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半髖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
李毅
目的 探討半髖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7月采用半髖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21例。采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骨水泥半髖置換治療。結果 1例術后出現消化道感染,1例術后出現肺部感染,經治療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均獲隨訪,全部愈合,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均獲得傷前的功能和生活質量。結論 半髖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可以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加重、提高生活質量,術前積極處理內科疾患有利于術后康復。
人工股骨頭;轉子間骨折;手術;高齡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多見的創(chuàng)傷類型,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其發(fā)生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內科疾病。理想的治療方法應該迅速有效固定骨折,減輕或消除疼痛,達到早期活動的目的。高齡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內固定穩(wěn)定性可能不夠,近年部分學者主張進行關節(jié)置換。我院2006年8月~2010年7月收治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21例,采用半髖置換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本組共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齡76~89歲,平均年齡81歲;依據Evans分型:I型0例,II型3例,III型7例,IV型6例,V型5例。其中陳舊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延遲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內科疾病,其中以心、腦、肺低蛋白血癥等內科疾患為主,合并2種以上內科疾病患者8例。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對內科疾患進行綜合評估和處理,改善心、腦、肺等器官的功能,控制血壓、血糖,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
在連續(xù)硬膜外腔麻醉下,患者側臥手術臺,常規(guī)消毒鋪巾,取髖關節(jié)后外側切口,逐層切開顯露,充分顯露右股骨轉子間部位兩骨折端,術中發(fā)現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骨質密度減低,遠端向外上方移位,近端呈粉碎性骨折。常規(guī)復位股骨大轉子骨折塊,選用1.2mm魯克氏鋼絲經肌腱附麗部固定,小轉子復位后,選用雙股1.2mm魯克氏鋼絲分別經肌腱附麗上下部固定,遠骨折端復位后,選用1.2mm魯克氏鋼絲經股外側肌肌腱附麗部固定。發(fā)現骨折復位滿意,穩(wěn)定性可靠后,延長股骨近端切口至右髖部后外側,逐層切開顯露,充分顯露髖關節(jié),暴露關節(jié)囊,T形切開,脫位股骨頭,常規(guī)行股骨頸切骨,開槽擴髓,股骨髓腔內植入塞子,植入適當型號骨水泥假體柄,選用適當長度球頭,復位活動關節(jié),骨折端及假體穩(wěn)定性良好。髖關節(jié)內收、外展、內旋、外旋等各方向活動度良好。慶大鹽水反復沖洗傷口,置管引流,逐層關閉切口。術中假體的選擇情況是新鮮骨折原則上使用普通假體柄,陳舊性骨折原則上使用粗隆型假體柄。
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3~7d,24~48h拔管,3周后扶拐下床活動。
1例術后出現消化道感染,1例術后出現肺部感染,經治療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均獲隨訪,全部愈合,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均獲得傷前的功能和生活質量。術后拍片提示股骨轉子間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假體位置良好。
轉子間骨折是引起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具有較高的骨折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1-2]。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骨折的類型、治療方式及骨折復位、內固定的質量密切相關。其常見并發(fā)癥有骨折后制動所致并發(fā)癥、感染、骨折不愈合、深靜脈血栓等。高齡及伴發(fā)癥是轉子間骨折患者死亡的決定因素。如何防止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骨科醫(yī)生面臨的難題和挑戰(zhàn)。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鋼板結合加壓螺釘固定技術逐漸成熟,隨著DHS系統(tǒng)開發(fā)成功,該固定方式迅速在全球普及;上世紀90年代,經髓內固定逐漸成熟,隨后回顧性研究發(fā)現,DHS系統(tǒng)及髓內固定系統(tǒng)對于穩(wěn)定性骨折可以取得滿意療效,但對于不穩(wěn)性骨折,常常固定失敗,而關節(jié)置換技術已經成熟并標準化,部分學者做了大量艱苦的探索,采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治療高齡轉子間骨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對于高齡轉子間骨折,患者骨質疏松,骨折后骨折粉碎而且復雜,固定復雜且不易穩(wěn)定,而人工關節(jié)置換具有穩(wěn)定性好、下地早、功能恢復好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高齡轉子間粉碎性骨折、內固定失敗的翻修、合并髖關節(jié)嚴重疾病的轉子間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等。
本組患者平均年齡81歲,其中陳舊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延遲愈合2例,考慮患者傷前的生活質量和功能,全身狀況好,盡早施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
本組中有19例為新鮮骨折,2例為陳舊性骨折,平均年齡大,大部分患者骨質疏松,骨折呈粉碎性,在手術時先復位骨折,采用1.2mm魯克式鋼絲經肌腱附麗部固定,變復雜骨折為簡單骨折,同時骨折先復位固定,再使用骨水泥粘連,確保骨折塊不再移位,增加了骨折及假體的穩(wěn)定性。本組2例陳舊性骨折延遲愈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經人工關節(jié)置換后,較快恢復了關節(jié)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
術中假體的選擇則根據骨折的情況決定,新鮮骨折原則上使用普通假體柄,陳舊性骨折原則上使用粗隆型假體柄。新鮮骨折,即使是復雜的粉碎性骨折,通過軟組織軟夾板的應力作用,大多可以復位,復位后又可以使用骨水泥重建股骨距。而陳舊性骨折不便于復位,使用粗隆型假體柄便于固定大粗隆,粗隆型假體柄已經重建了股骨距,又便于重建髖關節(jié)的外展功能[3]。
高齡的股骨轉子間骨折經臨床評估后,選擇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治療,可有效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加重,提高傷后生存率或生活質量,術前積極處理和糾正內科疾患,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1] Haidukewych GJ, Israel TA, Berry DJ.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interth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 J Bone Joint surg(Am),2001,83-A(5):643-650.
[2] 張保中.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進展[J].當代醫(yī)學,2002,8(1):49-52.
[3] 廖震,盧志峰,謝美兆,等.帶大、小粗隆人工股骨頭置換的高齡股骨粗隆骨折18例臨床觀察 [J].中醫(yī)藥導報,2005,11(10):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32
642350 四川省安岳中醫(yī)院骨2科(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