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簡論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合作

      2011-04-03 12:22:15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1年6期
      關鍵詞:博物館圖書館資源

      梅 琦

      (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100102)

      借著美術館的空間展示,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憑著收藏齊全的宣傳畫等資源走出了校園。無獨有偶,有著豐富和特別的館藏資源的其他圖書館,或與博物館、美術館積極合作,或尋找機會,蓄勢而發(fā),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區(qū)縣圖書館、美術館為了開展工作,甚至合二為一。如位于上海長寧區(qū)的劉海粟美術館就與長寧圖書館合并,整合雙方資源共同輻射長三角。

      美術館又稱藝術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與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共同組成了博物館的三大類型。圖書館、博物館在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合-分的過程。在資源共享的今天,種種跡象預示著圖書館與博物館強強聯(lián)手、互惠合作,旨在雙贏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1 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作的必要性

      1.1 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獨立化、專業(yè)化的社會分工是人類文明走向工業(yè)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工業(yè)化的高度發(fā)展又帶動了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空前繁榮,尤其是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出現(xiàn)消除了信息傳遞的時空障礙,社會分工的獨立性被打破,原本孤立分散的社會體系不斷交匯融合,信息交流、知識共享勢不可擋,全球的發(fā)展進入信息化階段。在這種背景下,要想在社會的發(fā)展中贏得一席之地,各自為政、固步自封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顯得舉步艱難。無論是圖書館還是博物館,單靠一己之力遠不能滿足大眾對信息的多元需求,而順應潮流,利用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整合資源,交流合作,共同為社會服務,共享服務成果是雙方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1.2 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國民眾生活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帶動并提升了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圖書館和博物館逐漸成為人們經常光顧的機構,成為人們文化休閑的重要場所,成為人們接受教育的第二課堂。

      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權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建設發(fā)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文化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明確了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xiàn)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這一方面給圖書館、博物館的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圖書館、博物館聯(lián)手合作,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契機。

      1.3 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接收信息、交流溝通的方式?;ヂ?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縮短了時空差距,平面設計、三維空間設計、卡通制作、電子音像等技術以一種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多維體驗的全新方式向人們展示著五彩繽紛的信息世界。單一的傳統(tǒng)型“文字閱讀”與新型的“圖像閱讀”、“視聽閱讀”、“空間閱讀”、“網(wǎng)絡閱讀”等并存。正因為如此,博物館的直觀展示的功能優(yōu)勢日益凸顯,博物館數(shù)量迅速增長?!笆晃濉逼陂g我國的博物館以每年100個以上的速度增長。全國各類博物館從1949年建國時的24座已發(fā)展至現(xiàn)今3000多個。圖書館與博物館同樣承擔著信息傳遞、文化教育的重任,如果無視技術發(fā)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固守著傳統(tǒng)的單一的文字閱讀類型,就不能全面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1.4 拓展圖書館服務方式的需要

      圖書館總是盡可能地向讀者呈現(xiàn)多種服務方式。閱讀類型的多元化發(fā)展為圖書館拓展服務提供了良機。展示服務向來是圖書館的輔助功能。隨著傳統(tǒng)的文字交流服務方式的日漸成熟,新型的閱讀方式的日漸形成,展覽應該成為圖書館突破傳統(tǒng)思維、發(fā)展新型服務方式的重點。展覽是一種開放型的服務方式,這種方式不僅順應了讀者的要求,也是圖書館本身解放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及時反映時代發(fā)展的動向,是我們開發(fā)新思路,拓展新方法的最有效途徑。

      1.5 提高館藏資源使用率的需要

      很多圖書館除了收藏文獻資料,因為歷史的原因或傳統(tǒng)的收藏方式,還藏有大量的展示性作品以及珍本、善本、金石、手稿、地方志等特藏資源。如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就有大量的文革招貼畫、單頁畫、民間木版年畫和連環(huán)畫。這些資源,一是載體形式不便流通,二是資料本身珍貴,所以長年以來收藏成了一種無奈和惟一的選擇?,F(xiàn)在展覽事業(yè)的方興未艾為我們開發(fā)這些資源提供了機會,使得我們有可能將這些資源展示給廣大讀者。與博物館合作,不僅使得圖書館本身的文獻資源和特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使圖書館其他相關的文獻得到更深層次的開發(fā)。

      正因如此,國外一直重視圖書館的展覽功能。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均有很好的展廳。在我國新建的圖書館和改建擴建的圖書館都十分重視展廳部分。而不具備展覽條件的圖書館面對蓬勃發(fā)展的展覽事業(yè),與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具備展覽條件的單位合作是當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合作的可能性

      圖書館與博物館在功能、歷史發(fā)展和資源方面都存在共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人們往往將兩者相提并論,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合作完全可能。

