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淑英
石油家屬院兒里的小賣鋪
■荊淑英
石油大院兒家屬區(qū)里的小賣鋪其實很小,但它卻是我們石油職工家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和依托。別看它小,卻給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帶來無限的便利。我小時候特別喜歡那個小賣鋪,并且經(jīng)常出入那個門臉不大,但作用不小的地方。
小賣鋪被一分為二,半邊賣醬油咸鹽煙酒茶糖針頭線腦本子墨水之類的,半邊專賣蔬菜水果。雖然很小,但卻是國營的,售貨員穿著統(tǒng)一的藍色大褂,每天很神氣地往里一站,感覺特牛!他們雖然不是上帝,不是皇上,不是官官腦腦的,可他們比那些人一點也不遜色!那是個什么都專控的特殊年代,物質(zhì)又比較匱乏,鋪子里的東西,不是購買者需要多少就有多少,而是每天都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有時間提前來排隊的能買上,沒時間的來晚了,恐怕就買不到。認識這里的人,這里的人會給你提前預留出來,不認識的,你想沾他們點啥光,得到點特殊照顧,沒門兒!那時管這叫走后門,曾無數(shù)次地呼吁禁止這種可恥行徑,卻總是沒有任何效果,屢禁不止。
你可別小看這里面的售貨員,牛著呢。因為他們手里有特權,認識你高興了就給你賣好的,不高興了,哪個不好不新鮮他們給你拿哪個。你跟他們急,他們便會記住你,下次你干等著也不給你稱,讓你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zhuǎn)。這里的規(guī)矩還多,商品一律由售貨員拿給你,就是你挑選扣子,也得你指哪個人家給你拿哪個,倘若你要伸手拿,必遭售貨員白眼兒!記得那時候的東西可便宜呢,醋2分錢一斤,當?shù)禺a(chǎn)的羊群煙八分錢一盒,至于日用品諸如肥皂、蠟燭、火柴(也叫洋火)、手帕、牙膏、牙刷、雪花膏之類的,就更是價廉物美了。我最喜歡買一種萬紫千紅牌的擦手油,那味道香的啊,簡直沁人心骨!我一輩子都使不夠這個牌子的擦手油,它不僅滋潤了我的手,還帶給我無限的味覺刺激和快樂享受??上ВS著日月的深邃,我卻很難在商場尋覓到這種牌子的擦手油了,不知是不生產(chǎn)了,還是商家感覺不掙錢,反正是后來我再也無福享受由它帶給我的那種刻骨銘心且回味無窮的味覺刺激和快樂享受了。
我常去那里,被父母差遣著買這買那。那時父母很忙,忙上班、忙開會、忙家務,于是,給不多的錢,讓我們在放學以后替大人購買一些零碎物品。這樣,他們下班后,做飯炒菜的時候,家里所缺的必須品,就一樣不少地放在了廚房的案板上。他們一邊夸贊我們能耐,一邊緊忙準備著一家人的晚飯。
我喜歡手里捏著爸媽給的不多的零錢,出出進進那地方,換回家里需要的各種物品。不僅有成就感,還能被父母時常贊揚。我樂于做這種事,還有一層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去小賣鋪除了能幫父母分擔家務,還能時常得到父母的獎賞。他們往往會這樣說:閨女,去打瓶醋來!零錢歸你,買糖吃吧!我高興地咧著嘴笑了,屁顛屁顛就下樓往小商店的方向走了。正事辦完,我開始給自己挑糖果。那時沒有牛奶糖,都是黑色水果糖??赡窃诋敃r已經(jīng)算是極品了,看著雖然不好看,可是很甜,沒有零錢是無法獲得的。
小賣鋪每天只開兩次門。上午九點鐘開門,十二點就關,中午還午休,下午四點才又開。顧客們都覺得這個營業(yè)時間不合理,這樣的時間只有整天賦閑在家的人合適方便,對于上班上學族們來說,怎么都不合適,不方便,甚至簡直就是一種精神折磨!你想啊,九點開門,十二點關門,下班放學的人回來了,本來是該進來購買物品的,可人家卻關門了。關門的理由是吃飯!你們吃飯,我們賣東西的就不吃飯了嗎?也是得吃的,所以要十二點下班!吃完飯還是不開門,要午休。你們午休,我們也是人,也得午休!午休以后,兩點半或三點總該開門了吧?還是不開,還有事!什么事?上菜上貨啊,不上下午你們買什么?既然這么晚才開門,等到晚上就遲點關門,讓上班族們也買點東西,好回家對付一大家子人的嘴吧?夢想!你們下班我們也得下班!因為你們趕著回家做飯,我們也得回家做飯吶!想來這就是國營企業(yè)的弊端。如果是私企,或者個人家開的,肯定會以盈利為目的,怎么方便顧客、怎么能贏得最大效益怎么辦。也就是那時候,要是放在現(xiàn)在,哪還有這種營銷方式和僵化規(guī)定啊!
這里的營業(yè)時間,真是只方便了那些家庭婦女或者退休在家的人。當然,也不全是這樣。我們小學生或中學生放寒暑假的時候,去小賣鋪買東西就會比較方便,因為我們除了寫家庭作業(yè),睡睡午覺,就沒什么事了,就只有玩了。于是,大人便會上班前給我們放點零錢,囑咐我們早早去排隊給家里買東西。醬油醋啦,調(diào)味品啦,各種時令蔬菜啦,等等。通常我們不早晨去,因為我們年齡小,貪睡,我們一般都是午休以后起來到小賣鋪買東西。那時候沒有塑料袋,也沒有布兜子,一般都是從家里提個提籃去。四點開門,可你萬萬不能四點才去,如果這時候去,你將無功而返,什么也買不回來。我們一般都是睡醒就去,兩點半或者三點多一點,便提前去排隊。門沒開呢,購買蔬菜的隊列已經(jīng)排得很長,像條龍。多數(shù)都是我們這些半大孩子,男男女女夾雜著,嘰嘰喳喳說笑著,等待著開門時刻的到來。雖然都站著,但誰也不會喊叫累。都覺得幫家里買東西是個很光榮很艱巨并且很自覺自愿的事。我們往往最愿意夏天去買菜,因為那時候許多蔬菜水果都下來了,雖然是買的菜,可能當水果吃。記得那時候黃瓜和西紅柿的價格非常低,西紅柿最低賣過一毛錢七斤,跟白給差不多。可是,你想多買是不行的,雖然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隊,但也許只讓你買十斤,不然不平均一下,就會有人買得到有人買不到。我印象特別深,每次開門后,人們都會一擁而進,直奔有秤的地方去,期待著售貨員第一個給自己稱。有時還會因為搶第一相互掐架,唇槍舌劍。大打出手的時候也有,但只是偶然現(xiàn)象。畢竟都是石油子弟,都住在石油大院里,都是在大院里生長,感情還是很好的。即便哪天真的彼此發(fā)生過一點小爭執(zhí),時過不久,也會漸漸忘掉的。再在一起排隊等開門的時候,還是會在一起嘰嘰喳喳,說說笑笑的,仿佛以前的大小恩怨從未發(fā)生過。
小賣鋪帶給我們這些石油孩子們的樂趣有許多,時光過去幾十年了,我還能依稀記得。那的確是在我們年少時不多的快樂中,很快樂的一件事情,值得我們這些石油大院里長大的人畢生回味,和追憶。
冬夢版畫/王洪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