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紹麗
肺不張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癥,明確病因對其治療效果極為重要。肺不張包括阻塞性肺不張、壓縮性肺不張、反射性肺不張、瘢痕性肺不張等,從X線形態(tài)上分為一側性全肺不張、大葉性肺不張、段性肺不張等。盡管有關肺不張的檢查方法較多,但確定病因仍較困難,且臨床上常常出現誤診。目前纖支鏡的診斷價值最高,且可進行輔助治療。我們就我院從2003~2009年對經X線、CT檢查為肺不張,但病因不明,治療效果不佳者68例經纖支鏡觀察及活檢、刷檢明確診斷病因的病例資料分析如下。
本組男45例,占66.18%;女23例,占33.82%。年齡≤35歲16例,占23.53%;~45歲14例,占20.59%;~59歲20例,占29.41%;≥60歲18例,占26.47%。
咳嗽46例,占67.65%;胸痛13例,占19.12%;痰中帶血絲24例,占35.29%;咯血30例,占44.12%;胸悶5例,占7.35%;胸痛8例,占11.76%;發(fā)熱7例,占10.29%。
本組患者均經X線和CT檢查,其中典型肺不張52例,占76.47%;非典型肺不張16例,占23.53%,肺不張伴有塊狀陰影22例,其中右側17例、左側5例。
68例中首診誤診33例,誤診率48.53%,其中誤診為肺炎17例、結核性胸膜炎2例、浸潤型肺結核8例、慢性支氣管炎并感染6例。
分別采用活檢、刷檢取組織。對重癥及有危險因素的患者采取謹慎的措施。如檢查前用藥及檢查過程中給予監(jiān)護,局部麻醉充分,活檢前后均用腎上腺素局部處理,無一例出現并發(fā)癥。經病理檢查,肺癌中以鱗癌最多,20例(52.63%);小細胞癌次之,12例(31.58%),腺癌5例(13.16%)。本組結核18例,占第2位(26.47%),與黏膜充血水腫有關,其中右側多于左側,尤以右中葉、右上葉占多數。中青年組以結核、炎癥為主。老年組以肺癌占絕大多數,故此老年組肺不張若無特殊禁忌證者都應列為纖支鏡常規(guī)檢查。
腫瘤引起肺不張37例(54.41%),結核18例(26.47%),炎癥9例(13.24%),燒傷1例(1.47%),痰栓2例(2.94%),氣管異物1例(1.47%)。
中年組以腫瘤和結核較多,而青年組以結核和炎癥居多,老年組以肺癌占絕大多數。
右肺不張39例(57.35%),其中右上肺13例、中葉21例、下葉5例。左肺不張29例,其中上葉19例、下葉9例、全肺不張1例。
癌性肺不張多表現為菜花狀、結節(jié)狀及息肉樣,向管壁浸潤,管腔狹窄。結核所致肺不張多表現管腔充血水腫明顯,有糜爛、潰瘍、干酪樣、顆粒狀改變,炎癥所致肺不張各表現管腔黏膜充血水腫,膿性分泌物。
本組患者中,腫瘤居首位占54.41%,老年人以肺癌占絕大多數,中年人以腫瘤、結核為主,年青人以結核、炎癥為主。右肺不張占57.35%,以右肺中葉不張最多見[1],肺癌所致肺不張一般鏡下多表現為菜花狀、結節(jié)狀及息肉樣改變,向管壁浸潤,表面有水腫,壞死組織,活檢時觸之易出血。本組結核所致肺不張表現為黏膜充血、腫脹,上附著結節(jié)狀、顆粒狀物,可見干酪樣壞死,觸之不易出血,表現有潰瘍面7例,有炎性浸潤3例,致管口狹窄6例,與肺癌難以鏡下鑒別,需活檢后病理確診。本組炎癥所致肺不張大部分鏡下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增厚、有膿性分泌物。肺癌引起肺不張發(fā)病部位以右中葉多,其次為右上葉、右下葉,肺炎及結核引起肺不張也以右中葉居多[2]。我們分析右肺不張多見于中葉原因可能與其特殊解剖位置有關,右中葉開口細、位置高,與右主支氣管銳角相交,引流不暢,易使分泌物阻塞,且異物容易進入,中葉開口周圍有3組淋巴結分布,當炎癥刺激后局部淋巴結腫大,壓迫支氣管導致管腔狹窄,分泌物堵塞,潴留不易排出,多數文獻報道肺不張病因常見腫瘤,其次為炎癥[3]。我組資料數據顯示結核位居第二,考慮與近年結核病發(fā)病率增長,結核菌耐藥菌株增多,一些合并炎癥感染所致肺不張,經抗感染治療好轉而未及時行纖支鏡檢查等因素有關。
纖支鏡檢查是明確肺不張病因的主要手段,一旦胸部X線檢查或CT發(fā)現肺不張的患者[3],要及時行纖支鏡檢查,特別是年齡大的有相對禁忌證者,也可在充分準備下采用快速纖支鏡檢查,有助于確定病因,急性肺不張多見于手術后所致,經纖支鏡檢查并吸引后很快復張,在治療肺不張中有重要價值,異物所致肺不張,經纖支鏡檢查并鉗取也是解決異物的主要方法。但有些患者對其纖支鏡檢查認識不清不接受,還需我們醫(yī)務工作者積極宣傳普及。
[1] 陳向東,范金福.185例肺不張纖支鏡檢查結果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2,7(3):85.
[2] 黎教武,李衛(wèi)雄,王貴謙,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在肺不張病因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12(4):17-18.
[3] 董央慶,李略.CT正常的痰血病例纖支鏡檢查43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