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彤,梁若雯
(1.浙江理工大學體育教研部,浙江杭州310018;2.中國美術學院公共體育部,浙江杭州310002)
論規(guī)范休閑基礎上的高校休閑體育教育
唐曉彤1,梁若雯2
(1.浙江理工大學體育教研部,浙江杭州310018;2.中國美術學院公共體育部,浙江杭州310002)
休閑生活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許多失范休閑行為的出現(xiàn),說明休閑需要規(guī)范、需要教育。休閑體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規(guī)范休閑方式,但大學生休閑體育行為的缺乏和失范行為的存在都要求休閑體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對規(guī)范休閑與休閑體育進行分析、詮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高校休閑體育教育情況及制約因素,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規(guī)范;失范;休閑體育;教育
Abstract:Leisure is am important activity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leisure needs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deviant leisure.Leisure sports are important part of leisure life.There are some leisure sports constraints and deviant leisure activity,and the leisure sports needs to develop.Leisure sports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college sports development.Base on the explication of normative leisure and leisure sports,the paper put forwards some constraints of leisure sports education,and point out some advices.
Key words:Normative;Deviant;Leisure sports;education
規(guī)范、科學的休閑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重視這類休閑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趨勢。然而,現(xiàn)代社會中的多數(shù)人仍然缺乏正確的休閑觀念,以致滋生出許多與社會規(guī)范相悖的休閑行為,即失范休閑[1]。具體的失范休閑行為包括:賭博、吸毒、酗酒、暴力、看電視上癮、網(wǎng)絡上癮等等。既然休閑有優(yōu)劣之分,在進行休閑活動時,應該選擇與身心健康、社會利益相容的活動形式,而這就需要規(guī)范、需要教育,通過教育使人們能以一種或多種有益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休閑(時間),加強休閑生活的規(guī)范,引導科學休閑、健康休閑。
休閑時間的不斷增長及我國休閑教育內(nèi)容的缺乏,都導致高校學生的休閑缺乏明確的計劃和正確的導向,部分學生無所事事或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利用這部分時間。他們的休閑狀況表現(xiàn)為“四低”特點:自我評價低、休閑等級低、休閑技能低、休閑自覺性低[2]。在關注大學生休閑生活的過程中,“休閑體育”脫穎而出。作為休閑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休閑體育在促進大學生休閑生活的規(guī)范及推動科學休閑的普及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在對規(guī)范休閑與休閑體育進行分析、詮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在高校中進行休閑體育教育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應對措施。雖然高校體育教育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休閑體育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必然方向。
“規(guī)范”一詞有三種詞性: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作為名詞時,指約定俗成或明文規(guī)定的標準;作為形容詞時,指合乎規(guī)范;作為動詞時,指使合乎規(guī)范[3]。本研究“規(guī)范休閑”一詞中的“規(guī)范”為形容詞,“規(guī)范休閑”指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科學發(fā)展觀與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休閑行為;與社會規(guī)范相悖的休閑行為,是劣的,即失范休閑。
蘭德伯格(George Lundleberg)(1934)提出了判斷什么是好的或者令人滿意的休閑活動的的7個標準:改進(Improvement)、快樂 (Happy)、社會化 (Socialization)、身份 (I-dentity)、創(chuàng)造性 (Creativity)、娛憩 (Recreation)、精神 (Spirit),我國學者李仲廣、盧昌崇在此標準基礎上,增加了另外三個標準:自我實現(xiàn)、體驗和有效利用閑暇時間[1]。本研究認為這十個方面可以整合為4個標準:能夠自我實現(xiàn)及自我發(fā)展;能夠促進身心健康;具有社會化功能;能夠獲得精神上的追求。符合這4點的休閑行為,我們都認為它是健康的,規(guī)范的。
休閑體育是科學、規(guī)范的休閑方式之一。在自由時間里投入休閑體育運動,能夠帶來健康、愉悅等有益的產(chǎn)出,它是自由時間的有效利用,可以使生活越來越豐富。通過教育、宣傳,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體驗、感悟休閑體育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帶來健康快樂、促進個體的社會化,還可以實現(xiàn)個體的自我發(fā)展、滿足個體精神上的追求。
