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漿細胞的惡性腫瘤。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壞;骨髓瘤細胞分泌單株免疫球蛋白,本-周蛋白隨尿排出;常伴有貧血、腎衰竭和骨髓瘤細胞髓外侵潤所致的各種損害[1]。MM起病緩慢,早期可數(shù)月至數(shù)年無癥狀。MM分型多,共分7型[2],臨床表現(xiàn)繁多,常出現(xiàn)貧血、出血、低熱、感染、骨痛等,自然病程為0.5~1年,治療后生存期明顯延長或長期"帶病生存",如何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本病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8年來我院MM患者37例,年齡60±10歲,性別(男/女)26/11例。
1.2 儀器 法國Sebia公司的HYDRASYS型全自動蛋白電泳儀,Sebia公司配套使用的高密度掃描儀,及配套的計算機掃描軟件系統(tǒng)。
1.3 試劑 瓊脂糖凝膠板、染液、加樣梳均為Sebia公司配套提供(原裝),脫色液為0.6g/L的檸檬酸(自配)。
1.4 方法 取血清10μl加入加樣梳孔內,經(jīng)電泳、染色、脫色、烘干、掃描,最后得出蛋白區(qū)帶、圖譜及百分含量。
2.1 瓊脂糖凝膠電泳在診斷MM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在37例MM的患者中,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單克隆增高(即M蛋白)的患者30例,占81.1%。這是診斷MM簡單、直觀、可靠的方法之一。
2.2 剩余的7例患者,血清蛋白電泳圖顯示出低丙種球蛋白血癥而無M峰,可能是病人只合成游離的單克隆輕鏈,幾乎所有伴輕鏈的MM患者在濃縮尿液的蛋白質電泳圖上均顯示M峰,而用固定免疫電泳法檢查,無論是血清還是尿中都可驗明M峰免球帶,可確定M蛋白的種類并可對骨髓瘤進行分型。
2.3 在37例MM患者中,電腦資料顯示有8例患者曾因呼吸道感染和結締組織病等病因多次入院,在常規(guī)電泳檢查中,發(fā)現(xiàn)免疫球蛋白區(qū)就有狹窄而較小的濃縮集中帶,患者在診斷MM之前免疫球蛋白就單克隆輕度升高,隨著時間的沿續(xù)M蛋白的含量不斷增加,未能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和隨訪,隨著病程的發(fā)展免疫球蛋白不斷增值,病情加重,錯過了早期診斷治療MM的時機。
3.1 MM是一種進行性的惡性腫瘤性疾病,骨髓漿細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Bence Jones蛋白質(游離的單克隆性κ或λ輕鏈)過度增生,從而導致多發(fā)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貧血、腎臟損害,對細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反復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等[3]。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電離輻射、接觸工業(yè)或農業(yè)毒物與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關,有學者認為人類8型皰疹病毒參與了MM的發(fā)生,細胞因子白介素-6是促進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的調節(jié)因子[1]。
3.2 MM起病緩慢,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M蛋白增長較緩慢,由結果3可以看出,早期血或尿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區(qū)可見單克隆輕度升高,隨著病程的進展才逐漸形成惡性的M蛋白。因此臨床醫(yī)師應對50歲以上病人出現(xiàn)不明原因腰痛,骨關節(jié)疼痛或骨質疏松,不明原因貧血、蛋白尿,反復肺部感染、肝功能檢查球蛋白異常增高,血沉明顯增快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做血、尿蛋白電泳檢查。目前國內外均采用血清或尿蛋白電泳方法對M蛋白的存在和其量的水平來診斷MM,IgG>35 g/L,IgA >20 g/L或尿中本-周蛋白 >1g/24 h[4],約有1%的MM患者血清或尿中無異常免疫球蛋白,稱為非分泌型MM,骨髓中漿細胞增高,有溶骨改變或彌漫性骨質疏松,應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3.3 未經(jīng)治療的MM患者中位生存期為6個月,化療后的中位生存期為3年,經(jīng)綜合治療后中位生存期可達5~10年,甚至更長,生存期與年齡、分型、分期及治療措施有關。主要死亡原因為感染、出血、腎功能衰竭。MM初治患者可選用MPT方案(美法侖、潑尼松、沙利度胺)。如MPT方案無效,可用VAD方案(長春新堿、阿霉素、地塞米松)。難治性病例,可使用DT-PACE方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順鉑、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VP16),MM易出現(xiàn)多藥耐藥,中藥對MM的有效治療是通過多靶點、多層次達到治療效果。同時,對中藥有效的MM患者很少出現(xiàn)耐藥現(xiàn)象,早期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MM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3.4 多發(fā)性骨髓瘤分型復雜,患者往往對臨床癥狀表現(xiàn)明顯的一至二項而就診于醫(yī)院的骨科、風濕科、呼吸科、腎內科、中醫(yī)科等,首診的科室較多,臨床醫(yī)生常常錯誤的根據(jù)單一的癥狀而診斷為某一疾病,引起誤診。而臨床血液檢查血清蛋白電泳有M蛋白、貧血、血沉加快、蛋白尿、清蛋白明顯降低,球蛋白明顯升高,個別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增高、腎功能衰退等,這些檢驗結果與MM病的檢驗結果基本吻合,應考慮到可能是MM病,盡快做骨髓穿刺、X線檢查、磁共振等檢查,作者認為檢查結果是陰性也要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蛋白電泳,追蹤觀察,對早期診斷MM患者,減少漏診和誤診率具有重要意義。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27-630.
[2]邁萬明,裴雪濤.現(xiàn)代血液病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940-948.
[3]張啟宇.內科手冊.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82-1286.
[4]沈志祥,王鴻利,胡翊群.血液疾病診斷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38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