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劉 奕
1.東北財經(jīng)大學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外宣翻譯與專業(yè)英語教學
王小蘭1,劉 奕2
1.東北財經(jīng)大學 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5;
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外宣翻譯在國際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外宣翻譯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折射出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外宣翻譯缺失的現(xiàn)狀。增強英語專業(yè)學生外宣翻譯意識,提高翻譯素養(yǎng),是提高外宣翻譯整體水平的本源性措施。
外宣翻譯;英語專業(yè);讀者中心;跨文化意識
“中國文化能否走出去,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翻譯工作的力量?!盵1]外宣翻譯在國際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承載著“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任。我國的外宣翻譯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目前外宣翻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外宣翻譯從業(yè)人員人數(shù)眾多,其中較大的一個群體來自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加強高校英語專業(yè)外宣翻譯教學,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素養(yǎng),是提高外宣翻譯整體水平的本源性措施。
隨著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以及對外交流的不斷加深,需要把大量的有關(guān)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以及國際會議等交流活動對外發(fā)表或傳播,這就是外宣翻譯。外宣翻譯“旨在反映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對外政策、經(jīng)濟文化建設(shè)成就,爭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變他們的思維定勢,在海外樹立起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盵2]
外宣翻譯包括的內(nèi)容很廣,文本形式多樣。就其內(nèi)容而言,外宣翻譯可分為狹義外宣翻譯和廣義外宣翻譯。狹義上,外宣翻譯包括各種政治文獻翻譯、新聞文本翻譯、公示語翻譯、信息資料翻譯以及漢語典籍翻譯等;廣義上,外宣翻譯包羅萬象,幾乎涵蓋所有的翻譯活動,包括各行各業(yè)、各級部門從事對外宣傳有關(guān)的翻譯活動,如政策公告、對外交流活動的信息通告、招商引資與旅游宣傳、行業(yè)展覽活動宣傳、企業(yè)外文網(wǎng)站及產(chǎn)品介紹等。本文所指外宣翻譯,是就廣義外宣翻譯而言。
我國的外宣翻譯近些年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對外交流過程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的外宣翻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旅游景點公示語詞匯及語法錯誤比比皆是;企、事業(yè)單位宣傳材料中式英語隨處可見。望文生義、生搬硬套的翻譯常常讓外國讀者莫名其妙。我國外宣翻譯的從業(yè)人員多數(shù)是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那么目前我國外宣翻譯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能否從側(cè)面反映出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呢?
目前我國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2類。第1類,將外宣翻譯視為中文宣傳材料的英文簡單翻版。這一問題主要是譯者以文本為中心,將外宣翻譯等同于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翻譯。文學翻譯首要原則是忠于原文,譯者要避免在譯文中加入個人的創(chuàng)造;外宣翻譯首要原則是“讀者中心”,即用讀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傳遞信息,譯者具有較強的主體性。
然而,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翻譯課歷來有重文學翻譯、輕非文學翻譯的傳統(tǒng)。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高校英語專業(yè)為研究生開設(shè)了外宣翻譯課程,而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翻譯課程還僅停留在漢譯英、英譯漢的籠統(tǒng)概念的翻譯上。在漢譯英翻譯中,受到傳統(tǒng)觀念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更注重文學文本的翻譯。外宣翻譯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學生的外宣翻譯意識非常淡薄。無論是翻譯人員還是英語教育工作者,持有“只要文學翻譯做好了,其他翻譯都不在話下”觀點的人為數(shù)眾多。我們的翻譯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過多的以文學翻譯技巧取代非文學翻譯技巧的情況,甚至出現(xiàn)以文學翻譯的方法來培養(yǎng)翻譯方向的碩士的案例。文學翻譯固然重要,但決不能用文學文本翻譯方法和技巧取代非文學文本翻譯方法和技巧。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應該從文學翻譯走向非文學翻譯。
我國外宣翻譯目前存在的第2類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譯者缺乏跨文化意識。譯者往往沒有注意到中外文化的細微差別和特點,不能用外國讀者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進行翻譯,在翻譯實踐中沒能對目標語讀者的中國文化知識正確估計,這樣翻譯出的譯文往往使外國讀者莫名其妙,遠遠沒有達到外宣翻譯信息交流的目的,更不用說傳播中國文化了。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十分注重西方文化的輸入,而忽視了本國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分析和比較。在交際中,往往會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外宣翻譯中體現(xiàn)為譯者不顧及外國讀者的知識背景和理解程度,在翻譯過程中望文生義、生搬硬套。
例如將“三河三湖”簡單譯為“three rivers and three lakes”,就是缺少了對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知識的正確估計, 即便是對于中國人“三河三湖”恐怕也未必是人人皆知。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這樣的語句:“加強‘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業(yè)廢水廢氣廢渣治理。”相比之下,這里的“三河三湖”的翻譯方法 更 可 ?。骸癢e strengthen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key watersheds of the Huai, Hai, and Liao rivers and Tai, Chao,and Dianchi lakes, and improved the control of wastewater, gases and residues from industry.”
