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俊江 郭彩斐
責任目標績效考核是煤炭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按崗位工作職責對各項生產計劃和目標成本量化、細化分解,劃分責任,實施目標管理,進行績效考核的現代管理方法之一,它是企業(yè)職工隊伍素質、管理者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衡量投入與產出是否達到效益化的標準。責任目標績效考核貫穿于煤礦企業(yè)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全過程,實施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采掘等計件單位以月度安全生產和原煤產量(開掘進尺)計劃為主責任目標,以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質量標準化、毛煤灰分、勞動工效、臨時工作任務以及材料、電力、修理費、設備租賃費等定額消耗為輔助責任目標。按責任目標所占權重比重,設置每項責任目標的目標值、標準分,考核標準實行百分考核,標準分按設置的分值隨各項責任目標考核完成的數量和質量增加(減少),實行噸煤(延米)工資單價所結算的工資額與責任目標績效考核得分高低增 (減)的計件效益工資分配制度。目的在于調動生產一線職工工作積極性,使職工的工資收入全過程與各項責任目標完成的數量和質量掛鉤,多勞多得,計件效益分配。
機電、通風、安全等井下生產輔助單位在實現安全生產基礎上,以原煤產量、開掘進尺、目標成本、煤炭質量保質保量地實現為主責任目標,即“一保四聯”責任目標,在此基礎上再以各單位分管區(qū)域的工作職責設置責任目標、目標值、標準分、考核標準等實行百分考核,各單位責任目標主要包括設備完好率、生產事故影響時間、質量標準化、文明生產、優(yōu)質服務、閑置設備回收、臨時工作任務的完成以及定額費用消耗的控制等。在定崗定員前提下,實行按噸煤工資單價結算的單位工資額與企業(yè)“一保四聯”考核確定的工資支付標準,加(減)責任目標績效考核得分加(減)的工資額為最終生產輔助單位月度的效益工資分配額。對生產輔助單位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實現企業(yè)生產經營一盤棋的生產經營觀念,生產輔助單位既要保質保量完成本職工作,又要時刻關心企業(yè)整體的經濟效益。
地面生產輔助單位(包括機電工廠、綜機工廠、更生廠等)除與上述井下生產輔助單位共同考核“一保四聯”指標外,應按工作性質和特點設置各單位的責任目標、目標值、標準分、考核標準等實行百分考核。物資管理單位主要考核供貨數量和質量、車輛安全運輸、火工品管理、倉庫管理、服務態(tài)度以及定額費用消耗控制指標等;煤銷站主要考核煤炭質量、煤質源頭管理、產銷平衡以及定額費用消耗控制指標等;地面工廠主要考核設備檢修加工的數量、質量,修舊利廢臺件的數量、質量,優(yōu)質文明服務以及定額費用消耗控制指標等。目的在于加強設備和產品加工的質量,急一線所急,搞好優(yōu)質服務,牢固樹立“企興我榮,企衰我恥”的企業(yè)經營整體觀念。
后勤服務單位應按企業(yè)主輔分離和實現后勤服務社會化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與企業(yè)生產經營脫離,面向社會、礦區(qū)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暫時無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單位,企業(yè)應嚴格定崗定員,以企業(yè)經濟效益狀況變費用暗補為明補,責任目標績效考核以企業(yè)核定的經營收入為單位主責任目標,以各單位服務項目、服務質量等為輔責任目標實行百分績效考核,單位定崗定員工資或企業(yè)補貼工資隨績效考核得分高低按比例增加(減少)。也可直接以經營收入指標完成的數額按比例增加 (減少)單位工資或單位補貼工資。對單位自身原因造成的經濟處罰一律由單位工資充抵。對后勤服務單位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加快企業(yè)主輔分離步伐,減少原煤生產人員,降低噸煤成本,使生產經營管理輕裝上陣,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企業(yè)經營承包集團成員、科(隊)級管理人員、機關科(室)工作人員在企業(yè)月度“一保四聯”績效考核支付效益工資標準基礎上,對各自分管的工作任務設置相應的責任目標、目標值、標準分、考核標準等一同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經營承包集團成員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結果與預付月度年薪掛鉤,按得分增加(減少);科(隊)級管理人員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結果與月度個人工資收入掛鉤,以單位人均工資收入確定的工資收入系數按得分上下浮動;機關科(室)按各科(室)定崗定員計發(fā)的效益工資額與責任目標績效考核得分增加(減少)。
非煤產業(yè)應以各產品單位的產值、利潤和供貨質量等對非煤產業(yè)職能管理部門進行責任目標績效考核,要求非煤產業(yè)職能管理部門對下屬產品生產單位同樣進行責任目標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職工工資收入掛鉤,另外對股份制改造單位責任目標績效考核也可和月度或年度利潤分紅掛鉤。
一是領導重視,實施全員、全過程責任目標制度化績效考核。企業(yè)黨政領導必須高度重視、親自掛帥,將企業(yè)各項生產計劃和目標成本分解到經營承包集團成員、機關科室、單位隊級管理人員和基層單位,按各自責任目標配套制定一套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網絡化的考核制度和考核體系。形成全員全程分解指標為主線,以全方位、多層次績效分配為重點,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考核的經營管理內控機制,使生產經營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考核、凡事獎懲分明的現代企業(yè)管理新格局。
二是責任目標設置要公平合理、結合實際,有利于調動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建立責任目標績效考核體系,關鍵是責任目標和考核標準設置要科學合理,要結合實際便于操作。另外增(減)標準分分值要適中,應以正激勵(增加)為主,負激勵(減少)為輔。
三是建立健全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約束監(jiān)督機制。日常檢查記錄、會議紀要、生產事故影響時間、費用成本等審核部門一定要嚴格按標準考核。對可以量化、細化考核的責任目標要堅持日清日結,月度匯總。月度責任目標績效考核經企業(yè)綜合管理考核部門匯總審核后以報表形式提交企業(yè)經濟考核會集體審議、集體核定,在確認無誤后經考核領導小組責任人簽字,下發(fā)相關部門執(zhí)行。
四是責任目標績效考核是企業(yè)月度和年度評比的主要依據。責任目標績效考核應作為企業(yè)月度和年度評比先進單位、先進班組、勞動模范、優(yōu)秀管理干部、優(yōu)秀員工的主要依據,使評先樹優(yōu)真正體現在平日崗位工作的責任目標績效考核基礎上。同時也作為企業(yè)勞動組織優(yōu)化組合,實施崗位末位淘汰制度的考核依據,使管理出競爭力,管理出效益建立在職工遵章守紀、愛崗敬業(yè),完成本職工作責任目標上。
五是實行經濟損失索賠和責任追究。
在責任目標績效考核過程中,對因單位或個人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要實行單位內部經濟索賠制度;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要追究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確保企業(yè)生產經營安全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