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鐘巧妮
(湖北省醫(yī)藥工業(yè)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 430061)
筆者在本實驗中考察乙氧苯柳胺軟膏工藝改變前后的透皮效果,將乙氧苯柳胺工藝改變前后的兩批樣品分別涂于鼠皮,利用40%乙醇/pH7.4的磷酸溶液作為接收介質,通過不同時間點取樣,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接收介質中乙氧苯柳胺含量,通過各時間點乙氧苯柳胺累積透過皮膚量比較工藝改變前后是否一致[1-2]。
透皮儀TT-6,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ODS 柱(150 mm×4.6 mm,5μm),流動相:甲醇∶水(67∶33)用磷酸調 pH 至 2.6,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UV290 nm,柱溫:室溫,進樣量:20 μL。工作對照品(標準品,含量:99.8%,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乙氧苯柳胺軟膏樣品(規(guī)格:每支10 g,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0910003,0911015),甲醇為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鼠皮的制備 取健康雄性大鼠,剃凈腹部毛,斷頸處死,立即剝離皮膚,去凈皮下脂肪,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剪成適宜大小,浸于0.9%氯化鈉溶液中,放入冰箱中-20℃保存待用,于一周內用完。每次實驗前目測檢查鼠皮完整性,不得有任何破損。
2.2 溶液的制備
2.2.1 標準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乙氧苯柳胺10.01 mg(含量:99.8%),置 200 mL 容量瓶,接收介質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得49.9 μg·mL-1標準儲備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將不同處方的乙氧苯柳胺軟膏各0.25 g分別均勻涂布于皮膚角質層上。接受池中加入40%乙醇/pH7.4磷酸鹽緩沖液12.0 mL作為接受介質,37℃恒溫水浴,釋放面積為1.77 cm2。定速攪拌,于2,4,6,8,10,22 h 取接受液1.0 mL,同時向接受池中加入等量同溫的空白接收介質。將所取接受液經微孔濾膜過濾,作為供試品溶液。
2.2.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取準備好的鼠皮兩張,采用透皮儀進行實驗[3],將皮膚分別置于接收池和供給池之間,角質層面向上,其中一張鼠皮作為空白,另一張皮膚上涂不含乙氧苯柳胺的軟膏基質,作為含基質的空白。然后在接受池中加入40%乙醇/pH7.4磷酸鹽緩沖液12.0 mL作為接受介質,37℃恒溫水浴,釋放面積1.77 cm2。定速攪拌,24 h后取接受液3 mL,將所取接受液經微孔濾膜過濾,作為空白溶液。
2.3 實驗方法與結果
2.3.1 專屬性實驗 分別取標準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進樣檢測,結果空白液在標準品主峰處均無吸收峰出現(xiàn)。
2.3.2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2.2.1”項下儲備液,依次稀釋成濃度為 0.100,0.499,0.999,4.995,9.990和 19.980 μg·mL-1的標準溶液,取 20 μL 進樣,記錄峰面積。以濃度(C)對峰面積(A)進行線性回歸,得線性方程:Y=76.309X-6.667 3,結果可見本品在 0.100 ~19.980 μg·m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r=0.999 8。
2.3.3 精密度實驗 取“2.3.2”項下4.995 μg·mL-1的乙氧苯柳胺標準溶液,重復測定6次。結果峰面積分別為 366.939,367.335,367.175,367.448,367.245,367.008,平均 367.192,RSD=0.05%。可見本品精密度較好。
2.3.4 回收率實驗 取輔料基質0.203 2 g,置于100 mL量瓶,加接收介質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作為輔料儲備液;分別精密吸取線性項下49.9 μg·mL-1標準儲備液和輔料儲備液,配制線性濃度范圍內高、中、低濃度的乙氧苯柳胺樣品溶液各3份,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由標準曲線回歸方程計算其濃度測定值,測定值與真實值的比值得回收率,結果見表1,平均回收率99.45%,RSD=1.0%。可見本品回收率較高。
表1 乙氧苯柳胺回收率實驗結果
3.1 實驗條件 接收介質:筆者對pH7.4磷酸緩沖液、1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2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3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4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30%丙二醇/pH7.4磷酸緩沖液等不同接收介質進行了溶解性對比。結果顯示,樣品在前3種接收介質條件下較難溶解,在3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和30%丙二醇/pH7.4磷酸緩沖液中溶解較好,在4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溶解最好。因此,最后確定以在40%乙醇/pH7.4磷酸緩沖液作為接收介質進行實驗。
3.2 實驗方法 取不同處方的乙氧苯柳胺軟膏,按“2.2.2”項方法操作,取供試液 20 μL,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由“2.3.2”項下標準曲線計算藥物濃度。
3.3 數(shù)據處理與結果 經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得的藥物濃度根據公式②進行校正,經公式③計算藥物的累n-1Ci積滲透量。②Cn'=Cn+V/Vo∑t-1;③Qn=Cn‘*Vo/A。式中Cn‘:t時間藥物的累積濃度,Ci:t時間前藥物的測定濃度,Cn:t時間藥物的測定濃度;V:取樣體積;Vo:接受池中溶液的體積;Qn:t時間單位面積累積滲透量;A:皮膚有效擴散面積。測定每一取樣點樣品的濃度,計算單位面積累積滲透量(Q),結果見表2。以Qt作圖,見圖1。透皮速率見表3,方差分析見表4。
表2 改變工藝前后不同時點透皮實驗結果
表2 改變工藝前后不同時點透皮實驗結果
時間 平均累積透過量/(μg·mL-1)單位面積累積透過量/[μg·(cm2)-1]改進工藝前2 h 0.220 1.490 4 h 0.651 4.412 6 h 1.534 10.398 8 h 2.937 19.914 10 h 4.810 32.612改進工藝后2 h 0.620 4.201 4 h 2.389 16.198 6 h 5.501 37.295 8 h 9.498 64.390 10 h 15.105 102.406
表3 乙氧苯柳胺軟膏改變工藝前后透皮速率與10 h累積滲透量
表4 透過量進行方差分析
因22 h取樣測定結果超出線性范圍未納入統(tǒng)計。從表3,4中可以看出,10 h內工藝改變前、后乙氧苯柳胺的總透過量僅為涂抹量的0.5%和1%。表3數(shù)據說明樣品在強透皮接收介質下,工藝改變后的滲透速率略高于工藝改變前;但表4分析結果顯示P>0.05,說明工藝改變前后樣品的透皮現(xiàn)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兩者的治療效果可能相當[4]。
[1]乙氧苯柳胺軟膏質量標準WS-009(X-007)-97-(1)新藥轉正標準54冊[S].209.
[2]曲秀梅,吳建輝.反相HPLC法測定乙氧苯柳胺軟膏的含量[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2,25(5):82.
[3]關玉晶,部琪臻,姜建華,等.自乳化基質乙氧苯柳乳膏的研制及透皮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6,15(20):1766-1768.
[4]王波,張桂芳.HPLC法測定乙氧苯柳胺軟膏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2,2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