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色目詩人雅琥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011-04-01 02:22:07朱仰東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
      關鍵詞:詩歌

      朱仰東

      (1.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元代色目詩人雅琥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朱仰東1,2

      (1.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元代色目詩人雅琥生平資料散見于歷代文人文集中,為稽考其生平,考察其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運用考證的方法在現(xiàn)有文獻基礎上勾勒其生平概況,并利用分類的方法對其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特征做了精當?shù)母爬?。分析認為,雅琥詩歌在元代文壇上確實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研究他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同時探討了雅琥詩歌何以儒化的原因。

      元代;雅琥;詩歌;儒化

      清人顧嗣立在《元詩選》中有言:“有元之興,西北子弟盡為橫經(jīng)。涵養(yǎng)既深,異才并出”。元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少數(shù)民族作家,馬祖常、不忽木、貫云石等都為世人所熟知,游國恩、中國社會科學院、章培恒、袁行霈等分別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也對這些少數(shù)民族作家的詩作多有收錄。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作為杰出民族詩人的雅琥則一直鮮為人知,這位在當時名噪一時的作家,不但所留生平資料很少,我們僅能從少數(shù)文人的記載中略窺一二,而且尤為遺憾的是在當代重要的文學史著中大都失載,其中也包括了各種版本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著,就連鄧紹基先生主編的有著廣泛影響的斷代史《元代文學史》也未曾提起。同時,據(jù)筆者通過中國知網(wǎng)的統(tǒng)計來看,建國以來對雅琥的研究完全處于空白。這對于作家個人而言是一種不幸,在一定意義上對于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而言也是一種悲哀。故而,筆者不揣淺陋,在現(xiàn)有的資料基礎上,盡其所能,為這位“標奇競秀,亦可謂極一時之盛”[1]的杰出民族詩人及其作品作一些簡要梳理,意在引起學界對他的關注,使這位被遺忘的民族詩人進入研究視域,不負這位詩人對元代詩學所付出的努力。

      一、雅琥生平稽考

      關于雅琥,目前資料不多,且大多散見于元人文獻中,只言片語,語焉不詳。今據(jù)《元詩選》二集戊、《元詩紀事》卷17、《元西域人華化考》、《元史·文宗本紀》等相關記載試作鉤沉。雅琥(1284~1345),初名雅古,字正卿,也里可溫人。所謂也里可溫,或稱阿勒可溫、也立喬、耶里可溫等,是蒙古語Erkegü的音譯,意思是“有福緣的人”,或“奉福音之人”[1],是元朝人對基督教教徒和教士的通稱,后也指羅馬天主教。在元朝的公牘中,常以也里可溫與各路諸色人戶并舉,元政府對待也里可溫人戶,同佛、道、答失蠻和儒戶一樣,優(yōu)免差發(fā)徭役。這也就是說雅琥當為基督教教徒,關于這一點,陳垣先生辨別有力,在《元西域人華化考》中,他提供了3條理由:第一,雅古為亞伯拉罕之孫,基督教徒恒以此為名;第二,前人多以可溫人稱雅琥,與稱馬祖常為可溫人同一;第三,元代史書如《元秘書監(jiān)志》載雅琥本名雅古,雅古為也里克溫人。“有此三證,雅琥為基督教世家無疑問矣。”[2]故此,方豪將雅琥收入《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理由全本于陳書。關于雅琥早年的事跡現(xiàn)在難以詳考,在《送吳子高還江夏》詩序中詩人寫道:“庚申春余在江夏,嘗賦詩送子高之沅。庚午,復來會京師,因求偶而還。復作此以餞?!闭f明詩人于元仁宗延祐七年庚申(1320)居住于江夏(今湖北武昌),湖海飄零,未曾入仕。關于他入仕的時間,即何年登進士第,目前有3種說法:第一,至順元年(1330)進士,如王德毅等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即持此說。第二,天歷間進士,源于傅若金所作《憶昔行送雅琥正卿參書南歸》題下注釋:“初名雅古,登天歷第,御筆改雅琥”(《傅和礪詩集》卷3)。第三,泰定元年(1324)進士,根據(jù)《元秘書監(jiān)志》卷10著作佐郎題名:“雅古,賜進士出身……泰定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承事郎上”推定。有學者認為:天歷進士說不能成立,因為文宗天歷時未開科,至順進士說未注明原始出處,可能是由天歷進士說發(fā)展而來的,因為天歷、至順都是文宗年號,至順元年與天歷三年同年,但是天歷三年的進士不能說成至順元年的進士,因此雅琥可以肯定是泰定元年考中進士的[3]。

