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成虎
建立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多年來的憧憬與希望,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盵1]2在此,本文對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促進社會和諧的艱辛探索作一回顧。
促進社會和諧,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1]5。在建國初期,人民最迫切要解決的就是經濟問題。
建國前夕,毛澤東就強調:“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圍繞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他還說:“如果我們在生產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yè)盡可能地恢復和發(fā)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2]14281950年,劉少奇進一步指出,中國人民“還很窮困,他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過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這是全國最大多數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力求實現(xiàn)的最基本的任務”[3]。
克服財政經濟困難,改善人民生活,正是建國初期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因此,中共一開始就要求各項政治運動和社會改革必須服從于經濟建設,并采取各種措施,把人民群眾在政治斗爭中的熱情引導到經濟建設上去,扭轉社會經濟的不正常狀態(tài),以保證經濟建設的正常運行。
在城市,提出抓緊工業(yè)生產,恢復商業(yè)。發(fā)揮國營工業(yè)的主導作用,逐步控制國家經濟命脈。調整工商業(yè),改善勞資關系,適當減少稅收,救濟失業(yè)工人,使工廠恢復生產、商店開業(yè)、商品逐漸豐富,工人失業(yè)現(xiàn)象逐漸減少。
在農村,提出“農業(yè)生產是農村中壓倒一切的工作。農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圍繞農業(yè)生產而為它服務的。凡是以妨礙農民進行生產的所謂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都必須避免”。[4]中共通過土地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同時開始大力開展救災和治理水患的工作。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就撥糧米2億多斤補助華東水利工程,各省亦由地方公糧中撥出巨額糧食,采取以工代賑辦法,領導災區(qū)群眾自救度荒,要求春季完成修復長江、淮河圩堤,并修治沂河。[5]短短幾年,就先后完成了治理海河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官廳水庫工程、引黃灌溉濟衛(wèi)工程等新中國初期的四大水利工程,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在部隊,號召全軍“除繼續(xù)作戰(zhàn)和服勤務者而外,應當擔負一部分生產任務,使我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是一支生產軍,借以協(xié)同全國人民克服長期戰(zhàn)爭所遺留下來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6]182軍隊應逐步轉入生產,計劃到1951年,軍隊和政府可以有300萬人轉入生產。毛澤東說:“飛鳥盡,良弓變”,我們是變?yōu)楦闵a,而不是“良弓藏”。[7]68
通過統(tǒng)一全國財經、平衡財政收支、平抑物價、調整工商業(yè)、恢復和發(fā)展內外貿易等重大舉措,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了國民經濟,實現(xiàn)了財政狀況根本好轉。到1952年,全國工農業(yè)總產值達到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還增長20%,工農業(yè)主要產品的產量,都超過歷史最高水平。[8]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社會不斷進步。馮友蘭在《一年的學習總結》中說道:“北京解放已經一年了,在這一年中間,中國有了旋乾轉坤的變化,社會每天都在進步之中”。[9]經濟建設的開展及取得的成績,使得動蕩不安的社會日益穩(wěn)定,各種社會關系日趨理順,這就為促進社會和諧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10]。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建立社會和諧的思想文化基礎,這就要求有為大多數人所認同的主流思想和主體文化。
建國伊始,毛澤東就提出讓知識分子和廣大干部學習社會發(fā)展史和歷史唯物論?!度嗣袢請蟆废嗬^重新發(fā)表了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在思想理論界引起了熱烈反響。一些理論工作者如艾思奇、李達、胡繩等人相繼撰文,宣傳“兩論”思想。毛澤東當時曾致信李達,認為他對“兩論”的解說,“對于用通俗的言語宣傳唯物論有很大的作用”,并指出:“關于辯證唯物論的通俗宣傳,過去做的太少,而這是廣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學生的迫切需要?!盵11]隨之,中共中央組織出版了《毛澤東選集》,將群眾性的學習馬列主義運動推向高潮。
與此同時,中共還特別重視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951年9月29日,周恩來作了《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動員報告。11月,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目的都是要使大批舊中國過來的知識分子拋棄舊思想,逐步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1952年9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培養(yǎng)高等、中等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師資的指示》,隨后,教育部對高等學校政治課程做出規(guī)定,要求在各高等學校試行政治工作制度,設立政治輔導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后,中共中央發(fā)出由毛澤東審閱修改的《關于時事宣傳的指示》,并發(fā)起和平宣言簽名運動,在全國掀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宣傳熱潮。短短半年內,全國和平宣言簽名人數達到2億多人。[12]愛國主義精神還鼓舞了海外的知識分子,很多人費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他們說:“是愛國思想的驅使”,“是祖國的召喚使我回國,這感情是很樸實的,這良心也是很樸實的”。[13]
受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許多群眾節(jié)衣縮食、捐款捐物。工商界人士先后召開抗美援朝大會,制訂愛國公約,表示“不欠稅,不逃稅,不投機,不倒把”,“努力增加生產、溝通物資,保證供給”,為正義的戰(zhàn)爭貢獻力量。[7]153毛澤東在回電天津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主任委員李燭塵等時說:“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工商業(yè)家,凡屬愛國者,一致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是完全正確的。我希望全中國一切愛國的工商業(yè)家和人民大眾一道,結成一條比過去更加鞏固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就預示著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神圣斗爭中一定要得到最后勝利?!盵14]
在社會文化方面,中國共產黨還有效開展了禁毒、禁娼運動;廢除了舊的包辦婚姻,公布新婚姻法;整頓宗教,排除了外國教會對國內宗教的控制;打擊了“一貫道”等反動會道門,破除迷信,普及科學知識。