又如,在2010年玉樹地震之后,有新聞媒體報道稱“玉樹變成了又一個汶川”,其下面配有英文譯文“Yushu, another Wenchuan”。筆者認為,就其英文譯文而言,外國讀者很可能會一頭霧水。問題出在Wenchuan上,外國讀者對汶川地震未必一定了解,因此有必要加注簡要的解釋:“Wenchuan-the center of the most serious earthquake in 2009 ever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
1.樹立外宣翻譯的“讀者中心原則”
外宣翻譯應以讀者為中心,以信息交流為目的,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美國翻譯家奈達在其著作《翻譯科學探索》中提出功能對等論,認為翻譯必須以讀者為服務中心, 側(cè)重信息內(nèi)容, 忽視原文的形式, 主張功能信息高于一切。他強調(diào)翻譯的交際功能,認為如果翻譯起不到交際的作用就變得毫無意義[3]。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提出了文本功能分類說,文本就其功能分為: 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4]。外宣翻譯內(nèi)容更多地被歸入信息型文本。他主張用交際翻譯法來處理“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強調(diào)讀者的需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德國興起的目的論也強化讀者中心原則:決定任何翻譯過程的原則是整個翻譯行為的目的[5],翻譯目的決定譯者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nèi)绾芜x擇翻譯方法、策略和譯本形式[6]。這對非文學翻譯的指導作用意義重大。
外宣翻譯的性質(zhì)和特點決定了外宣翻譯必須以讀者為中心,通過信息交流完成交際行為,近而達到讓外國人了解和接受中國的目的。這也造成了外宣翻譯與文學翻譯的最大區(qū)別:文學翻譯強調(diào)譯者的隱身性,即以文本為中心,體現(xiàn)嚴格意義上的“對等”;外宣翻譯體現(xiàn)“讀者中心原則”以及譯者的主體性,為了實現(xiàn)翻譯效果的最大化,在抓住原文主旨、領(lǐng)會原文精神的前提下,譯者可采用目的語讀者易于接受的認知和表達習慣,對原文語言的方方面面進行增刪、重組、編輯或加工。在文學翻譯占絕對優(yōu)勢的當前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中。
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了文學翻譯的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增強外宣翻譯有別于文學翻譯的意識,樹立外宣翻譯的“讀者中心原則”勢在必行。首先,應改變英語教育者“文學翻譯高于一切非文學翻譯”的觀點,樹立正確的翻譯教學理念,給予外宣翻譯教學足夠的重視;其次,在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或加大外宣翻譯內(nèi)容在翻譯教學大綱中的學時比重,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關(guān)注外宣翻譯區(qū)別于文學翻譯的特點以及其特有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增加學生外宣翻譯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2.增強學生“外國人不是中國人”的跨文化意識
翻譯過程是跨文化交際過程這一觀點目前被大多數(shù)學者所認可,跨文化的意識在翻譯過程中不可缺少。外宣翻譯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翻譯。外宣翻譯以讀者為中心,“外國人”是外宣翻譯的特殊讀者群體。譯者在翻譯時應該時刻具有一種“外國人不是中國人”的意識。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目的是用“外國人”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方式準確地傳播中國的文化和信息。
那么,外國人在哪些方面不是中國人呢?首先在于他們的認知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俗、表達方式等與中國人不同。這就要求譯者對目的語文化有深入了解,在翻譯過程中運用外國讀者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準確表達中國文化信息。例如中國成語“班門弄斧”的三個譯文:(1)“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n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2)“to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3)“to teach fish to swim”。
譯文(1)為直譯,并加了對“魯班”這一文化形象的注釋“the master carpenter”;譯文(2)采用意譯法,譯出了“班門弄斧”的中心意思;譯文(3)采用套譯法,套用英語中的類似表達。筆者更欣賞最后一種譯法。 首先“班門弄斧”和“to teach fish to swim”分別在兩種語言和文化中所表達的內(nèi)涵和語體都非常接近。其次,外宣翻譯是以讀者為中心的,譯者要用易于外國讀者接受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翻譯中國信息,如果交際不順暢,文化的傳播作用就無從談起。因此翻譯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如何讓讀者充分理解原文所表達的信息。盡管套譯失去了直譯中的“魯班”這一中國文化形象,但比起生硬的直譯,套譯更易為目的語讀者接受,信息的傳遞也更準確有效。