      入仕之后,雖然一時頗受文宗賞識,御筆改名為“雅琥”,但雅琥的仕途并不如意。據(jù)《元史·文宗本紀》載,至順二年三月雅琥充奎章閣參書,同年三月便遭御史臺彈劾“奎章閣參書雅琥,阿媚奸臣,所為不法,宜罷其職”。貶為靜江路同知,結(jié)合傅若金《憶昔行送雅琥正卿參書南歸》及同一教門著名詩人馬祖?!端脱喷鷧凫o江》詩序中所言:“雅正卿以文學才識遇知于天子,出貳郡治,館閣僚友及京師聲明之士,各欣然為文章以美其行,而請余為之序。”可知,雅琥獲罪實則不然。究其原因,是因為奸臣云云實指泰定宰相倒刺沙烏伯都刺,“文宗嘗惡之,目為奸臣”。雅琥顯系無辜,清代魏源作《元史新編》予以平反。但貶黜給雅琥所帶來的結(jié)果便是居無定所,“正卿嘗家衡鄂”,“他日正卿以親老乞高郵便養(yǎng)”等句看,雅琥曾長期逗留于江淮一帶。由陳旅《送雅古正卿同知福建轉(zhuǎn)運鹽使司事》(《安雅堂集》卷2)、吳師道《送雅琥正卿福建鹽運司同知》(《吳正傳文集》卷8)等詩可知,雅琥此后曾經(jīng)改遷福建鹽運司同知。此外,其他事跡于史不載,也就無從得知。楊鐮先生推測其逝世于至正初年,不知何據(jù)。

      二、取材廣泛的詩歌類型

      雅琥的詩歌僥幸存留下來的并不多,清人顧嗣立《元曲選》二集收雅琥詩集《正卿集》共39首,《元詩別裁集》收其詩3首,實選于前者,另外還有《永樂大典》卷9 763收其軼詩1首,即《七星巖》,共計40首。

      雅琥的詩歌就其內(nèi)容而言,大致不出漢族文人所寫的傳統(tǒng)題材,比如詠史、懷古、游仙、送別、酬唱等等。但因其出自少數(shù)民族作家之手,也別具面目。以詠史懷古詩看,如為人所稱道的《唐宮題葉》:“彩毫將恨付霜紅,恨自綿綿水自東。金屋有關嚴虎豹,玉書無路讬鱗鴻。秋期暗度驚催織,春信潛通誤守宮。莫道銀河消息杳,明年錦樹又西風。”[4]本詩見于孟棨《本事詩》,又見于《青瑣高議》前集卷5、后為魯迅較錄于《唐宋傳奇集》中,主人公名字略有差異,但事跡一樣,都描寫了一個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劉斧《青瑣高議》題解中曾言:“流水,無情也;紅葉,無情也。以無情寓無情,而求有情,終為有情者得之,復與有情者合,信前世所未聞也?!?《青瑣高議》前集卷5)既然“信前世所未聞”,因此其故事本身頗富戲劇性,故而常為歷代文人所歌詠,如南宋詞人張孝祥《滿江紅》詞:“紅葉題詩誰與寄,青樓薄倖空遺跡?!奔词乖谠?也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著名作家都曾以此為題材唱和品評,如盧摯《雙調(diào)·沉醉東風》“重九”中起句:“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要想寫出新意,恐怕很難。但雅琥似乎無意于此,全詩旨在描繪女主人公的情態(tài),通過細微的舉動捕捉微妙的心理變化,將女主人公無奈、愛恨、希望與失望的心緒全都寄托在小小紅葉之上,這一葉落紅已經(jīng)不再是純粹的物象,它連接著宮里與宮外,深刻反映了宮廷對青春年華的幽閉和殘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猶如牛郎和織女之間的那道銀河,女主人公渴望美好愛情而不得。瞿佑《歸田詩話》(卷下)稱“雅正卿有四美人圖詩,惟《御溝流葉》最佳?!?/p>

