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于理論界來說,應該有“研究”的深度和力度。搞研究就要有問題意識。而面對問題,唯一需要的態(tài)度是科學的實事求是。
首先,“吃透”馬克思主義經典是一個問題。要真正吃透,把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思想和方法整理清楚很不容易。馬恩著作里有不少提法,我們一直理解不透,有爭議。例如,在馬克思那里,階級斗爭似乎并不是思想理論最精華的核心,而是一個外圍概念。但是從列寧開始,就把階級斗爭變成了一個核心的、主線的思想,并沿著這個主線形成了配套的觀念和方法。如果回到馬恩那里,那么原文的本意是什么,理論體系究竟如何,就需要吃透、澄清。
其次,更重要的是“吃透”實踐,包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也包括當代世界的實踐。從1949年到現(xiàn)在,我們的實踐到底檢驗了什么?證實了什么?否定了什么?增加了什么?這方面還不能說已經吃透了。例如在價值領域,連價值和價值觀都不會區(qū)分,我們需要提煉歷史實踐和思想文化的精髓,提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不要忘記恩格斯當年的憂慮。他說,歷史唯物主義有很多朋友,但這些朋友是拿歷史唯物主義當做不研究歷史的借口的,這是一些“討厭的”、“危險的朋友”。我們切不可再有那種不重視實踐、不研究歷史的學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在實踐中富有成效的社會主義。它是什么樣子,不是什么樣子,要由我們自己來定義,不要仰仗別人,包括洋人和古人。我們需要自己來說明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什么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人實事求是地去做、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怎么好就怎么做,怎么對就怎么做,做出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要怕像了誰,也不要怕不像誰,不要用其他的框框去套。太習慣鉆到別人的旗幟之下、框子之內,不能用當代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面向世界、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的問題、講自己的道理,其實是一種自我喪失。而如何保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應有的個性,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