過去幾年,也開始給學生一點指引。為難的是指引必須適可而止。我們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處事,就不能步步牽著他們的手走。我們的理想,是盡量讓學生自由選擇,然后盡量給他們學業(yè)上最有力的支援。
學業(yè)上的支援,我們力求周全。比如說,城大和海外不少大學關系密切,學生往外國學習的機會也多。學生出發(fā)之前,大學會為他們辦預備班,使他們能從游學之中,獲得最大裨益。而游學歸來之后,也有研討班,幫助他們歸納所見所聞。
除了學業(yè),學生的經(jīng)濟甚至感情問題,有時也須我們幫助解決。經(jīng)濟上,有困難的同學,或可安排在校內(nèi)兼職,讓他們有點收入,并累積工作經(jīng)驗;感情上,遇到打擊的同學,成績可能突然一落千丈,有些甚至打算退學,怕再見校內(nèi)舊情人,怕校園處處觸景傷心,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同學,唯有盡心勸導。年輕人跌倒,很容易就站起來。有一位失戀同學,我約了他定期見面,但他不久就沒有再來。原來已經(jīng)有了新的女朋友。
我希望,城大迅速發(fā)展之余,關懷同學的精神能夠維持不墜,給學生的實習和游學機會可以更多。施寶欣父母捐給城大的五萬元獎學金,詹寶上牛津大學的故事,證明我們默默耕耘的努力沒有白費。
(作者簡介:林群聲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主要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事務,包括獎學金、海外實習、學生輔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