通過思想文化領域的改造,全國人民的思想基本上統(tǒng)一在民族的科學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旗幟下。在此基礎上,人們開始調整自己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工人階級“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知道了將來還要建立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社會,再鬧生產也有勁了,真是當家作主人了”。[15]農民階級過去認為窮是“五行八字命生成”,現(xiàn)在土地改革后成了土地的主人,他們也改變了看法:“敬了幾十年神,也沒有見減過一顆糧,如今有了毛主席,領導大家翻了身,減了租,反了霸,我只跟毛主席走,敬神干什么?”[16]知識分子經歷了苦悶彷徨的學習改造后,“在毛主席的指示里,找到自己的新文藝生命”。[17]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在共同的思想基礎上漸漸趨向和諧。
社會和諧并不是否認矛盾,否認斗爭。在與危害社會和諧的反動勢力進行斗爭的同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促進和諧的重要保證。
1.“不要四面出擊”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方針
建國初,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勢力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認主義,經濟上實行封鎖和禁運政策,軍事上實行戰(zhàn)略包圍。在國內,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地主階級等反對力量,都是社會和諧的主要障礙。同時,“由于社會經濟改組和戰(zhàn)爭帶來的工商業(yè)的某些破壞,許多人對我們不滿。現(xiàn)在我們跟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搞得很緊張,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很不滿。失業(yè)的知識分子和失業(yè)的工人不滿意我們,還有一批小手工業(yè)者也不滿意我們。在部分農村,由于還沒有實行土地改革,又要收公糧,農民也有意見?!盵6]398整個社會關系十分緊張。
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不要四面出擊”的戰(zhàn)略策略思想,認為四面出擊,全國緊張,不利于社會和諧,強調“我們絕不可樹敵太多,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進攻?!盵6]400“不要四面出擊”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方針。
“不要四面出擊”,強調了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進攻。表現(xiàn)在要“肅清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推翻地主階級,……跟帝國主義斗爭到底”[6]398。建國初,人民解放軍繼續(xù)作戰(zhàn),消滅了國民黨殘余主力部隊,并基本剪除了匪患。從1950年冬到1953年春,還進行了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重點打擊土匪(匪首、慣匪)、惡霸、特務,反動黨團骨干分子和反動會道門頭子,對他們采取了鎮(zhèn)壓與寬大相結合即“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除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極少數人外,其他都實行勞動改造,給以重新做人的機會。這就在總體上安定了人民生活,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為社會和諧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不要四面出擊”,同時也意味著要對其他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即“要孤立和打擊當前的敵人”,“把人民中間不滿意我們的人變成擁護我們”。[6]398也就是要爭取、團結非敵對勢力的社會階級、階層,讓他們各得其所,協(xié)調發(fā)展,這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內容。如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上,中共中央認為“中國必須利用一切于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xiāng)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斗”[2]1479,通過合理調整工商業(yè)、稅收等政策,改善同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
總之,“不要四面出擊”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向主要敵人展開進攻,而對廣大人民,則建立民主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工人階級領導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把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起來。”[6]399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新中國服務,才能爭取整個社會的和諧。
2.化解各種矛盾、協(xié)調各方利益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方法
為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協(xié)調各方利益,化解各種矛盾,毛澤東提出了一個被稱為“四面八方”的重要政策,即“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7]64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公私兼顧”和“勞資兩利”。1951年是私營工商業(yè)的“黃金時代”,全國工商業(yè)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39%,私營工商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也使國家的稅收大幅度增加,據1950年統(tǒng)計全國城市稅收超過原概算62.9%,其中工商稅超過59%。[18]針對有人主張限制或消滅資產階級、多給工人利益,毛澤東表示:“如果勞資雙方不是兩利而是一利,那就是不利。為什么呢?只有勞利而資不利,工廠就要關閉,如果只有資利而勞不利,就不能發(fā)展生產?!盵19]1950年4月29日,國家勞動部發(fā)布《關于私營企業(yè)中設立勞資協(xié)商會議的指示》,各地相繼建立起勞資協(xié)商會議,形成“勞資團結,渡過難關”的共識,一度緊張的勞資關系漸漸趨于緩和。
中國共產黨還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與其他各個社會階層的關系。對知識分子,毛澤東提出:“要辦各種訓練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改造。……就是那些唯心論者,我們也有辦法使他們不反對我們?!灰麄儞碜o黨和政府,就把他們養(yǎng)起來?!盵6]398-399對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早在七屆二中全會時,就要求“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和工作上確定下來”[2]1437。在各種重大決策問題上,中共都事先與民主黨派進行協(xié)商,為其參政議政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各民主黨派及他們所聯(lián)系的群眾的積極性。
對少數民族,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毛澤東說:“只要是中國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對帝國主義,主張愛國團結的,我們都要和他們團結”。[20]幫助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社會經濟改革,改善物質、醫(yī)療、教育、文化條件,培養(yǎng)和任用少數民族干部。從而增進了民族團結,出現(xiàn)了“萬方樂奏有于闐”的生動景象。
