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說得上是我“吉星高照”的一年,也可以說是我漫漫人生旅程中的一個轉折點,一座具有決定意義的里程碑。歷經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在全國學子激烈爭奪的高考戰(zhàn)場上,我終于不負家長、老師和親朋好友們的厚望,不負自己這么多年來為夢想所付出的努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厥淄拢媸歉锌级唷?br/> 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的家鄉(xiāng)是坐落在陜南山區(qū)的一個較為封閉偏僻的小縣城——洛南縣。那里土地貧瘠、山窮水惡,卻不泯淳樸民風,幽幽古韻。歷史上這曾是京畿重地,后來地位一落千丈,現(xiàn)在仍然是需要國家常年救濟的貧困縣。
對家鄉(xiāng)的一草一物,我始終懷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眷戀之情?;叵牒⑼瘯r期,常常遙望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嶺,升出不少奇思妙想,正因為從小喜歡親近大自然的緣故,最初引起我莫大興趣的便是動物學與植物學。家中藏書不少,尤以關于花草蟲魚之類的科普書籍居多。如今想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讀物開啟了我的智慧之門。
小學六年的生活給我最大的幫助,便是使我從中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魅力所在。當時,身邊的不少同學認為這門學科枯燥乏味至極,一開始,我也不例外。然而,后來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大大改變了我的看法。比如說,每次,在自己煞費苦心后成功解出一道復雜的應用題時,那種油然而生的喜悅感是我所從事其他任何樂事所無法比擬的。有一天,在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這種數(shù)學天賦之后,不但始終如一地對數(shù)學興致盎然,而且在解決很多問題的能力也顯然高于一般的同學。六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這些與我學著同樣課程的同齡人當中,原來我是可以拿“第一”的。這——便是我要求自己能不斷領先于他人的思想之最初的萌芽。
整個小學六年的時光過得雖平淡,但力求向上、力求爭先的勃勃雄心已一步一步得到了根植。升初中的那一場考試考得很驚險,但我畢竟還是如愿跨進了我們全縣當時最好的一所學校。開學之初,第一場考試便完全改變了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看法。我以極大的優(yōu)勢毫不客氣地摘取了全班“第一”。這次勝利,我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自尊心因此而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旗開得勝的喜悅使我堅定了對自己的信心,同時也添加了心理上不少的壓力。思想里,“我最好”、“我是佼佼者”諸如此類的念頭還是不能很坦然的接受下來,我總懷疑那或許只是一回的“僥幸”而已,然而,跟這一次勝利所激發(fā)起來的強烈的求勝欲相比,一腔豪情壯志的我,從此下定決心:即使是僥幸,也誓要把它變成讓每一個人都心服口服的事實。
前途之思,何去何從?
增加了心靈天平上的砝碼,我憋足了氣力要繼續(xù)拼下去。當時,我就只有一個愿望,既然在眾人面前已經拔得頭籌,就再也不能退后、落后了。所以,每次考試前,我都對著一面鏡子里的自己給自己打氣,說:“我一定要考第一!”很慶幸的是,這句話沒有辜負我,而且,后來的事實總是證明,我的誓言不會輕易落空。一次次大獲全勝令我形成了習慣,在那個時候,我已經不再是一個能容忍自己在一個群體中落后于他人了?!俺^他別人,決不落后!”——這已經成了我學習上最大的哲學。
三年初中,我的成績一直在班上遙遙領先。這時,有一個問題卻從天而降,忽然使我進退維谷、難以決斷,那就是,接下來我應該升高中將來考大學呢,還是考中專并迅速進入社會找到一份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呢?我的考慮主要基于的不在經濟上的問題,而是自己的事業(yè)與前途。因為,當時不知哪來的一個迷信:在初中里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往往到了高中就會大不如從前。何況,從我們學校出來的好多的師兄師姐后來的經歷都證實了這一點。當時,我無數(shù)次問過自己:是選擇一條較為保險,同時卻也較為平庸的發(fā)展道路,還是走上另一條前途未卜但卻會更加迷人的道路呢?幾經考量,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當時的我,自信心是前所未有過的強大,我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我的實力、我的潛力在過去已經被多次考驗證明過是非同一般的,我就完全有理由讓它們繼續(xù)發(fā)揮到最大的限度。
選文選理,孰是孰非?