      又如《汴梁懷古》:“花石崗前麋鹿過,中原秋色動關河。欲詢故國傷心事,忍聽前朝皓齒歌。蔓草有(一作無)風嘶石馬,荊榛無(一作有)月泣銅駝。人間富貴皆如夢,不獨興亡感慨多。”花石綱指北宋末年宋徽宗事。為建“壽山艮岳”,宋徽宗在蘇杭專設應奉局,搜羅奇花異石,用船隊運往東京,連年不絕,號稱“花石綱”。這里象征故都,隨著鼎革異代,昔日的繁華不再,面對斷垣殘壁,作者憂從中來,恍惚中給人以物是人非的歷史興亡感,國之不存,家將何為?富貴榮華也隨雨打風吹去,如夢如幻,整首詩基調(diào)感傷,蒼涼而興味悠長。

      雅琥的游仙詩并不是很多,但寫得非常有特色,并非談玄虛空的游仙詩可比。游仙詩由來已久,三國時期曹操、曹植都有作品傳世,而實開大宗者唯有郭璞,此后唐代李白、曹唐等人以其超脫的人生姿態(tài)偶有涉及,但從整體上而言,已經(jīng)少有問津。就其內(nèi)容而言,歷代游仙詩中無外乎蟬蛻羽化、脫離生死、歌頌神仙境界等主題,特別是游仙與道教融合后,所謂的游仙詩基本上淪為道教宣揚教義的工具,功利性逐漸取代了文學性。雅琥的游仙詩上承郭璞,但因為融合了自己的身世而往往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感,如《擬古寄京師諸知己》。作者首句點出神仙福地之所在,“中天懸高臺,上有仙人家?!狈侨肆膳?已與凡間隔開,然后作者對神仙福地的仙境做了詳細的描摹,“云窗織流月,石磴凌飛霞。簾縈翡翠絲,壁粲芙蓉砂”。幽靜脫俗,仙氣十足,在這樣的仙境中,仙人姿態(tài)悠閑,自由灑脫。如果僅止于此,可謂十足的游仙詩,但作者意不在此而在彼,寫仙人仙境實為寫現(xiàn)實,寫自己。根據(jù)詩中的意思,作者此時正被貶謫在外,念親懷遠,落寞孤寂,“而我抱幽獨,幾年適蠻荊”,“種種履憂患,誰能念伶仃?!爆F(xiàn)實的味道沖淡了游仙的味道,游仙在這里只是徒具形式而已,裹藏著的則是作者一顆游子落魄的靈魂。

      雅琥的送別詩在其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約占全部詩歌的1/2,也受到詩選家的青眼,如《留別凱烈彥卿學士》:“十年帝里共鳴珂,別后悲歡事幾多。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跡染維摩。湘江夜雨生青草,淮海秋風起白波。明日扁舟又南去,天涯相望意如何。”凱烈彥卿即色目人克列拔實,與詩人身世、經(jīng)歷、處境相似,全詩從同僚之誼、別后悲歡寫起,作者淡淡的傷感體現(xiàn)了世事難料的無奈??梢哉f,這是閱世之深后的感喟,參透世事后的體驗。在這些作者寫給朋友和同僚的送別詩中,我們不難覺察其價值的豐富:詩歌體現(xiàn)了作者重情重義、感情真摯的性格,而且從民族的角度看,作為少數(shù)民族詩人,其所送別對象多為漢族友人,其友情超越了民族界限。李春祥先生在談到元代民族融合時有言:“他們(漢族作家)對各民族出身的散曲作家和戲劇作家都能一視同仁而不厚此薄彼,畏兀兒族作家貫云石為《陽春白雪》作序,還有各民族作家之間的酬唱往來,都可以說明民族融合已是必然的歷史趨勢?!盵5]雅琥于此堪為師表。如“客心戀戀不忍發(fā),離歌莫唱《陽關》疊?!?《送御》史王伯循之南臺》)“月漉漉,泥在水。送君歸,幾千里。”(《賦得月漉漉送方叔高作尉江南》)“契闊山川將萬里,飄零歲月又三年?!?《寄南臺御史達兼善二首》)“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禮勤?!?《送趙宗吉編修代祀西岳》)等等,或叮嚀、或祈禱、或祝福、或盼望等,都包含著作者的一番深情厚誼。他的悼亡詩《鄢陵經(jīng)進士李伯昭墓》、閨思詩《大堤曲》、詠物詩《二月梅》都能夠懷揣人情、寄托遙思、發(fā)自心扉、感情真摯,詩歌的傳統(tǒng)題材在一個少數(shù)民族作家筆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拓,雅琥在不景氣的元代詩壇上應當占有一席之地。

