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昕
測試前應進行輸出校準。良好的校準可以保證測試信號的一致性和測試結果的可比性。它包括兩個方面:言語零級的校準和輸入信號電平的定標。
2.1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 聽力計屬國家強制檢定的設備,每年必須檢定一次。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可與純音及窄帶測試信號的校準一并進行。但當改換不同的CD播放器時,應進行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
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主要是針對言語聽力計的輸出而言,即:依照相關國家標準所規(guī)定的耳科正常人的最小可聽閾數值,將換能器輸出的言語信號的聲壓級(稱作言語級,dB SPL)數值與聽力計表盤顯示的聽力級(dB HL)數值,建立起如公式(1)所描述的對應關系。
dB SPL換能器= dB HL表盤+ ΔL …………(1)
針對不同的換能器及不同的揚聲器方位角,其對應關系也不同(表1)。
表1 言語零級的校準時不同條件下ΔL的具體數值
有關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需要參照國標GB/T 7341.2-1998《聽力計 第二部分:語言測聽設備》和GB/T 17696-1999 《聲學 測聽方法 第三部分:語言測聽》[7],由法定計量部門的專業(yè)人員,依照表1中所列的數值,采用仿真耳和堵耳模擬器等聲耦合裝置,以高精度聲級計完成對壓耳式耳機、插入式耳機、不同入射方位角的揚聲器的校準[8]。
零級校準的過程是:
①撥動聽力計的校準鍵,使聽力計進入“校準”狀態(tài);
②將聽力計的輸入信號依次置于“CD/Tape 1”狀態(tài)和“CD/Tape 2”狀態(tài);
③將聽力計的輸出依照特定需求,分別選擇壓耳式(Phone)耳機、插入式(Insert)耳機或揚聲器(Loudspeaker)三種模式之一;
④選擇壓耳式耳機、插入式耳機或揚聲器的側別,并在所選定的側別,將壓耳式耳機與仿真耳、插入式耳機與堵耳模擬器、或揚聲器與參考點的入射角等設置安放到位;
⑤按下“持續(xù)/反轉(Reverse)”鍵;
⑥由CD播放器播放1 kHz校準純音(適用于壓耳式耳機和插入式耳機)或言語噪聲(適用于聲場揚聲器),并調節(jié)電平微調旋鈕,使輸入信號在VU表(電平表)上的示數指向0 dB;
⑦遵照特定聽力計有關校準方法的說明,調節(jié)相應通道的旋鈕,使得公式(1)中的ΔL符合表1中所列的數值;
⑧重復上述第4、第3和第2步,完成對不同側別、不同換能器和不同通道的校準;
⑨保存并退出校準狀態(tài)。此時聽力計的言語零級已經校準。
經過言語聽力零級的校準之后,只要CD播放的言語信號的平均電平指向VU表的0 dB,其強度就可以由聽力計表盤的dB HL讀數來表示,在書寫時須加Speech下綴,即dB HLSpeech。
2.2輸入信號電平的定標 輸入信號電平的“定標”,其英文名詞與聽力零級的“校準”,均為calibration,但實際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不同。聽力零級的校準,由專業(yè)的計量工程師完成,每年校準一次即可。而外接輸入信號電平的定標,則每次變更外接音源的狀態(tài)時都需進行,其目的是使從CD播放器輸入到聽力計的兩個通道(Channel 1和Channel 2)的信號電平與各自通道的電平表(VU表)建立起對應關系。這一定標過程必須在每次測試前或更換不同的CD碟片后進行。其過程如下:①將CD碟片放入CD播放器;②每次進行言語測聽之前,將聽力計的輸入信號依次置于“CD/Tape 1”狀態(tài)和“CD/Tape 2”狀態(tài);③將聽力計的輸出模式置于壓耳式耳機(Phone)、插入式耳機(Insert earphone)和揚聲器(Loudspeaker),按下“持續(xù)/反轉(Reverse)”鍵;④由CD播放器播放1 kHz校準囀音(用于壓耳式和插入式耳機)或言語噪聲(用于揚聲器);⑤調整電平微調旋鈕,使VU表的讀數指向0 dB。