當前一些大學生對休閑的認識存在多種誤區(qū),他們的休閑狀況表現(xiàn)為“四低”特點:自我評價低、休閑等級低、休閑技能低、休閑自覺性低[2]。一是自我評價低,大學生普遍感到休閑生活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相當多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休閑生活空虛、無聊[4]。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許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休閑觀,不懂休閑,盲目對待休閑。二是休閑等級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休閑主要集中在第一層次,即擺脫單調(diào)、消磨時間層次[2]。大學生常見的失范休閑活動主要與電腦有關,如過度沉迷于電腦游戲、網(wǎng)上影視、網(wǎng)上聊天等,甚至還不乏一些酗酒、賭博等放縱的休閑行為。盡管上網(wǎng)、睡覺、閑逛等消磨時光的行為都是出自“個人意志”,但這些濫用休閑時間的行為確實給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三是休閑技能低,很多休閑活動沒有一定的技能、鑒賞力是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的,由于缺少相應的休閑技能,使不少大學生只能享有較低等級的休閑行為[2]。四是休閑自覺性低,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平時幾乎沒有理智地、自覺地、主動地考慮過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對閑暇時間作一科學的計劃,消極地對待休閑,休閑自覺性低[2],甚至部分貧困生認為休閑是一種奢侈。目前高校大學生的休閑生活具有很大的臨時性和隨意性。
本研究曾在2009年5月對浙江省大學生休閑體育現(xiàn)狀進行相關調(diào)查,調(diào)查得知,73.9%的學生認為休閑體育是重要的休閑方式,84.7%的學生認為休閑體育應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但調(diào)查得知,學生在休閑時間進行的各類活動形式中,休閑體育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大學生在休閑時間選擇率最高的活動是玩電腦游戲或上網(wǎng)聊天、瀏覽娛樂信息(30.8%),其次是聽音樂(20%)、看報紙、閑書(18.5%)、體育運動(13.8%)、逛街(10.8%)等等。參與休閑體育每周2次及以上的男生占30.1%,女生占14.2%,基本上不參與活動的人中,男生占其人群的20%,而女生占了38.2%。通過對休閑時間應用概覽表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每周的休閑時間約為35h,男生用于休閑體育上的時間約為2.5h,女生幾乎不到1h。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時間遠遠少于上網(wǎng)游戲、聊天的時間。電腦在大學生閑暇生活中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網(wǎng)絡在豐富大學生的閑暇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5]。
杰弗瑞·戈比把限制休閑行為的因素分為:內(nèi)在心理的因素、人際關系的因素、結構性的因素三類[6]。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參與休閑體育活動面臨的最嚴重的障礙并非是個人在時間、金錢或物質(zhì)上的不足等因素而是內(nèi)在心理的制約因素。就是說,只有在一個人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由參加某項體育運動時,才會有計劃地安排時間、投入消費,并把尋找同伴、尋找相關信息提上議事日程,這說明休閑體育需要教育。
理想的休閑必須具有發(fā)展性,必須是一個能使人投入其中,不斷學習,并使自己有所改變的連續(xù)的過程[6]。因此,休閑過程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對于西方社會而言,休閑教育的萌芽,可追溯至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20世紀20年代,現(xiàn)代休閑教育思想開始興起。1918年美國聯(lián)邦教育局的一份報告使之成為教育中的一條中心原則,那就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時間去培養(yǎng)他個人和社會的興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這種閑暇將會重新擴大他的力量,并進一步豐富其生活,從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果相反,濫用閑暇時間將損害健康、擾亂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壞其公民意識[7]。”查爾斯·布賴特比爾指出:“休閑教育”(education for leisure)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傳授一定的技巧并要練習這些技巧;并且認為,未來不僅屬于受過教育的人,更屬于那些學過怎樣聰明地利用休閑(leisure)的人[6]。美國休閑教育家蔓蒂認為:“education for leisure”是提升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整體活動,促進個人和提升休閑的價值、態(tài)度和目的的過程……是人的素質(zhì)和現(xiàn)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國家管理和服務于公眾的途徑之一,亦是“育化人”的重要手段[8]。
雖然眾多學者對休閑教育的概念有著各自的理解,但總的來說,休閑教育要求把休閑的非職業(yè)培訓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人的鑒賞力、興趣、技能以及創(chuàng)造休閑機會的能力[9]。休閑教育不僅僅傳授休閑活動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加強對休閑價值自我意識的教育,使教育對象充分認識并開發(fā)自我的休閑價值。
西方國家對休閑體育特別重視,一般都建立專門機構開展休閑體育研究,培養(yǎng)了一大批組織、實施和研究休閑體育的人才。目前美、英等國高等院校的很多體育系紛紛改名,把休閑納入體育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之中[10]。休閑體育已成為各國學者、高校研究和探討的熱門領域。而在我國,休閑體育學科體系尚不成熟,休閑體育方面出版的專著太少,這種狀況對于指導我國的休閑體育教育不利。
衛(wèi)榮輝認為大學體育休閑教育應以休閑體育的相關理論為基礎,積極貫徹終身體育思想,以體育為載體,教會學生如何“聰明”的休閑[11]。程一軍認為休閑體育教育是提升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人對休閑體育行為的選擇和價值判斷能力的教育過程,亦是“成為人”的重要手段,因此,休閑體育教育是現(xiàn)代大學生的必修課[12]。孟凡強等人從多個角度對休閑體育教育進行了分析,指出,從文化的視角來看,休閑體育教育是休閑和體育教育兩個文化范疇一體化的表現(xiàn);從社會系統(tǒng)的基本建制來看,休閑體育教育是現(xiàn)代休閑生活方式的基本內(nèi)核;從教材的結構體系來看,休閑體育教育是以“休閑運動項目”為內(nèi)容的體育教育活動;從體育教育的過程來看,休閑體育教育是休閑化了的體育教學過程;從教育的價值取向上來看,休閑體育教育是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自我意識和諧的獲得過程[13]。