      三、“宗唐得古”的藝術風尚

      元人論詩,多崇唐絀宋,主張風雅之義,渾厚之格,詩風溫柔敦厚,虞集有言:“所謂溫柔敦厚之教,習與性成,庶幾學詩之道也?!?虞集《鄭氏毛詩序》)王禮論詩:“古者風俗淳美,民情和厚,故發(fā)于聲詩,雖下至閭閻畎畝,羈夫愁婦,無不由乎衷素,當歌而歌,當怨而怨,其言皆足以動人?!?王禮《魏德基詩序》)雅琥的詩歌主張見于許有壬《至正集》卷73《跋雅琥所藏鮮于伯機詞翰》:“鮮于伯機詩,予知之已四十年。吉甫段君慨言:人知其書,詩則知否相伴。予方自幸在知者之中。而夷陵監(jiān)郡雅琥正卿知之雖晚,愛之甚篤。正卿素言:晉后雖有書,終不能如晉;唐后雖有詩,終不能如唐?!璺呛脛?竊喜因正卿之言,使不知伯機之伴,行皆左袒,且以釋吉甫之慨焉。”由此可知,雅琥論詩實不出“宗唐得古”之藩籬。

      第一,與宋人“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相比,雅琥的詩歌內(nèi)容充沛,現(xiàn)實性很強,確實一掃宋詩之弊,在創(chuàng)作上更趨向于唐人,而不斤斤于“琢句之工”。其詠史詩,能夠做到將主觀之情與客觀事實融合起來,在對歷史的憑吊中抒發(fā)個人感喟,既有情感濃度,又有歷史厚重。如《秦淮謠》:“天險淮南紀,猶隔秦淮水。水上石頭城,城頭更戍兵。如何愛歌舞,坐待韓擒虎。璧月委瓊姿,歡娛能幾時?”全詩圍繞著陳后主耽于歌舞,荒于政務鋪展開去,意在抒寫殆政亡國的道理。全詩平實,脈絡清晰,毫無晦澀之感,雖寫歷史往事,但處處立足現(xiàn)實,引人深思,令人警醒,對于統(tǒng)治者更具有借鑒意義。其游仙詩也往往能夠于仙樂仙境中點破,將現(xiàn)實生活引入進來,在鮮明的對比中表達個人情緒,明寫仙,實寫人,看似浪漫,實為最為深刻的寫實,前引如此,他者也然。如《洛神》:“鄴宮檐瓦似鴛飄,蘭渚鳴鸞去國遙。漫說君王留寶枕,不聞仙子和瓊簫。驚鴻易沒青天月,沉鯉難憑碧海潮。腸斷洛川東去水,野煙汀草共蕭蕭?!弊髡呓璨苤病堵迳褓x》的題意生發(fā)點染,因其題材本身帶有凄艷的色彩,故而其所虛構的仙人仙境也哀婉感傷,尤其是“腸斷洛川東去水,野煙汀草共蕭蕭”句,給人以物是人非的興亡感,以上的確可引曹植為同調(diào)。其寫景詩不多,由于作者身世坎坷,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中難免萌生隱然林泉、遁跡田園之念,但人在江湖,往往并不如意,寫景詠物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對現(xiàn)實人生的思考和焦慮,如《七星巖》:“漓水東邊三四山,何年北斗下人寰?天文暗宅蛟龍窟,地脈潛通虎豹關。碧蘚自封巖徑杳,白云不鎖洞門閑。何時得遂煙霞趣?來此幽棲結(jié)大還。”作者馳騁想象,天上地下,縱橫往復,極盡形容,將七星巖的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何時得遂煙霞趣?來此幽棲結(jié)大還?!蹦┞?lián)點題,道出了作者意欲歸隱的念頭,如果聯(lián)系作者遠謫在外的實際,此句不無深意,但作者寫來韻味悠長,非有相同經(jīng)歷者不能道也。雅琥詩歌無論題材取向大小,都非不食人間煙火般肅穆;相反,處處都閃現(xiàn)著社會現(xiàn)實人生的影子,體現(xiàn)著作者自己的評判與思考,淡淡寫來,娓娓生動,這點在剛走出宋詩桎梏的元代文壇難能可貴。

