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樂 劉利盼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93)
一例老年雙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合并左側(cè)大轉(zhuǎn)子骨折患者的護理
王 樂 劉利盼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93)
動脈硬化癥;骨折;老年;護理
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局部的表現(xiàn),是全身性動脈內(nèi)膜及其中層呈退行性、增生性改變,繼發(fā)血栓形成,致使遠端血流量進行性減少或中斷,最后導致動脈管腔狹窄、閉塞〔1〕??杀憩F(xiàn)為相應肢體缺血癥狀,如疼痛、麻木、蒼白、無脈等?;即瞬〉睦夏昊颊撸鄶?shù)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器質(zhì)性疾病史。老年人由于骨質(zhì)疏松、行動不便等易發(fā)生骨折,在治療上多采用皮膚牽引術。皮膚牽引術較多適用于小兒及年老體弱者,或不能耐受手術者〔2〕。我科于2010年1月6日收治1例“雙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合并左側(cè)大轉(zhuǎn)子骨折”的老年患者,經(jīng)過對該患者采取積極的治療,精心的護理,達到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其護理介紹如下。
患者,男,79歲。主因睡眠時發(fā)生墜床,急診入院,查CT顯示左側(cè)大轉(zhuǎn)子骨折,以“雙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合并左側(cè)大轉(zhuǎn)子骨折”收入我科。既往Ⅱ型糖尿病史20年;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1年。入院時左下肢皮膚略白,皮溫稍低,外旋畸形,髖部有壓痛,足趾紅腫,壓痛,足背動脈搏動未觸及;右下肢皮膚略白,足背動脈搏動可以觸及。WBC 13.6×109/L,PLT 420×109/L,血糖 9.6mmol/L,其它未見明顯異常。入院后給予皮膚牽引術,抗炎,改善循環(huán),抗血小板凝集,控制血糖治療。5天后復查血常規(guī),WBC 9.8×109/L,PLT 412.5×109/L,停止抗炎治療。1周后于夜間間斷出現(xiàn)雙下肢靜息痛,給予止痛治療。5周后,左足趾壓痛消失,足背動脈搏動仍未觸及,復查髖關節(jié)CT,骨折線消失,停皮牽引,指導功能鍛煉。鍛煉1周后,左足趾紅腫消失,靜息痛消失,左足背動脈搏動可觸及,但稍減弱。鍛煉2周后患者可借助扶手、床邊等外力行走,好轉(zhuǎn)出院。
2.1 牽引護理 患者糖尿病史20年,且為老年患者,其皮膚松弛,營養(yǎng)不佳,牽引髖關節(jié)固定時在骨隆突處墊三層棉布,防止皮膚破損。行皮膚牽引時,先為患者穿上彈力襪,防止靜脈血栓;選擇2 cm厚的海綿,維持有效的牽引;并于兩層中間加入棉布,防止局部受壓嚴重,產(chǎn)生壓瘡。根據(jù)患者體重42 kg選擇3 kg的牽引重量,由滑輪垂下,牽引中重量恒定不變;牽引帶松緊度為一指;牽引繩與左下肢軸線在一直線上,并為患者穿木板鞋,協(xié)助下肢保持中立位。每隔2 h檢查滑輪、牽引帶位置,觀察左下肢血管、皮膚的受壓情況,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等,并為患者軸線翻身。護理過程中,與患者溝通,詢問感受,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悅,進一步觀察患者的神志和病情的變化。
解除牽引后,仰臥位時患肢仍需抬高15°,以利于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臥床會加重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寒冷會使血管痙攣,使肢體營養(yǎng)障礙加重。為患者雙下肢保暖,每日下午泡腳1次,水溫40℃;穿著松、軟、暖的棉襪,防止磨破皮膚。
2.2 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 為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術后當天為患者健肢使用醫(yī)用分級彈力襪,每天7時至19時穿12 h,使彈力襪對下肢產(chǎn)生自下而上地循序遞減的壓力,促進下肢靜脈向深靜脈回流,提高血流速度。穿脫彈力襪時觀察健肢有無局部腫脹、觸痛、淺靜脈曲張、發(fā)紺等癥狀,并測量穿脫前后右下肢周徑,記錄于病歷中,觀察數(shù)值變化,小腿測量的位置為髂骨下緣10 cm處,大腿為髂骨上緣20 cm處。為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還在患者臥床抬高下肢時,不在腘窩與小腿下方單獨墊枕,不放膝墊,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并為患者及家屬進行深靜脈血栓的健康指導,講解發(fā)病的原因、癥狀及可能發(fā)生的后果,提高了對深靜脈血栓的認識;告知早期活動對防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使患者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主動進行健肢活動。
