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魯義軒
今年6月8日,世界互聯網協會將與幾大組織一起舉辦“世界IPv6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IPv6的24小時連續(xù)測試。
地址枯竭、試商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共存、過渡、地址塊、CNGI(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IPv6日、IPv6測試、CERNET(中國教育科研網)。
—IPv6論壇發(fā)布
今年2月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聲明全球已無新的IPv4地址可分配,而我國電信運營商剩余的IPv4地址最多能夠支持到年底。與這個巨響的“警鐘”相對應的卻是,無論對企業(yè)還是對運營業(yè)來說,IPv4向IPv6過渡、兩者并存的方案并不夠清晰,行業(yè)標準缺失,適合的業(yè)務和應用也極為匱乏。
但盡管如此,“試商用”仍醒目地成為本年度中國IPv6產業(yè)十大關鍵詞之一,這意味著呼吁多年的IPv6建設有望在今年,尤其是在中國這一個被視為最有需求但鮮有動力的市場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4月7、8日召開的“2011年全球IPv6下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因2月初全球IPv4地址宣布告罄、全球IPv6部署正式提速、今年6月8日被命名為“世界IPv6日”并將舉行多項推進活動,而顯現出與往年截然不同的緊迫和積極態(tài)勢。
在各個國家紛紛出臺IPv6行動計劃,國際學術組織互聯網學術組織加快IPv6開發(fā)步伐的同時,包括中國運營商在內的國際電信運營也在地址資源巨大壓力下實施了更大力度的IPv6試點。
中國移動2009地址整體使用量比2008年翻番了一倍,而2009到2010年即便是大量使用私有地址的情況下,IPv4地址使用量仍增長了一倍,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迅猛增長的3G終端用戶無疑更加重了地址需求量,加上物聯網等應用對于IP地址的需求也在激增,電信運營業(yè)自身的IP地址壓力就已巨大。中國移動還預測,未來對于地址的需求量將過億。
中國互聯網協會已參與世界IPv6實驗和開發(fā),并早于2003年啟動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的建設、目前,該工程覆蓋了20個以上城市,60節(jié)點300多個駐點網經過幾年努力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骨干網絡。
在這其中,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設備廠商、ISP(互聯網服務商)、軟件廠商與終端廠商均對CNGI提供了研發(fā)支持,還分別在不同城市加快了IPv6試點。
盡管有經驗墊底,但IPv6的部署除了缺少標準、清晰的過渡方案外還面臨安全、終端支持等現實問題。對此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坦言,產業(yè)鏈提出的IPv6過渡技術繁多,但需要實現互補利用并推進設備的成熟性,除了符合標準,還要有規(guī)模商用部署的能力;此外從網絡角度,目前雙棧技術是基礎技術,但終端聯到雙棧需要考慮電信級運營能力和成本,運營商需要非常重視IPv6接入和IPv6、IPv4互訪共存問題;同時IPv6在終端上也亟待出現手機終端和小型電子設備支持IPv6。
終端的欠缺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移動在IPv6推進上的動力。據中移動技術部副總經理魏冰稱,移動終端對于IPv6的支持還是“不太令人滿意的,需要行標迫切支持”,在TD-LTE試點中中國移動和各個芯片廠家溝通時芯片廠家承諾支持IPv6,但整體從芯片到上層軟件開發(fā)來看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