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推動農村人情消費的理性回歸

      2011-01-01 00:00:00袁金輝
      理論探索 2011年2期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村居民人情消費的名目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周期越來越短。這不僅助長了鄉(xiāng)村不正之風,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系,加重了農民負擔,而且加劇了農村腐敗的滋生蔓延。農村不合理的人情消費主要源于傳統(tǒng)習俗、攀比心理、盲從心理和“后路”心理的影響。為此,要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樹立文明的人情消費觀念,實現農民的自我約束,抵制不良的人情消費,使農村人情消費理性回歸,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關鍵詞〕農村,人情消費,理性回歸
        〔中圖分類號〕F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1)02-0082-03
        
        社會是由一張各類關系織成的網絡,“人情”就是潤滑劑。人在社會中,人情是必不可少的。表達性的人情消費表達人們對他人的良好感情,滿足人們的情感溝通需求,豐富人們的情感生活,這種人情交往能造就鄉(xiāng)村社會中濃郁的人情味以及融洽的人際氛圍;而義務性的人情往來能夠維持、強化并創(chuàng)造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形成重要的社會資本。人們在人情往來之間互相信任、互惠幫助并共同遵守有序而“非制度化”的規(guī)則,能有效地維持和諧的社會秩序。同時,人情交換能造成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有利于鄉(xiāng)村社會的結構平衡和有機整合?!? 〕然而,近年來農村人情消費愈演愈烈,日漸泛濫和乏味,不僅加重了農民負擔,而且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一、農村人情消費暴露出的弊端及危害
        農村人情消費在由傳統(tǒng)向現代的歷史轉變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人情消費的名目越來越多。上世紀90年代以前,人情都是親情禮、友情禮,送人情多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名目比較傳統(tǒng)單一。但是自9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農民的人情消費名目逐年增多,可謂五花八門。時下,除傳統(tǒng)的紅白喜事外,滿月禮、周歲禮、老年人的壽禮,一些人20歲、30歲、36歲、49歲都要大擺宴席,廣收禮金。此外,子女升學、參軍、蓋房、開業(yè)、遷居等都涉及儀式性的人情消費。在非儀式性情景下,求人辦事、上學升遷、親戚互訪等都要送禮。特別是從本世紀初開始時興的“學酒”①成為鄉(xiāng)村一大負擔。
        其次,人情消費的數額越來越大。20世紀80年代,親戚朋友婚嫁之喜,送上5塊、10塊,或是一些雞、蛋之類的農產品,聊表心意即可。到了90年代后,不說婚嫁之喜,就連做生祝壽、喬遷新居,都會送50元~100元?,F在,隨著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100元不算少,500元不算多。特別是很多人礙于面子心理,你送我50元,我得還你100元,人情消費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攀比之風由此愈演愈烈,演化為人們人情往來的“潛規(guī)則”?!? 〕同時,人情消費的多少也成為衡量感情厚薄、關系深淺的砝碼。尤其是用于“慰問”和“求情”的人情,更是越來越高。筆者曾經在渝東北農村地區(qū)做過調查,好多農村家庭收入的30%以上用于人情消費,成為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負擔。
        再次,人情消費的周期越來越短。過去,人情往來范圍僅限于親朋好友、鄉(xiāng)里近鄰,現在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農民的人情消費圈逐漸擴大到朋友、同事、一般親屬和更大范圍的鄉(xiāng)親。特別是那些從事非農產業(yè)的農戶,往往要與許多同事、朋友互通人情。另外,由于許多農民與本村之外臨近地區(qū)的農民一同外出打工,他們在他鄉(xiāng)互相扶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回到家鄉(xiāng)后他們之間仍然互通人情,這也擴大了許多農民的人情圈。一方面是農村的人情消費名目多了,另一方面農民的人情圈子逐漸擴大,必然導致送禮頻率大大增高。過去,一年一個農戶可能只有幾次送禮的事情,但現在平均每月都有幾次隨禮的通知。有的人一年到頭都在給別人隨禮,自家卻無任何“收禮”之事,感到自己吃了大虧,于是想出各種眉目來請客收禮,人情消費日漸被異化為無休止的“人情債務鏈”。在這種“送禮風”的裹挾之下,絕大多數人都在一種矛盾心態(tài)中備受煎熬和掙扎,跟風送吧,手頭吃緊、囊中羞澀,有的甚至舉債送禮,不送吧,面對的都是親戚朋友同事,情面過不去,面子下不來,于是被迫決定“跟風進”、“隨大流”,從而使得“人情支出”越來越大。
        “禮尚往來”本無可厚非,但人情消費的不斷攀升卻產生了諸多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為:
        一是助長了鄉(xiāng)村不正之風。由于婚喪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辦,在農村一定范圍內形成了風氣,致使有些人認為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的,即使在思想上不認同的東西,在行動上也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慢慢變得麻木不仁,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奢靡之風。在這種從眾和攀比心理的影響下,人情消費逐年看漲,形成惡性循環(huán)。據湖北省天門市的調查表明,人情消費每桌酒席浪費的比例在20%~30%,也就是說,農村家庭置辦宴席,每消費100元就有20元~30元被浪費掉,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
        二是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系。人情消費作為人際交往的投資,具有加深感情和促進交往的功效。隨著人們交往范圍的擴大,出于維系各種感情和禮尚往來的需要,人情消費已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然而,當下諸如婚喪嫁娶、添丁增歲、評先選優(yōu)、升學拜師、招工參軍、看病求醫(yī)、喬遷新居等各種由頭引起的人情消費實在太多,更有甚者,假借同學、老鄉(xiāng)聚會為由,大操大辦,從中牟利。在這種追逐利益的氛圍下,人情消費之風越刮越猛烈,花樣百出,演變成一種赤裸裸的斂財方式。人情消費已沒了“人情味”,本來是維系人感情的消費卻成了“畸形”的人情債,扭曲了正常的人際交往?!? 〕本來親朋好友間遇到婚喪嫁娶,送一點薄禮表一表心意,無可厚非。但目前許多人將禮金的多少淪為衡量感情厚薄、關系深淺的砝碼,關系越重要,送禮就越多,就是直系親戚也不例外,關系差點幾十元,關系好點動輒送百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使居民之間真誠的親情、友情過多地沾染了“銅臭味”。
        三是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皝矶鵁o往非禮也”。有的村民為了不得罪親朋好友或為自己撐面子,不惜舉債送禮或變賣生產資料,致使家庭元氣大傷,削弱了再生產能力,影響了家庭致富的進程。因為人情消費會使一些農戶的可支配資金減少,一些農民甚至為此入不敷出,導致春耕秋收之季買不起種子、化肥,雇不起農田機器,削弱了農業(yè)擴大再生產資金的投入。同時,由于人情支出增加,導致農民手中的現金貯備減少,對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和購買能力減弱。有的農村家庭由于人情關系一時拿不出錢來,于是借錢甚至是借高利貸來進行人情往來,增加了家庭成員的精神負擔,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容易引發(fā)家庭矛盾。
        四是加劇了農村腐敗的滋生蔓延。主要表現為,一些鄉(xiāng)村干部往往利用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子女升學等機會,大發(fā)請柬,廣受人情,借人情交往大搞權錢交易,請客送禮成為變相斂財的機會。而一般老百姓由于不敢得罪“當官的”,即使自己心里不愿,也只好硬著頭皮送禮。這樣,無形中就助長了農村腐敗的加劇。
        二、農村不合理人情消費的成因
        從總體上講,近些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迅速,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各種消費隨之增長,當然人情消費也會水漲船高。加之,隨著農民生產生活空間的擴張,他們人情消費的增加也是必然的結果。但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許多不合理的人情消費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禮金是心意的象征,禮金雖然沒有規(guī)定的價格標準,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禮金數額的大小反映了送禮人和受禮人二人情感的深淺程度。一般來說,送禮人覺得和對方關系好,情意深,往往送出的禮金就比較高。送禮人用他所出禮金的多少反映他對二人關系親密程度的認識,受禮人則通過自己對送禮人的預期禮金高低來反映對二人關系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講,送禮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高價位禮金來顯示他對自己和受禮人之間情誼的重視,這正好印證了一句俗語“禮多人不怪”。〔5 〕
        
        二是攀比心理的影響。由于不少村民把相互往來的頻繁程度以及禮金贈送的多少作為衡量紅白喜事隆重與否、人緣好壞、感情厚薄的標準,于是好多人不顧自己家庭經濟實際,逢事必參與,參與必送禮,你送了我100元,我就不能還你50元,互相攀比。同時,也有一些村民“打腫臉充胖子”,遇事就廣發(fā)請?zhí)蟛俅筠k,你辦事擺了5桌,我辦事就要擺10桌,制造“轟動效應”,唯恐自己的宴席不如他人排場。甚至有的農民看病打針吃藥沒錢,但在人情禮上卻東挪西借地隨禮。這樣,無形中助長了大操大辦不良風氣的蔓延,致使人情風愈演愈烈。
        三是盲從心理的影響。在調查中發(fā)現,盡管許多農民對愈演愈烈的人情債很反感,但為了爭面子,只有違心地隨波逐流,尤其在同一個村莊,人家都在這樣做,而你卻不這樣做,就會遭到眾人的非議,在親友們面前抬不起頭,所以只好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東借西湊地辦紅白喜事,違心地大操大辦。一些原本不收禮甚至規(guī)勸別人不要收禮的居民也不由自主地身陷其中,于是在長期的互動中,更多人的加入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是“后路”心理的影響?,F在一些農村送禮風甚濃,甚至到了無事不送禮的地步。送了禮,話就好說,事就好辦,關系就好處理,不送就是關系差、有意見,收送人情禮金成為一種社會“潛規(guī)則”。于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方便以后辦事,送禮人常常“笑臉接請柬,背后吐怨言”,心下不悅,但為了不得罪人,硬著頭皮、強裝歡顏也要送人情。也有的人是曾經收過邀請者的人情,不去的話會心存負疚,因此,即使沒受到別人的邀請,看見別人去了,也要跟著去,深怕得罪了人,今后不好辦事。