      第二,詩風剛健有力,渾厚天成。元代詩歌就其風格而言往往給人纖弱秾縟有余,而剛健不足的感受,衡量其他詩人倒無不可,但之于雅琥似乎應當別論。雅琥雖有清麗柔美小詩,但總體而言往往以豪放為主,比如《題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圖>》,起句“開元天子奮神武,一矢功成定寰宇”,大處著筆,格調(diào)不凡,總括出唐明皇于亂世力挽乾坤的魄力,以下諸聯(lián)依次寫李隆基誅滅韋氏及其黨羽,姚崇以“馬前十論”獲得重用等等,氣勢磅礴,筆走龍蛇,也突出了畫家周昉畫技之高妙,能夠再現(xiàn)昔日唐明皇神姿,但作者詩意陡轉(zhuǎn),以“君不見”三字引出一代英主晚年荒淫失政,“天寶年來事事非,宮中行樂晝游稀”,結(jié)果釀成安史之禍,國家隆盛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可憐野鹿銜花去,猶向樽前按舞衣”。今昔對比,轉(zhuǎn)合跌宕,大起大落,欲抑先揚,整首詩前者雄武后者悲愴,巨大的張力無疑給人以劈頭棒喝之功效。再如《送趙宗吉編修代祀西岳》:“北上函香去,西南致禮勤。蜀山千丈雪,秦嶺萬重云。驛騎鳴金勒,宮袍粲錦文。白頭抱關吏,自羨識終軍”,將路途艱難與對朋友的勉勵結(jié)合起來,意氣奮發(fā),格調(diào)高亢,能于逆境中健筆出之,道人所不能道或不敢道,頗能見其胸襟之大,詩史上并不多見。檢索唐詩,唯有王勃、高適、王維等人與之并列,如此來看雅琥為其后昆也不為過。明代胡應麟《詩藪外編》卷6《論元詩》除馬祖常外,對雅琥褒揚頗多,尤其對其《送趙秉彝親迎江夏之官臨川》一詩贊賞有加,稱其“句格莊嚴,詞藻瑰麗,上接大歷、元和之軌,下開正德、嘉靖之途?!盵6]其著眼點也正在于此,這在明人看不起元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氣中實為罕見。

      第三,明快易懂,饒有民歌風味。周紹祖《西域文化名人志》“雅琥”條中說雅琥之詩“內(nèi)容比較廣泛充實,歌調(diào)明快流暢,富有民歌風味”[7]。莊星華《歷代少數(shù)民族詩詞曲選》中也評其詩帶有民歌體的特點,清新自然,頗有風味[8]。從民歌中汲取養(yǎng)料并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確是雅琥詩歌的一大特點。應該說,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源頭本自于民間,《詩經(jīng)》中的國風大多數(shù)采自田間地頭,漢魏樂府、南北朝詩壇中民歌都占有相當?shù)臄?shù)量;正因為民歌不加修飾、雕飾天然、率口而歌,故而明白如話、質(zhì)樸自然,很多優(yōu)秀的詩人從中獲益匪淺,唐代李白、白居易、柳宗元等都有仿效民歌的優(yōu)秀作品傳世。雅琥“宗唐”,但不泥于唐,能于唐人詩歌中領悟到“真詩在民間”(李夢陽《詩集自序》)的道理,在當時宗唐學唐詩人中可謂佼佼者,就此一點,也當大書特書。比如《大堤曲》:“郎家大堤上,妾住橫塘曲。年少結(jié)新歡,離別豈所欲。日日望郎歸,門前春草綠。嫁時雙明珠,系妾紅羅襦。纂制遠游履,愿諧比目魚。路長不可數(shù),搔首空踟躕。”《大堤曲》本樂府西曲歌名,相和歌辭,內(nèi)容多寫男女愛情。雅琥的這首《大堤曲》同樣沒有超脫傳統(tǒng)題材,但寫得同樣明快清新,將少女戀愛、離別、思念、渴盼等諸多心理變化刻畫的細膩生動,如果與南朝民歌中的《西洲曲》、《子夜歌》等加以比較,不難看出雅琥之詩有臨摹之痕,甚至有些句子也徑直拈自于前人,但作者能夠為我所用,依境組合,貼切自然,已非生硬拼湊者可比,可見作者高妙。其他如《秦淮謠》、《賦得月漉漉送方叔高作尉江南》等都是作者虛心學習民歌創(chuàng)作完成的優(yōu)秀篇章。顧嗣立《寒廳詩話》中將其與逎賢、余闕、泰不華等人并稱,同為新聲艷體,“并逞才華,極一時之盛”,確為肯綮之言。