      2.1 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作的功能基礎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現(xiàn)代圖書館收藏的資料包括:圖書、手稿、電影片、幻燈片、照片、磁帶等等。由于圖書館擁有容易得到的情報和便于傳遞情報的手段,又由于它能為不同年齡的社會公眾提供指導性、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觀察和視聽的原始資料,因而它在現(xiàn)代社會組織中起著重要作用……”;“現(xiàn)代博物館是征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的實物,并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國際博覽協(xié)會對博物館更是定義為:一座常設機構,為公益而經營,用種種方法以達成保存、研究和提升精神價值的目的。特別是為公眾娛樂和教育而展示具有文化價值的對象和標本。公共圖書館和檔案館只要擁有常設展覽室,均可視為具有博物館功能。

      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共性一目了然。首先,兩者同屬文化教育部門,都是信息資源機構,都具有信息保存、傳播和社會教育的功能;其次,圖書館與博物館有著共同的服務對象——社會公眾。傳播文化科技信息、提供文化科技服務是它們共有的社會屬性。盡管在傳播內容和方式上有所區(qū)別,但都具備社會教育功能,雖說博物館側重展覽,圖書館側重流通,但即便博物館自己也承認圖書館具有一定的展覽功能。所以,利用博物館的空間發(fā)展圖書館的展覽功能,既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也充實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同時又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精神需求,三方受惠的合作是再理想不過的事。

      2.2 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作的歷史基礎

      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合作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博物館最初的發(fā)展與圖書館密不可分,因為圖書館在我國起步較早,在博物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圖博合一、一館兩用是當時常見的形態(tài)。如湖南圖書館在1904年創(chuàng)辦時就名為湖南圖書館兼教育博物館。成立于1909年的云南省立圖書館在1910年即籌辦博物館,1911年改名為云南圖書博物館,此為圖博合一的典型。此外,山東省立圖書館、陜西省立第一圖書館、安徽省立圖書館、江西公立圖書館等都在館內設立了博物館的相關部門,實為一館兩用。所以說圖書館在我國博物館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功不可沒。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進步,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博物館逐漸從圖書館分離出來,與檔案館形成我國三大文化機構,但隨后博物館的發(fā)展和影響一直落后于圖書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迅速融入國際社會,同時全球的發(fā)展使得社會又走向大融合。博物館因為其開放的服務方式,特有的展示空間,與時代發(fā)展背景相吻合,正以強勁的勢頭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而圖書館也可以再次順應時代的要求,與博物館并肩合作,發(fā)展新型的一館兩用。

      2.3 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作的資源基礎

      圖書館與博物館的資源具有互補性。圖書館重在收藏文獻,博物館重在收藏實物,但這兩種資源在為公眾傳遞信息過程中缺一不可。如果把藏品看作點,那么藏書則是線,點線結合才能形成一個整體。博物館藏品的展覽需要圖書館文獻的支撐與配合,將觀眾的感官感受系統(tǒng)地串聯(lián)起來,向理性延伸,形成對某一主題完整而深刻的理解;而光憑閱讀文字,沒有身臨其境的直接感受,沒有面對面的感性交流,知識就顯得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圖書館與博物館的資源合作為大眾呈現(xiàn)出一個廣闊的視野與深刻的理論相結合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梢姡且驗閮烧吒髯圆煌氖詹靥攸c,才具備了取長補短,整合資源的基礎。另外,博物館本身并不能囊括所有相關的實物載體,圖書館也同時藏有豐富的有價值的物品,這些物品極大地補充和完善了博物館的展覽內容。

      圖書館與博物館的資源合作最終受益者是大眾,是信息的接收者。這樣的合作是藏以致用的最好詮釋。

      3 圖書館與博物館合作的內容

      3.1 空間合作

      這是一個“索取”的過程,指圖書館利用博物館的空間直接舉辦展覽。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所參與的設計展覽就是一個很好的空間合作范例。很多圖書館都具備這樣的收藏條件。珍本、善本、孤本、連環(huán)畫、手稿、地方志等特別收藏,既可被視為知識信息的文獻載體,也可視為包含歷史信息、文化藝術信息的實物載體,可以直接展出。但目前大部分圖書館沒有足夠的展示空間,可謂“巧婦難為無鍋之炊”,只有利用合作、租借等多種形式向博物館“索取”空間,直接或參與展覽,把圖書館的展覽業(yè)務延伸到博物館去,才能真正發(fā)揮圖書館特藏的價值。