另外,更重要的在于譯者對“外國人”關(guān)于中國問題的知識背景及理解能力是否能有正確的認識和估計,“外國人”在這一點上也不是“中國人”。這雖是很淺顯的道理,可往往被忽視,“外國人”很容易被當做“中國人”。把“天府之國”譯為“the Land of Plenty” 就是譯者缺少了“外國人不是中國人”的跨文化意識。大概大多數(shù)的外國人都不會知道中國的“the Land of Plenty”在哪里,假如我們改譯為“the Land of Plenty-Sichuan Province”可能會好一些;類似的,“煤都”譯為“the City of Coal, Fushun in Northeast China”;“鋼都”譯為“the City of Iron, Panzhihua in Northeast China”;“‘兩高’行業(yè)和產(chǎn)能過剩行業(yè)”譯為“industries that are energy-intensive, highly polluting or saddled with overcapacity”; “‘三農(nóng)’工作” 譯為“the work related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and farmers”等。
增強學生“外國人不是中國人”的意識,不僅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外國文化的講解,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思考,注重比較和分析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學生了解中國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舞臺上的地位,對外國人的中國文化知識有正確的估計。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提高應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體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并非簡單地開設(shè)“跨文化交際”、“中西文化”等課程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具有高度文化敏感性,把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引導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黃友義指出“外宣翻譯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huán)境建設(shè)的具體體現(xiàn)”,外宣翻譯優(yōu)劣成敗直接關(guān)系我們國家的國際形象。宣傳中國文化不僅僅是我國專業(yè)外宣翻譯人員的任務,隨著對外交流的進一步加深,每一個與外國有著經(jīng)濟、文化往來的中國企業(yè)和單位都承載著宣傳中國文化以及樹立中國形象的使命。因此,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素養(yǎng),增強其外宣翻譯意識,對于提高我國外宣翻譯人員整體素質(zhì)和外宣翻譯整體水平,以及促進中國文化傳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國際交流日益加深的時代正呼喚著外語教育工作者以及眾多的外宣翻譯人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黃友義.發(fā)展翻譯事業(yè),促進世界多元化的交流與繁榮[J]. 中國翻譯,2008,(4):6-10.
[2]黃澤存.新時期對外宣傳論稿[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2:124.
[3]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29,132.
[4]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21.
[5]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27.
[6]方夢之.英漢翻譯基礎(chǔ)教程[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Publicity-oriented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Majors
WANG Xiao-lan1, LIU Yi2
1.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0, China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problems in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in China reveal many of the defect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majors.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majors is the basic wa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in China.
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English majors; reader-oriented principle;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642
A
1006-9372 (2011)04-0082-04
2011-09-15;
2011-10-18。
王小蘭,女,講師,主要從事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