自從進了高中,基本所有的觀念和奮斗目標都緊緊圍繞著“考大學”而轉了。整個高一年級,我走得順風順水,盡管班上忽然涌現(xiàn)了不少氣勢逼人的“武林高手”,可我的地位依然是難以動搖的。經過一年的學習之后,一個更為難以抉擇問題又再次“擺”在了我的面前:到底是報文科還是理科呢?按照當時絕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來說,理科的發(fā)展前途是大大優(yōu)越于文38702a40ab43647d7387133c5ce604679ea919931e5b25b2151e0ddfa12fcaf9科的。年級里那些學習成績拔尖、出色的同學都明確“放風”說不會選擇“文科”這條險徑。因為,一方面可供自己日后報考的理科院校數(shù)量上較多,口徑較寬;另一方面,理科高考時候實際能力是最主要的得分要素,而文科生在高考時,能否正確地揣度命題的意圖,如何把自己的能力正常發(fā)揮出來才是至關重要的。每年高考,一路過關斬將而到最后關頭翻身落馬者大有人在,這就越發(fā)的顯得文科生的處境變數(shù)極大。
但在當時的我看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我在分析了自己情況的前提下,總結出了以下三點:第一,在整個國家的考生中,我并非是非常出眾的一個。理科能人數(shù)不勝數(shù),即便自己努力再大,受地區(qū)教育狀況的限制,也很難考上一個全國最優(yōu)秀的院校;第二,文科雖然奇變多發(fā),但也并不是絕對無法把握的,只要擁有了敏銳的洞悉力和良好的悟性,再加上自己的深厚功底,未必就一定會重蹈那些偶爾失策者的覆轍。更何況多一些冒險性,不也能為自己淡而無味的人生平添一絲波瀾嗎?第三,從我個人愛好來說,我從小就有從政的夢想,一直以來看了許多關于歷史和官場小說,發(fā)現(xiàn)自己想從政的欲望并沒有消減。這段時間分析了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形勢后,更有了自己的打算,我認為大丈理應胸懷天下,以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為己任?;谝陨先齻€原因,在眾人的多方勸阻下,我毅然決然地選擇進了文科班。
其實,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多少是讓自己有一絲后怕的選擇。因為當時的我在文科上的成績并不占壓倒優(yōu)勢,而且,那個時候我還未能在知識累積的基礎上極其清醒地意識到提高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
磨劍十年,一試霜鋒
進了高三,已然就是進入了一個充滿了考試的汪洋大海之中。經過黃沙百戰(zhàn)式翻來覆去的演練,我對所有的大大小小的考試都習以為常了,也就相應的形成了一定的條件反射,即消除了對前途的難以預料感和臨場時不由自主的緊張感。只要考卷一拿到手,便不再瞻前顧后,猶猶豫豫,而是全神貫注于對問題的思考上。這一點,我覺得是我在高考中最終獲勝的一個重要條件。
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我磨劍十載,枕戈待旦,終于到了能夠進入高考考場而縱橫馳騁的一天了。我記得當時的自己是心中默唱著國際歌進入考場的:“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真乃威風凜凜?。滋煜聛?,我一鼓作氣,終于沖過了人生這一道大關口。成績公布之后,我以陜西省文科第二的名次滿足了平生志遂。
往事如煙,隨風而逝。過去的興衰榮辱對于今天的我來說,意義已不是很大,但仿佛卻又有著一些說不盡道不出的感覺。求學的時光,應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美好的季節(jié),我們每一個人都期盼它多一些美好,少一些憂傷,多一味活潑,少一味枯燥,多一點成熟,少一點困惑,多一份燦爛,少一份遺憾……但,不管結果如何,重要的是,記住它,因為它是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