對原國民黨軍政人員,中央提出:“只要有一技之長而不是反動有據或劣跡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維持,不要裁減。十分困難時,飯勻著吃,房子擠著住。已被裁減而生活無著,收回成命,給以飯吃?!卜鞘滓姆磩臃肿?,只要悔罪,亦須給生活出路。”[6]115這就贏得了人心,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凝聚力。
綜上,中國共產黨通過這一系列的細致工作,化解了各種矛盾,協(xié)調了各種關系,整個中國呈現(xiàn)出秩序穩(wěn)定、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中國共產黨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領導力量,建國以后社會能否實現(xiàn)和諧的關鍵取決于黨的先進性建設。因此,加強黨的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要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11月9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以檢查黨的干部和黨員違反黨的紀律的行為。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又作出《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決定在一切公開場合,在人民群眾中,特別是在報紙刊物上展開對于黨的工作中一切錯誤和缺點的批評。這些舉措對執(zhí)政黨保持良好的黨風起了重要作用。
雖然如此,黨在思想、組織、作風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1950年5月5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要求在夏秋冬三季,開展整風運動,主要是整頓干部作風。5月21日,又發(fā)出《中共中央關于發(fā)展和鞏固黨的組織的指示》,指出整風的主要任務是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改善黨和城鄉(xiāng)人民的關系。1951年4月9日,全國第一次組織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隨后,整黨運動在全國展開。通過整風和整黨,黨員、干部的作風都有所改善,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結合整風整黨運動,中國共產黨還開展了“三反”運動。朱德在中央直屬機關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上指出:“腐敗現(xiàn)象引起群眾對黨的不滿情緒,如果不很好地加以克服,將使黨嚴重脫離群眾?!盵21]因此,中共中央將反腐敗斗爭“當作一切大斗爭來處理”。
首先,抓住黨內外群眾議論多、意見大的問題。政務院先后發(fā)布命令,懲處了一批嚴重犯法的國家工作人員。北京市、河北省分別召開處決薛昆山、宋德貴和劉青山、張子善等重大貪污犯的公審大會?!度嗣袢請蟆返葓罂颤c名公布了一些大案要案。黨的反腐敗行為抓住了重點,嚴懲了重犯,增強了廣大群眾對黨的信任。
其次,黨的領導親自掛帥,并十分注意政策方針。毛澤東肯定了公安部長羅瑞卿關于“凡是搞得好的,都是領導者有決心”的看法,并批示“各級領導同志,都要學賀龍同志那樣親自‘上前線’把‘三反’斗爭當作一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大戰(zhàn)爭,務必取得勝利”[22]。周恩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干部會議上,要求領導干部過好親屬關、生活關。對被腐蝕者,毛澤東提出了批評教育、撤職、懲辦、判處徒刑直至槍斃等幾種處理辦法。同時,中央還要求揭發(fā)黨內腐敗行為要實事求是,不能任意夸大。這就保證了反腐敗行為斗爭的正常開展。
再次,反腐敗斗爭與廉政建設相結合。1952年6月15日,在“三反”運動快要結束時,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爭取勝利結束三反運動中的若干問題的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系統(tǒng)地進行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毛澤東號召要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中共號召下,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深入群眾,解決人民的困難,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促進社會和諧奠定了物質基礎;建立和發(fā)展民族的科學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為促進社會和諧建立了思想基礎;確定“不要四面出擊”的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方針,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解各種矛盾,協(xié)調各方利益;特別是加強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為促進社會和諧所作的艱辛探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對當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M]∥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劉少奇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
[4]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79.
[5] 堅決執(zhí)行政務院的指示 華東災區(qū)生產自救 數百萬災民以工代賑治河修堤 山東積極開展副業(yè)生產保證渡過春荒[N].人民日報,1950-01-04.
[6]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1949-1976):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8] 莊永淑,賀世友.中國革命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62.
[9] 馮友蘭.一年學習的總結[N].人民日報,1950-01-22.
[10]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4.
[11]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二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195.
[12] 中國人民保衛(wèi)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保衛(wèi)和平重要文獻[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2:92.
[13] 何茲全.愛國一書生——八十五自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26.
[14] 毛澤東致李燭塵等電[N].人民日報,1950-12-03.
[15] 孫定國.我們怎樣對工人進行唯物主義教育[J].中國工人,1950(1):74.
[16] 翻身中的邵陽農民[N].長江日報,1950-06-09.
[17] 老舍.毛主席給了我新的文藝生命[N].人民日報,1952-05-21.
[18]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1949-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綜合卷[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0:325.
[19] 陶魯笳.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128.
[20]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1.
[21] 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1.
[22] 余秋里.余秋里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