此時輸入言語信號的電平已完成定標。由于各測試項的平均強度與校準音強度一致,因此在受試者耳機處或聲場參考點處的言語聲強可以由聽力計表盤的數值來描述,單位為言語聽力級dB HLSpeech。
2.3聲場中以線性聲壓級(dB SPL)或A計權聲壓級(dB A)標稱時的校準 在聲場測試中,還可以采用dB SPL或dB(A)作為言語給聲強度的標稱,此時不涉及聽力言語零級。例如,將在聲場中參考點(受試者頭顱所處位置)的言語給聲強度校準為65 dB SPL或65 dB(A)的過程如下:①將聽力計的輸入信號依次置于“CD/Tape 1”狀態(tài)和“CD/Tape 2”狀態(tài);②聽力計的輸出選擇揚聲器模式;③將揚聲器與參考點的入射角等設置安放到位;④按下“持續(xù)/反轉(Reverse)”鍵;⑤由CD播放器播放CD碟片上的言語噪聲,并調節(jié)電平微調旋鈕,使輸入信號在VU表上的示數指向0 dB;⑥使用聲級計在寬帶線性模式下測量參考點處的聲壓級,調整相應通道的衰減器旋鈕,直至輸出聲壓級為65 dB SPL;或在A計權模式下觀測參考點處的聲壓級,調整相應通道的衰減器旋鈕,直至輸出聲壓級為65 dB(A)。
此時參考點聲壓級已校準。保持聽力計衰減器在測試過程中不變。如果需分別使用左、右兩個揚聲器,則需在參考點對左、右揚聲器分別進行校準。
言語識別閾(SRT)測試是臨床常規(guī)的言語測聽內容之一,其目的是考察受試者剛好能聽懂50%言語測試項時的言語強度,通常以揚揚格詞(雙重音的雙音節(jié)詞)作為測聽內容。
3.1臨床意義 ①判別言語識別閾與純音聽閾(PTA)的關系。一般意義上,SRT = PTA(0.5、1、2 kHz平均聽閾)閾值,但也與純音聽力圖走勢有關。因此只有當兩者相差>±12 dB,兩者的差異才有診斷意義。而這種差異對于聽神經病/聽覺失同步(AN/AD)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②確定SRT是進行閾上言語功能測試的前提;③判定助聽器的需求和表現,可用于聽力言語康復的評估;④用于兒童或一些對純音測聽不合作的患者的聽敏度測量。
3.2測聽方法 建議采用美國言語聽力學會(ASHA)1988年推薦的言語識別閾測聽指南[9]中介紹的方法。
3.2.1摸索初始給聲強度 ①先以40dB HL的強度播放一詞;②若聽錯,升20 dB播放一詞……直至聽對;③若聽對,降10 dB播放一詞……直至聽錯;④在剛剛聽錯的同一聲級上再聽一詞,若聽對則降10 dB,直至連續(xù)兩詞在同一聲級均聽錯;⑤在連續(xù)出現兩次誤判的言語級+10 dB,即為起始級。
3.2.2測試步驟 ①在初始給聲強度下播放5個詞,理論上這5個詞均應能聽對。若不能全部聽對,則應適當提高初始給聲強度;②以5 dB一檔的方式逐漸降低給聲強度,每檔5詞,同步記錄其正誤;③直至同一強度級上5個詞全部都聽不到時,測試完成;④SRT的計算公式:SRT=起始級-聽對的數目 +2 dB(校正因子)。舉例如下:
言語級(dB HL)詞序50牛奶√工人√馬路√西瓜√蜜蜂√45氣球√說話√眼睛×老師√鉛筆√40毛衣×板凳√報紙×牙刷√電燈×35窗戶×學習×足球×睡覺×蜻蜓×
則SRT = 50-11 + 2 = 41 dB HL。
言語識別率測試是臨床常規(guī)的言語測聽內容之一,其目的是考察受試者在某一言語強度或環(huán)境條件下對言語的識別能力。言語識別率通常以某一言語強度下受試者對單音節(jié)測聽表內諸多測試項的正確識別率來表示。
4.1臨床測試內容
①受試者在特定言語強度下(如代表日常輕聲、中等、大聲言語水平的50、65、80 dB SPL)下的言語識別率;
②受試者的最大言語識別率(一般對應于受試者言語識別閾或純音平均聽閾上30~40 dB的強度);
③在不同言語強度下,依次使用相互等價的多張測試表,獲得受試者有關言語識別率與強度的函數曲線(Performance-Intensity,簡稱P-I曲線),并推算受試者的言語識別率20% ~ 80%所對應的言語強度動態(tài)范圍。