        三、推動農村人情消費的理性回歸
        (一)加強引導,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注重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在人情消費中,要選擇適可而止、量力而行,切不可將禮金多少作為衡量情感深厚的標準,真正做到“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為此,要引導農民形成“大操大辦可恥、新事新辦光榮”的輿論氛圍,提倡“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的新風尚;要繼續(xù)在農村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凈化農民的思想,改變農民的觀念,克服狹隘的攀比、自私心理,引導農民發(fā)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提倡節(jié)儉操辦紅白喜事,以便把有限的資金和精力用到提高生產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上來,再不為人情所累。
        (二)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的人情消費觀念。要針對農村人情消費畸形發(fā)展的趨勢,堅持不懈地對村民進行移風易俗的教育,扭轉農民在人情消費中的面子觀念、攀比心理和功利主義傾向;引導農民轉變消費觀念,倡導文明婚禮,不大辦宴席、大收彩禮,把錢用到農業(yè)生產上;讓農民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村人情禮俗的畸形發(fā)展只會使人陷入無休止的人情漩渦中去,對誰都是很大的經濟消耗、時間消耗和精神消耗。鼓勵大家用一杯清茶、一束鮮花、一個電話、一個短消息等來表達心意,引導人情回歸感情,構建和諧健康的人情關系。
       ?。ㄈ┳灾喂芾恚瑢崿F農民的自我約束。應充分發(fā)揮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作用,幫助農民完善自己的組織,健全規(guī)章制度,引導和約束村民的人情消費行為。可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制定和完善村規(guī)民約,并將村規(guī)民約的貫徹執(zhí)行與國家的各項扶持政策掛鉤,比如若村民違反相關規(guī)定大操大辦,可按照村規(guī)民約取消其享受低保、貧困救濟以及其他政策扶持的資格。有的地方由村委會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紅白理事會將婚喪嫁娶等居民家庭的大事協調起來,既可以把居民家的大事辦得隆重體面不浪費,又可以給居民節(jié)省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同時也做到家家參與,人人支持,關系融洽,社會和諧,進一步促進社區(q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強化監(jiān)督,抵制不良的人情消費。一方面要發(fā)動群眾互相監(jiān)督,及時制止和糾正大操大辦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特別是要查處領導干部借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斂財收禮事件。對黨員干部違規(guī)大操大辦的,要發(fā)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同時,也要發(fā)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采取明察暗訪的形式,對移風易俗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對大操大辦和巧立名目借機斂財行為進行及時、公開的曝光。
        注釋:
        ①“學酒”,即升入大學后的請客送禮。
        參考文獻:
        〔1〕楊洋.理性視角下的農民人情消費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10).
        〔2〕金曉彤,陳藝妮.我國農村居民人情消費的動機分析〔J〕.消費經濟,2008,(5).
        〔3〕周海英.人情負擔何其重〔J〕.中國統(tǒng)計,2008,(11).
        〔4〕柳岳.莫讓人情消費成負擔〔N〕.光明日報,2010-02-24.
        〔5〕李玉珍,等.農村人情消費“有限理性”分析〔J〕.現代經濟,2008,(6).
        責任編輯于曉媛

      北流市| 高州市| 德阳市| 科技| 瑞昌市| 长沙县| 长乐市| 苍山县| 驻马店市| 饶阳县| 广平县| 剑川县| 都江堰市| 青铜峡市| 伊川县| 高尔夫| 黔东| 临朐县| 河津市| 吴旗县| 盱眙县| 固安县| 呼玛县| 贵阳市| 扬中市| 临城县| 罗平县| 土默特右旗| 巴楚县| 康乐县| 前郭尔| 天峨县| 克什克腾旗| 陈巴尔虎旗| 施秉县| 苏州市| 巴塘县| 富民县| 禄劝| 北宁市|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