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平
(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是呼吸道最常見的一種傳染病。常見病因為病毒,少數(shù)由細菌引起。本文所指單純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無合并細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本文隨機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00例上呼吸系統(tǒng)道感染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將1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比較組,各50例,其中治療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1~79歲,平均年齡44.3歲;比較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82歲,平均年齡46.7歲。均根據(jù)臨床癥狀,采用問診的方法了解原因,對有明確傳染源者作為被感染因素統(tǒng)計。
按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抗生素治療組主要采用口服或靜脈滴注β-內酰胺類抗生素,有過敏史者選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比較組則采用抗病毒治療,口服板蘭根沖劑等。
抗生素治療組治愈50例,其中治愈19例,顯效27例,無效4例;比較組治愈12例、顯效24例、無效14例。
單純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刹《尽⒖滤_奇病毒等。除嬰幼兒患者、年老伴有慢性疾病或并發(fā)感染時,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療[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90%的病原為病毒,另有約10%的病原為A族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支原體或衣原體。病變部位不同,病原差別亦很大。因此提倡病變定位診斷,才能更好地確定病原。本病有一部分是由對化學療法有效的細菌引起的,也有極少數(shù)由支原體與衣原體引起,當然這些是化學療法的對象。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之后發(fā)生,以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現(xiàn)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一般在家庭傳播中,兒童感染多與密切接觸有關,家庭人員發(fā)生感冒,家長與子女頻繁的近距離生活接觸、不注意開窗通風,不良衛(wèi)生習慣和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均使相互傳染,感染比例明顯增高。
使用抗菌藥物者囑其注射后飲酸奶1~2瓶,口服藥宜在飯后定時服,發(fā)熱患者每日飲水2000mL,忌食雞蛋,每4h測體溫1次,隨時就診。輸液后按壓針眼10min,冬季外出戴口罩,回家后充分休息。國內有人借用解剖學程序對不明原因的分析病因診斷,提出上呼吸道感染亦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3]。據(jù)統(tǒng)計此類患者占所有慢性咳嗽患者的16.3%,與文獻資料相符,說明上呼吸道感染確實為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目前,在我國城市中,產(chǎn)青霉素酶的耐藥菌株達90%以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造成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包括呼吸道β受體功能減退,對激動劑反應性下降,從而導致支氣管痙攣,是氣道上皮受損而引起黏膜下感覺神經(jīng)末梢暴露,因此多數(shù)上呼吸道感染者出現(xiàn)咳嗽[4]。過度使用抗生素,一是可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等,二是可導致細菌耐藥發(fā)生率迅速遞增。
綜上所述,據(jù)報道醫(yī)院內上呼吸道感染是醫(yī)院感染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國外報道醫(yī)院內上呼吸道感染占醫(yī)院感染的0.50%~3.00%。國內報道醫(yī)院內上呼吸道感染占醫(yī)院感染的1.50%~3.00%。盡管上呼吸道感染經(jīng)過較輕,但對老年人亦應慎重。由于機體老化,肺不僅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且由于各種不良刺激可發(fā)生病理組織學變化,肺功能低下[5]。
總之,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先要分清病原,對占90%的病毒感染應以中藥治療為主,對細菌、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可應用相應抗生素治療。要糾正目前濫用抗生素的弊端,出路在于中西醫(yī)結合,從而更好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6]。
[1]馬洪明,朱禮星,賴克方,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診斷探討[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11):675-678.
[2]田曼,葛傳生,麥根榮.病毒感染引起氣道高反應性的神經(jīng)受體機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42(7):461-464.
[3]馬建華,陳睿.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4):488-489.
[4]鄒愛英,劉秀書.我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藥物調查[J].天津藥學,2006,18(6):34.
[5]賴克方,鐘南山.加強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診斷[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7):449.
[6]徐京杭,于巖巖.發(fā)熱患者院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21):1692-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