      3.2 文獻合作

      這是一個“給予”的過程,指圖書館主動、積極配合博物館的展覽。博物館以收藏、展覽實物載體為主,雖然他們不存在展覽空間的問題,但單一的實物展覽為大眾提供的知識是簡單、零散和感性的,要轉化成為理性的知識必須有系統(tǒng)的文獻、充足的展覽資料支撐。圖書館可以發(fā)揮其優(yōu)勢,利用豐富的文獻資源為博物館的展覽提供各種文獻服務,以加深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另外,現(xiàn)在的展覽形式與內容也日趨多樣化,如面對“美院教師成就展”這樣一個主題,不僅需要提供教師的作品,還要直接展出教師的作品出版物;既包括作品展,又包括文獻展。圖書館與博物館必須聯(lián)手合作,才能推出一個完整全面的展示。

      3.3 網(wǎng)絡合作

      這是一個“共享”的過程。數(shù)字技術的應用,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使我們不再局限于實際空間,還可以把目光轉向無限可能的虛擬空間。博物館、圖書館的虛擬化,為展示信息資源、檢索數(shù)據(jù)、傳遞資訊提供了一個全新高效的途徑,但各自為政的虛擬空間顯然與信息網(wǎng)絡化的共享社會相沖突。

      新技術的出現(xiàn)不僅為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博物館與博物館之間,更為圖書館與博物館之間的信息優(yōu)化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圖書館與博物館開放彼此的網(wǎng)絡空間,建立統(tǒng)一的平臺,不但可以避免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財力資源在數(shù)據(jù)庫建設方面的重復浪費,還可以使雙方擁有更加全面、廣泛、系統(tǒng)的信息資源;對用戶來說則可迅速實現(xiàn)從文字到實體,從讀到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等全方位、多途徑的閱讀、欣賞、體驗。

      網(wǎng)絡合作是圖書館全面有效提升服務的最近途徑,有著最為廣泛的發(fā)展前景。

      3.4 人員合作

      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服務的多元化需要復合型人才,圖書館、博物館本身又是文化信息的集中地,需要圖書館學、情報學、博物館學、計算機、外語等多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圖書館要開拓展覽事業(yè),必須熟悉博物館學知識,培養(yǎng)專業(yè)的策展人員,而這正是博物館的人才優(yōu)勢,他們在展覽的選題、策劃、設計、布展、宣傳等方面有著一系列正規(guī)化操作技能;與此同時圖書館在文獻的整理、分編、開發(fā)、數(shù)據(jù)處理、網(wǎng)絡建設方面可謂技高一籌,可以協(xié)助博物館建設藏品數(shù)據(jù)。雙方工作人員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到提高,走向全面發(fā)展。

      人員的合作實為其他合作的基礎,因為無論什么合作都離不開“人”這個因素。人員合作的和諧完善為其他合作提供了保障。

      普通文獻的收藏和利用是圖書館常規(guī)化的工作,具有普遍性的意義,而那些長期封存在圖書館的特藏則是等待發(fā)光的寶藏,是圖書館樹立其自身形象、突出其社會地位的獨特品牌。這些寶藏封存一天,就失去一天的光彩,也就失去一天的存在價值。一個開放型的圖書館意味著所有資源的全面開放,我們敞開圖書館的大門,不僅要讓大眾從外面進來,同時也要把我們的寶藏放出去;不僅要留住圖書館的傳統(tǒng)讀者,還要吸收和發(fā)展不同類型的新型用戶。圖書館主動尋求與博物館的合作,是立足于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1]黃少明.我國早期“圖博合一”的圖書館[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4).

      [2]劉家真.我國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資源整合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3).

      [3]王世偉.關于創(chuàng)辦圖書館專業(yè)博物館芻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3).

      [4]李 瑋.試論公共圖書館大型展覽的發(fā)展策略[J].新世紀圖書館 ,2010,(1).

      [5]林?;?從信息學角度對我國博物館和圖書館所做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6]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7]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0/c_121062605.htm.

      [8]http://www.news365.com.cn/wxpd/sh/cn/200804/t20080403_1819120.htm.

      [9]http://news.163.com/11/0222/08/6TG1D0RS00014JB6.html.

      猜你喜歡
      博物館圖書館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資源回收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飛躍圖書館
      露天博物館
      去圖書館
      博物館
      隆德县| 沾益县| 淮北市| 大悟县| 西藏| 调兵山市| 台江县| 东平县| 凌源市| 峡江县| 安平县| 江阴市| 沙坪坝区| 疏勒县| 抚远县| 宜黄县| 东乡县| 崇文区| 丰都县| 云霄县| 南丹县| 广宗县| 张家口市| 聂拉木县| 保定市| 松滋市| 焉耆| 汉川市| 丁青县| 甘孜县| 南岸区| 渝中区| 乌兰县| 潮安县| 明溪县| 隆林| 麟游县| 深圳市| 新竹市| 锡林郭勒盟|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