完整的休閑體育教育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于休閑體育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休閑體育中的教育,也就是說,休閑體育教育既包括教育學生怎樣在體育運動中休閑的問題,也包括在休閑體育中如何開展教育的問題。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使體育教育的完整性得以復歸,才能使人的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對大學生進行休閑體育教育,就是通過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休閑體育價值觀,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使休閑時間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從而達到充實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總之,休閑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推動了整個社會教育理念的革新,成為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內(nèi)驅(qū)力。
休閑體育教育在學校的實施依賴于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緊密配合。其中,社會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家庭主要發(fā)揮配合、提供實踐機會的作用,而學校主要負責課程開發(fā)、實施、指導與組織等方面的作用。應該說,學校方面的教育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近幾年,人們已經(jīng)開始關注休閑體育教育,但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許多制約因素。一般來說,下面幾方面的問題影響了休閑體育教育的開展。
長期以來,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休閑是學生的私人空間,沒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專門的休閑教育。雖然近幾年休閑教育受到相關學者的重視,休閑體育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許多高校對休閑體育教育仍然缺乏認識,沒有把休閑體育教育納入到正規(guī)體育教育之中,進行相關教育的隨意性較大,缺乏嚴密的計劃。認為學生在個人成長、自信心、獨立性等方面的發(fā)展與休閑體育教育不直接相關。
休閑體育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內(nèi)容與方法,它的實施離不開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一般情況下,休閑體育教育工作由高校體育教師兼任。高校體育教師一般具有較強的休閑體育實踐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但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缺乏休閑相關理論知識,在這方面的能力、水平有限。如果體育教師缺乏相關知識和指導能力,就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把休閑體育教育作為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改變休閑體育教育可有可無的觀念。
休閑體育教育經(jīng)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規(guī)模和水平。教育經(jīng)費的缺乏,會使休閑體育教育師資培訓受到限制,會使實踐所需要的設施得不到增加和改善,而師資能力、相關設施的限制、經(jīng)費缺乏等所帶來的問題會影響休閑體育教育的實施。
將休閑體育教育納入高校體育教育體系,使休閑體育教育成為大學體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有助于科學休閑體育價值觀的形成。本研究認為,將休閑體育教育歸入大學體育教育課程,將學生感興趣的休閑體育融入到大學體育教育課程,使教師樂意教,學生樂意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休閑體育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形成學生的休閑價值觀和培養(yǎng)學生的休閑活動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課程內(nèi)容應廣泛、有針對性。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聰明地用“閑”,將是休閑體育教育的關注重點。
通過休閑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休閑體育的重視,使他們認識到現(xiàn)代人的休閑體育既能夠鍛煉身體,也能夠使休閑時間更加完善,生活更加充實,而且這也促進了大學生終身休閑體育意識的形成。
休閑體育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休閑意識、休閑資源、休閑能力、休閑技能、休閑計劃等等,在休閑體育教育理念下,高校必須正確審視體育教材體系這一現(xiàn)實問題。以休閑運動項目為內(nèi)容的休閑體育教育不僅僅要將休閑運動項目引入教材體系,還必然涉及對現(xiàn)行體育教材體系的改造問題。這一問題事實上是對原有學校體育教材體系的“打破”與“重構”,而并非是對體系中個別“元素”的破與立。休閑體育教育對現(xiàn)行學校體育教材體系的“打破”與“重構”也并非是對原有教材體系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教育背景和體育教育思想下的改革和發(fā)展[13]。顯然,休閑體育教育對原有體育教材體系的“打破”與“重構”,不能只停留在運動項目的作用、功能的分析或進行單一項目的增添、削減上,而必須對其整體結構及功能進行研究[14]。
休閑體育教育的實施是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的,教育計劃的制定是休閑體育教育有序?qū)嵤┑谋U?。有學者提出了一個完整的閑暇計劃所應該包括的內(nèi)容[15],本研究取其內(nèi)涵,結合休閑體育教育,提出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對待休閑時間的態(tài)度;評估和確定休閑體育的興趣與偏愛;計劃休閑時間的使用;利用空閑資源的意識;傳授休閑體育活動的技能;鼓勵參與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休閑體育活動。休閑體育教育的教育計劃具有動態(tài)發(fā)展性,隨著社會文化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教育計劃也要隨之變化。