4.2臨床意義 基于上述三種識別率信息,言語識別率測試可在臨床診斷或康復/治療成效評估方面有如下應用:
①根據P-I曲線的走向和形態(tài),為臨床鑒別診斷傳導性、感音性和蝸后性聽力損失提供參考;
②輔助聽神經病/聽覺失同步化(AN/AD)等疾病的診斷;
③評估受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流能力,評估聽力損失對患者的言語識別能力所造成的影響;
④語后聾人工耳蝸候選者的聽力學評估;
⑤確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助聽器等聲學放大的裝置,并預測助聽效果;
⑥輔助助聽器的驗配和調試,評估助聽器單耳/雙耳選配模式以及不同選配側別之間的差異;
⑦比較患者治療前后在言語識別能力上的差異,作為療效評價的指標;
⑧隨訪觀察患者在言語交流方面的改善情況,評估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帶來的康復收益;
⑨分析比較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裝置采用不同的語音處理技術或編碼處理策略的效果。
4.3測試前的解說 測試前對受試者講解測試要領,使其了解言語測聽的目的和測試方法。受試者的反應方式為口頭復述測試項,應鼓勵受試者即使沒有聽清楚也應大膽地猜。可按如下內容給受試者進行講解:
“這套測試的目的是測試您的言語識別能力。測試的內容是單音節(jié)字。每一組測試包括25個單音節(jié)字。在每一組測試開始之前,你會聽到一個男聲播音員的提示:‘漢語普通話單音節(jié)測試表,(表號),請跟我讀……’
您的任務是復述您所聽到的字。這些字的聲音可能會比較小,請您仔細傾聽。每播放一個字,我們會留給您4秒鐘的時間復述。請您注意,您應將所聽到的內容盡可能地復述出來,可以是一個音節(jié),也可以是一個聲母或韻母。即使沒有聽清楚,您也應盡量去猜測,試著模仿出來。
在正式開始測試之前,我會給您播放幾組練習表,幫助您熟悉播音員的聲音和測試的方法。測試中若有任何問題(疲憊、身體不適、耳機松脫等),都請您立即告知我?!?/p>
4.4測試方法
①確定受試者兩耳各自的言語識別閾(SRT),或者計算兩耳各自在0.5、1、2、4 kHz純音聽閾的平均值(4FA);
②應用CD播放器的選曲功能,播放1~2張練習表,調整聽力計的衰減器至受試者舒適的強度,讓受試者熟悉測試要求;
③應用CD播放器的選曲功能,任選一張測試表,依次在測試耳SRT或4FA閾上0、10、20、30、40 dB播放。若測聽聲強超過非測試耳在0.5、1、2、4 kHz骨導平均聽閾(4FA) 40 dB以上,應考慮在非測試耳施加掩蔽;
④每播放完一個測試項,測試者應認真聆聽受試者的口頭應答,與文字稿相對照,記錄受試者的應答正誤。測試項兩兩之間的靜音間隔為4秒,受試者應答和測試者判斷、記錄均應在4秒內完成;
⑤要求受試者對每一個測試項,都要給出應答。即使沒聽見或沒聽清,也要做出“聽不清”、“沒聽見”之類的回答。當受試者因一時精力不集中而漏聽了個別測試項,可利用CD播放器的遙控器的“快進”/“快退”等功能鍵,讓受試者補聽一次。當受試者的應答含混不清時,可利用CD播放器的遙控器的“暫停”功能鍵,讓受試者再復述一遍;
⑥一張測試表播畢,計算受試者在此強度下的言語識別率,填寫在結果記錄單上。通常情況下,閾上30~40 dB所對應的言語識別率已接近于受試者的最大言語識別率。
5 參考文獻
7 國家聲學標準化委員會.《GB/T 17696聲學 測聽方法 第三部分:語言測聽》1999.
8 陳洪文,于黎明.聽力計鑒定和聲場校準[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3,1:63.
9 American Sp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threshold level for speech[J].ASHA,1987,29:14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