2.3 心理護理 患者為老年人,患糖尿病多年。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導致其雙下肢缺血疼痛、活動無力,發(fā)生骨折后一側(cè)肢體活動障礙,疼痛加劇,生活上不能自理,加之皮膚牽引過程中身體活動受到限制,擔心廢用性萎縮的發(fā)生,影響今后的生活質(zhì)量,對各種治療表現(xiàn)出退縮、不配合,產(chǎn)生了緊張、焦慮的情緒。在牽引前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家屬配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同時輔以皮牽引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詳細的講解皮牽引的作用,告知治療過程中不會穿破骨組織,對肢體的損傷小,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在護理過程中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聯(lián)系已通過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的患者與其見面交流,通過治愈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解除其心理顧慮,更積極主動的爭取早日康復。
2.4 疼痛護理 按醫(yī)囑在規(guī)定時間給予藥物止痛,并采用視覺與觸覺分散法,對右下肢進行點、按、揉、滾的推拿方式,進行按摩,以及放一些患者喜歡的音樂、戲曲,與患者聊天分散轉(zhuǎn)移注意力,減輕疼痛。牽引結(jié)束后注意下肢保暖,功能鍛煉1周后開始步行鍛煉,增加下肢血液供應,避免或減輕疼痛。
2.5 基礎護理 牽引時給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顧,滿足其需要。鼓勵患者做擴胸、深呼吸、咳嗽等動作,每日2~3次,每次3~5 min,以增進肺功能。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jīng)_洗膀胱的作用,妥善使用便盆與接尿工具,以預防泌尿道感染。每日巡視病室時檢查患者自我護理效果,并給予完善,允許患者最大限度地獨立,滿足自我生活實現(xiàn)的要求,達到身心健康。
2.6 血糖控制與飲食護理 每日嚴密監(jiān)測三餐前后血糖值,并對數(shù)值的變化及時與醫(yī)生溝通,調(diào)節(jié)每餐飲食及降糖藥物的量,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未發(fā)生低血糖或高血糖。
2.7 功能鍛煉 牽引過程中右下肢適當?shù)拇采线\動與鍛煉,抬高患肢呈 45°,停留 1~2min,水平放置2 min,再做踝關節(jié)旋轉(zhuǎn)和足趾屈伸數(shù)次,約2min后,重復上述動作,反復5次,每天鍛煉4~5次〔3〕,幫助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盡量避免下肢血管受壓,減少血栓形成的幾率。對左下肢早期協(xié)助患者做被動的腳趾活動,后轉(zhuǎn)為主動,伸直繃緊腳尖 3~5 s后放松,每次3~5min,每天2~3次。然后活動踝關節(jié),背伸踝關節(jié),每次3~5min,每天3~5次。同時協(xié)助做上肢及腰背肌的鍛煉。骨折愈合良好后,在有保護的情況下鍛煉抬小腿直至抬大腿。最后進行步行鍛煉,每天定時在平地上行走,每次做30min,每日2~3次。運動期間觀察患者雙下肢皮膚顏色、疼痛程度、溫度、動脈搏動情況。
2.8 出院指導 為家屬提供糖尿病患者飲食手冊,確?;颊哒_的飲食。告知家屬禁止患者去濃煙污染環(huán)境,煙堿可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加重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癥,而且會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使家屬了解睡眠的重要性,適當?shù)男菹⒖稍黾訖C體抵抗力,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養(yǎng)成午休的習慣,保證每日至少6 h的睡眠。
〔1〕 魏意,辛海波,郭堅湫,等.經(jīng)皮球囊血管成形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護理[J].上海護理,2010,10(3):70-71
〔2〕 劉麗君,陳紅霞.骨折后行皮膚牽引術的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0,3(6):109-110
〔3〕 黃波,朱彬,盧小玲,等.綜合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護理指導[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1):62-63
(2010-09-03收稿,2011-02-28修回)
中國分類號 R473.6
B
1006-9143(2011)03-0170-02
王 樂(1986-),女,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