      合而論之,雅琥在“宗唐得古”實踐中,其詩歌內(nèi)容因為重視寫實性,所以也就基本上擺脫了無病呻吟、為文造情的不良習氣,重新恢復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詩風上也一掃宋詩由于過分講究法度而造成的幾近骫骳之病,以剛健有力的氣勢為當時的文壇注入了新的活力;虛心學習民歌,抒發(fā)真情實感,質(zhì)樸自然,也防止了堆砌典故炫耀學問,粉飾空虛故作高深的弊端。雅琥的詩歌創(chuàng)作力所能及地實踐了他的主張。

      四、宗教意味的缺失

      需要說明的是,雅琥的詩歌與漢族文人詩歌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這就是說,作為色目詩人,雅琥的詩歌當中的民族成分難以辨別;同時從宗教信仰看,色目人信仰天主教,宗教文化對于人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雅琥詩歌中看不到這些,正如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雅琥”條中不無感嘆地寫道:“可惜元代也里克溫詩人沒有留下帶有宗教氣味的詩句,令人浩嘆!”[9]蕩然無存的宗教意味,之于漢族文人詩歌并不足奇,但之于民族作家來說倒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實際上,雅琥并非孤例。這是因為元代社會暗流涌動,儒家獨尊之局面已經(jīng)日落西山,但從本質(zhì)上看仍然屬于封建社會之一環(huán),治國仍然離不開儒家。盡管靠著鐵騎及驍勇滅金攻宋,但是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每一次由比較野蠻的民族所進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礙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摧毀了大批的生產(chǎn)力。但是在長期的征服中,比較野蠻的征服者,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得不適應征服后存在的比較高的‘經(jīng)濟情況’;他們被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還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語言?!盵10]雖然元蒙的勢力范圍擴及全國甚至世界其他地域,但起自草原的文明與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農(nóng)耕文明之間的沖突并未隨著一個朝代的覆亡而終止。妄圖變良田為牧場無疑于癡人說夢,宋子貞《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云:“自太祖西征之后,倉廩府庫,無斗粟尺帛,而中使別迭等僉言,雖得漢人,亦無所用,不若盡去之,使草木暢茂以為牧地。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廣,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為耳,何名無用哉!’”一些對于中原文明知之甚深的統(tǒng)治者意識到儒家文化的摧之彌堅,如要真能一統(tǒng)江山,儒家作為治國理念是不可舍棄的,比如耶律楚材,《元史》本傳云:“夏人禪巴沁以善造弓見之于帝,因自矜曰:‘國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制器者必用良弓,守成者必用儒臣,非積數(shù)十年殆未易成也?!备C闊臺即位,耶律楚材“時時進說‘周孔之教’,且謂‘天下雖得之馬上,不可以馬上治’,上深以為然。”(《湛然居士文集》卷1《和李世榮韻》)在其推薦下,漢儒陳時可、趙昉等人充十路征收課稅錢糧,儒學治國的成效使窩闊臺意識到“周孔之禮”、“圣賢之言”的重要,尊儒隆孔,封孔子后裔為衍圣公,宣布“孔子之道,垂憲萬世,為有國家者所為崇?!薄霸d百年,上自朝廷內(nèi)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之士,以通經(jīng)能文顯著當世者彬彬焉,眾矣?!?《元史》卷189)兩種文化的撞擊最終以草原文化的敗北而收場。“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已經(jīng)經(jīng)過數(shù)代儒者的完善與改造,成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的有效工具,它有著極強的穩(wěn)定性、向心力和完善而縝密的思想體系?!盵11]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不少少數(shù)民族在東漸過程中心態(tài)也漸趨漢化,蕭啟慶有言:“蒙古、色目文士經(jīng)由姻緣、師生、座主與同年、同僚的關系與漢族士大夫形成了一個超越族群的社會網(wǎng)絡。在文化生活方面,蒙古、色目文士則透過唱酬、雅集、游宴、書畫品題而參與漢族士人文化活動的主流”(《元朝多族文士圈的形式初探》)。由是元代詩壇成為一個包容性最為廣泛的詩壇,詩人籍貫星羅棋布,有回鶻、西夏、吐蕃等等,甚至廣被康里、克列、拂林、大食等數(shù)十個歐亞種族,涵蓋了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等四大族群。