在目前休閑體育教育剛剛得到開展的形式下,高校休閑體育教育工作主要還是由高校體育教師來完成。休閑體育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內(nèi)容與方法,從事休閑體育教育的教師在掌握體育教學必備的技能、知識外,還應該具備三種素質(zhì):一是掌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有與學生自如溝通的能力;二是具有豐富的休閑實踐經(jīng)驗和活動能力,教師的經(jīng)驗在休閑體育教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的能力能夠起到示范作用,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三是具有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在休閑體育教育剛剛得到開展的時候,體育教師的各方面能力是有限的,通過進修、培訓、交流、研討等手段,對從事專業(yè)體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校教師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教師能夠具有相關理論知識,具備豐富的實踐技能,掌握休閑體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大學生休閑方式是否規(guī)范、健康,將影響其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等素質(zhì)的形成。因此,認識休閑生活,加強休閑生活的規(guī)范,引導科學休閑、健康休閑成為大學生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合理的開設休閑體育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休閑體育意識和休閑體育價值觀的形成。休閑體育教育的重大使命就是,通過教育、宣傳,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參與休閑體育活動;通過參與和教育手段,體驗、感悟休閑體育的生活方式,把在運動休閑中的心身感受,內(nèi)化、升華為內(nèi)在素質(zhì),提高自身的生命質(zhì)量[16]。
[1] 李仲廣,盧昌崇.基礎休閑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221,227.
[2] 李卓成.從高校大學生休閑文化失衡看教育策略應對[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64-66,80.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第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 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 張杰,梁若雯.高校學生閑暇體育現(xiàn)狀及實施閑暇體育教育的價值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3):53-55.
[6] 杰弗瑞·戈比[美].你生命中的休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92,297,300.
[7] 托馬斯·古德爾,杰弗瑞·戈比[美].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97.
[8] 鄧文才.對休閑教育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2).
[9] 鄧蕊.休閑教育——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4):26-28.
[10] 郭林璇.大學生休閑體育參與行為特征和優(yōu)化管理結構體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
[11] 衛(wèi)榮輝.休閑教育——大學體育教育的新理念[J].科教文匯,2006(9):79-80.
[12] 程一軍.休閑體育教育:現(xiàn)代大學生的必修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67-69.
[13] 孟凡強,劉國,吳偉,等.休閑體育教育內(nèi)涵解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9):77-78.
[14] 楊麗華.論學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結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4):535-537.
[15] 趙虹元.國外的閑暇教育研究及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教育評論,2004(4):95-97.
[16] 栗燕梅.論休閑體育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6):78-80.
[17] 馬惠娣.劉耳.西方休閑學研究評述[J].新華文摘,2001(8):170-173.
[18] 李萬兵,趙世華.失范休閑行為研究[J].新西部,2007(10):23,26.
[19] 鄧蕊.休閑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的應對[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6):46-47.
[20] 黃文琴.論學校的休閑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06.
[21] 黃偉杰.論閑暇教育的兩個層面及其實踐意義[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9(4):16-19.
The Research of Leisure Sports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Normative Leisure
TAN G Xiao-tong1,LIANG Ruo-wen2
(1.P.E.Depart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2.P.E.Department,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 310002,China)
G807.4
A
1004-3624(2011)02-0088-04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1年度立項研究課題(SCG150)
2011-01-19
唐曉彤(1975-),男,浙江蘭溪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