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洪波
歐洲一場債務危機將希臘這個產生柏拉圖的國度推到了前臺。人們不禁會問,希臘到底怎么了?
這場債務危機,也將希臘人的“懶”與“慢”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凸顯出來,歐元區(qū)許多國家的納稅人就聲稱,因為希臘人的“懶”與“慢”,而不愿拿自己的血汗錢出手相助。據(jù)報道,德國《圖片報》就曾給希臘總理寫了這樣一封公開信:
尊敬的總理先生:如果你讀了這封信,那就說明你已進入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你到了德國。
在這里,人們工作到67歲才退休。公務員不再有14個月薪水的待遇。在這里,沒有人需要行賄1000歐元才能獲得一個醫(yī)院的床位。而對于那些不幸找不到丈夫的將軍的女兒們,我們不會給予補助。在這個國家,加油站都有收銀機,出租車司機都會給發(fā)票,農民不會撒謊說種了幾百萬棵橄欖樹來詐取歐盟補貼。
德國也有很高的債務,但是我們自己可以解決。那是因為我們能早早起床,并且工作一整天;因為我們在經濟好的時候,就想到了經濟也會變壞;因為我們有生產全球暢銷產品的好工廠。
尊敬的總理先生,你今天所在的這個國家把無數(shù)的游客和錢都送給了希臘。我們希望能和希臘人成為朋友,這就是為什么自加入歐元區(qū)后德國已經給了你們國家500億歐元的原因……
這封信道出了德國人的心聲,在德國人看來,他們勤奮工作,掙的錢來之不易;而希臘人懶散,政府腐敗,長期靠借債維持經濟,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給希臘的“懶漢”還債,當然不愿意。
希臘在歐洲算是比較窮的國家,人均月收入在1200~1500歐元。為什么能夠如此的悠閑呢?首先,希臘被譽為“歐洲的陽臺”,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享有天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條件。是陽光、海灘、碧藍的大海、童話般的小島、古老的神話和深邃的歷史組成的夢幻之地,是旅游者的天堂。作為希臘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旅游業(yè)產值占GDP的1/5。生活在這樣的世外桃源,希臘人怎能生出“憂患”和“危機感”?
希臘人的“懶”還源于他們的生活哲學。希臘人不在乎自己能掙多少錢,他們認為,快樂與有多少錢沒有關系。掙錢的目的就是為了花錢,所以,錢掙夠了,能吃喝玩樂了就不愿意再掙了。
希臘人對自己的歷史和哲學、藝術頗引以為豪,認為“世紀前我們?yōu)槭澜缲暙I的太多,世紀后我們當然應該享受”。因為擁有了金色的陽光,藍色的大海和清新的空氣,不少希臘人覺得自己已經是在過著富翁的生活。到海邊曬曬太陽、品茶、喝酒、聊天、釣魚,甚至只是對著湛藍的大海發(fā)呆,是希臘人最平常的午后休閑。當然,還要再配上一杯咖啡。
希臘政府一貫的高福利政策也助長了希臘人的“懶散”。據(jù)估計,僅嚴格意義上的政府部門公務員數(shù)量就占希臘全國勞動人口的10%。如果算上一些公共部門的從業(yè)人員,這一比例將更高。希臘的社會福利不僅高昂,而且名目繁多。每年政府都要為公務員福利撥出數(shù)以十億計的款項。例如,已去世公務員的未婚或離婚女兒可以繼續(xù)領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據(jù)歐盟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到2050年,希臘的養(yǎng)老金開支將上升到相等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2%。
相比之下,歐盟所有成員國的平均養(yǎng)老金開支只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3%不到。希臘的公務員每個月可以享受到5歐元~1300歐元的額外獎金,獎金的名目也相當隨意,包括會使用電腦、會說外語、能準時上班等種種名目。另外,希臘的不同政黨不斷地開出各種高福利支票來爭取選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惡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