      “民族融合的社會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也造成了一種漢文化的氣氛,這是更有影響力、更為內(nèi)在的輻射。這樣的環(huán)境,使少數(shù)民族成員在不自覺中受到感染并接受其同化?!盵12]所以在2種文化的撞擊過程中,雅琥自身的民族文化經(jīng)過儒學的改造、浸透,逐漸淡化是很自然的事情,這表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基督教色彩漸為儒學元素所替代,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意識的一部分,并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五、結(jié) 語

      作為一個色目詩人,雅琥在元代文壇上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受到后代文人的贊譽。但是由于其留下來的生平資料很少,加之其詩歌散見于后代文獻當中,所以,一度為近現(xiàn)代以來治文學史者所忽略。于是也就將雅琥置于一個極為尷尬的處境中:贊譽肯定與冷落忽視。實際上,雅琥的成就值得我們關注,其詩學思想、人生態(tài)度及其對儒學的傳播、民族詩學的接受等等,都應當深入挖掘,其意義不僅僅止于文學本身,特定的時代、民族、宗教等諸多元素的介入決定其價值的豐富。對于這樣一位作家,我們沒有理由忽視他。原因在于少數(shù)民族作家進行漢族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就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蘊。

      [1] 馬建春.元代東遷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 陳 垣.元西域人華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楊 鐮.元詩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4] 顧嗣立.元曲選[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 李春祥.元人雜劇反映元代民族關系的幾個問題[J].河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7(2):20-25.

      [6] 胡應麟.詩藪外編[M].山東:齊魯書社,1997.

      [7] 周紹祖.西域文化名人志[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8] 莊星華.歷代少數(shù)民族詩詞曲選[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9] 方 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0]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 趙嘉麒,范學新.論哈薩克族思想家不忽木父子對儒學的貢獻[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1):120-123.

      [12] 楊泉良.少數(shù)民族作家元曲創(chuàng)作繁榮的原因[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7(2):92-94.

      Semu poetYahu in Yuan Dynasty and his poetry

      ZHU Yang-dong1,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handongNo rmalUniversity,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2.School of Humanties and Science,YiliNo rmalUniversity,Yining 835000,Xinjiang,China)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Semu poet Yahu in YuanDynasty can be seen in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author in thispaper investigates hispersonal infor mation and creation of hispopetry.W ith the help of these data,the paper classifi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eotry and has found that theywere of high quality at that time.The paper,at last,discusses the reasonswhy hispeotry have the features of Confucianis m.

      Yuan Dynasty;Yahu;poetry;Confucianism

      I222.7

      A

      1671-6248(2011)02-0092-06

      2010-12-24

      朱仰東(1979-),男,山東鄆城人,伊犁師范學院講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詩歌
      詩歌不除外
      馬元詩歌10首
      河北畫報(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0
      詩歌寫作怎樣學?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52
      詩歌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每一個“遠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詩歌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2
      跟著詩歌暢游道里
      金橋(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2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詩歌論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
      邵东县| 兰考县| 宁国市| 安顺市| 新龙县| 镇赉县| 曲沃县| 吉安市| 贵州省| 绥滨县| 安化县| 永顺县| 桃源县| 贺州市| 江达县| 禄劝| 忻城县| 犍为县| 盖州市| 苍南县| 确山县| 衡东县| 大厂| 大港区| 江城| 洛南县| 定结县| 师宗县| 措美县| 平乡县| 沿河| 安康市| 武威市| 神木县| 礼泉县| 会理县| 古蔺县| 同江市| 堆龙德庆县| 曲松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