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玲
(東營市春暉小學,山東 東營 257000)
識字教育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更是閱讀的基礎、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新課標規(guī)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孩子們大多數(shù)喜歡游戲,喜歡在游戲中表現(xiàn)自己。教師可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如:猜字謎、找朋友、轉風車等形式,這樣可以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既能感受到游戲的樂趣,又能對識字學習興趣盎然,可以說是兩全齊美。
低年級的孩子對圖畫的興趣遠遠高于文字,因此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可恰當?shù)刈寣W生在識字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自己喜歡的圖畫。如教學“跳、拍、拿”等動作詞語,可以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浮現(xiàn)出來,這樣一個個死板的生字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字形也會牢記于心中。所以說讓學生依字作畫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生動有趣地識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一般都配有大量的課文插圖,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這些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教師如果能指導學生結合插圖識字,自然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其實課文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識字,而且能給學生搭建記憶漢字的橋梁,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學生記憶。
低年級學生多數(shù)對兒歌很感興趣,因為兒歌讀起來瑯瑯上口,生動有趣,一旦記住便很難忘記。老師如果在識字教學中注意抓住一些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學“碧”字,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這樣學生不僅覺得易學易記,而且興趣極高。
中國漢字中有很多如“山、石、田、土”這一類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成的文字,這些字與生活中的實物都有許多相似處,所以學習之初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實物圖片后再識記。這樣做是因為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識記。
形聲字總是分兩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稱為意符,表音部分稱為音符。其實形聲字的造字結構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類型:
左形右聲:“請”“跑”“棋”“呀”“理”
右形左聲:“放”“期”“故”“郊”“領”
上形下聲:“芽”“草”“爸”“究”“苞”
此外,還有內形外聲、外形內聲。當然對低年級學生用不著說什么術語,只需要讓學生初步體會就行了。如在教授“抱”字時,教師可讓學生分析字形,學生都知道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扌”,右邊是“包”。讓學生分別讀“包”和“抱”字,知道“包”就代表整個字的讀音。再詢問學生“抱”字為什么是“扌”(因為和手有關)。遇到類似情況都采用此方法,學生便能有所領悟。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和“換一換”等方法去識記更多的類似生字,使他們加深對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的認識,如:跑、泡、炮、袍、咆等,這樣就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從而大大提高了識記生字的效率。
學生都喜歡表現(xiàn)自己,所以我們應該經常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可以隔一段時間就開設一節(jié)專題交流課,可以在班級文化欄里開辟 “識字園地”,鼓勵學生隨時將自己課外識字的成果展示在上面,與大家分享,把一個人認的字變成全班認的字。還可以指導學生辦《識字樂園小報》。如,以“我認識的商標”為主題,要求學生辦一期《識字樂園小報》。要求學生將平時搜集到的關于食品、飲料、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等物品的小商標裁剪好,貼在《識字樂園小報》中,并使畫面美觀、和諧。學生完成后的《識字樂園小報》,則張貼在教室的“學生作品展示欄”里,通過展示、交流,不僅使學生體驗到自主識字的成功感、自豪感,而且使學生在欣賞、交流中感受到識字學習帶來的極大樂趣。
其實識字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識字,我們應該把視角放寬,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在生活中識字。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文字,看一看,認一認,記一記,反復見過幾次,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如學校里教室、辦公室、功能室的名稱牌,學校宣傳櫥窗里的內容。其次,大街上的廣告牌是無處不在的,如果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見字就問、就認的好習慣,那時間久了,學生的識字量就可想而知了。
猜謎語不僅能開發(fā)學生智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一些字的特點去教學生字。如教“傘”字時,出示謎語:一朵花兒真奇怪,晴天家里栽,雨天門外開。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猜出了謎底,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很快記住了這個字。
我國的文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qū)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如,“情、清、晴、睛”這四個生字一起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識記,通過觀察比較,有的學生說:“這四個生字都帶有‘青’,帶‘忄’的是‘情’,帶‘氵’的是‘清’,帶‘日’的是‘晴’,帶‘目’的是‘睛’?!庇械膶W生說:“和心情有關是‘情’,和水有關是‘清’,和太陽有關是‘晴’,和眼睛有關是‘睛’。 ”這樣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歸類,通過比較,增強了識記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區(qū)分形近字。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的。學生記憶生字也是如此。因此,不管什么形式的識字,我們都應注重反復記憶,讓所學的生字多次重現(xiàn)于學生眼前。
國學漢字,歷史悠久,奧妙無窮。我們要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找準學生的興趣結合點,讓學生走進興趣樂園,與悠久的漢字做朋友,變死記為活記,變苦學為樂學,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探索熱情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