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男性話語視野下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亞筆下的維納斯

      2011-04-07 21:57:01周維貴
      關(guān)鍵詞:維納斯莎士比亞理性

      杜 平,周維貴

      (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南充 637009)

      男性話語視野下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亞筆下的維納斯

      杜 平,周維貴

      (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南充 637009)

      《維納斯與阿董尼》是莎士比亞年輕時創(chuàng)作的兩首長詩之一。詩中維納斯的形象一直備受評論家和讀者的爭議。表面上,莎士比亞顛覆了傳統(tǒng)愛情詩歌對男女角色的定位,塑造了一個積極追求愛情的女性形象,但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維納斯仍是作者以男性中心的視角對女性所作的不公正建構(gòu),這一形象既體現(xiàn)了男性對女性獻身精神和女性貞節(jié)的雙重要求,也體現(xiàn)了男性在情欲與理性之間的兩難選擇。

      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董尼》;理性;秩序;二元主義

      莎士比亞的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董尼》取材于奧維德《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記載的一則神話故事。莎士比亞用精巧的比喻、瑰麗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嬌艷奔放、充滿肉欲的女性形象——愛神維納斯。作品問世以后,讀者及評論家對這一形象的評價褒貶不一,爭論的焦點之一即在維納斯的“肉欲”上。有論者抨擊維納斯耽于肉欲、濫用感情,如米勒認為:“在維納斯的世界里,理性無立足之地,因為理性會控制無節(jié)制的肉欲享受。”[1]也有論者認為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對人性的張揚、對禁欲主義的批判,如國內(nèi)學者李偉民所言:“在褪去了神性的維納斯的人間之戀中,莎士比亞張揚了人性,將人性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在‘愛’與‘美’中表現(xiàn)出來,將愛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并賦予‘真’的人性以崇高的地位?!保?]就長詩本身來說,其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固然不及莎氏的戲劇,但“這首……長詩,倒是有些像一個勤奮的藝術(shù)家隨身帶著的速寫本,為他貯存日后用得到的許多寫作素材?!保?]20柯勒律治在談到莎氏的兩首長詩時也指出:“我認為,從這些詩歌可以推測,……那時促使詩人轉(zhuǎn)向戲劇創(chuàng)作的那種偉大本能已經(jīng)悄悄地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產(chǎn)生作用……”[4]因此,要全面了解莎士比亞的藝術(shù),對這個“速寫本”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性別的錯置

      縱觀全詩,愛神維納斯對阿董尼的求愛是大膽的、直接的、充滿肉欲的。詩的開篇,維納斯即以誘惑者的姿態(tài)向阿董尼許諾:“假如你賞我這面子,作為回報,/你將要領(lǐng)會一千個香甜的訣竅。”①本文采用的《維納斯與阿董尼》的譯文均引自方平的譯著,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英文原文參見莎士比亞《長短詩集》,錢兆明注釋,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5]43維納斯鼓動如簧的妙舌,極力勸說阿董尼抓住時機嘗味送上門的珍饈,儼然傳統(tǒng)愛情詩中的男性追求者。然而,作為愛神對立者的阿董尼卻始終不發(fā)一語,他的緘默一直持續(xù)到詩歌的第185行。阿董尼只厭惡地說了一句,“呸,談什么愛,/太陽燒灼我的臉,我一定要走開!”[5]52之后,他沉默不語,直到第373行才再啟朱唇。從全詩的謀篇來看,阿董尼處于失語者的地位,他的失語與維納斯的滔滔不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與傳統(tǒng)愛情故事中男性占據(jù)絕對主動地位的情形背道而馳。阿董尼的失語反襯了維納斯的強勢地位。

      對于維納斯的強勢,阿董尼極其厭惡,卻無計可施。莎士比亞在刻畫阿董尼這一形象時,似乎有意將他女性化。面對維納斯大膽的求愛,他羞得滿臉通紅,而維納斯則用淚泉“去澆熄他腮幫上少女似的燃燒”[5]45。在勸說阿董尼時,維納斯也采用了一些情詩中“及時行樂”的主題,“別錯過了良機,享受要趁現(xiàn)時;/美,豈能任它消耗在自身內(nèi)?/好花兒要不是趕著良辰里采,/眼看那落花就在泥土里埋”[5]49。這一主題也出現(xiàn)在略晚于莎氏的赫立克(Robert Herrick,1591—1674)和馬伏爾(Andrew Marvel,1621—1678)的詩歌中。其中馬伏爾的《致他的嬌羞的女友》影響甚大。不同之處在于,在莎氏的長詩中,作為男性的阿董尼變成了嬌羞的一方,而“男性求愛者鼓吹‘抓住今天,及時行樂’時所采取的傳統(tǒng)論據(jù)卻由咄咄逼人的女性求愛者表達出來”[6]。同時,維納斯的一系列說教可視為閱歷豐富的長者對年輕人進行的人生教育,其使用的論據(jù)和語言也多表現(xiàn)出男性化的特點。她述說著愛情的輕盈、繁育的天職和男人的本能,甚至阿董尼的馬與一匹母馬私奔也被維納斯拿來作為及時行樂的生動教材。維納斯承擔了傳統(tǒng)文學里由男性來完成的角色任務(wù),而阿董尼面對強勢的她卻只能“嬌羞”地予以回絕。莎士比亞在描述維納斯的求愛時,用“餓鷹”(empty eagle)來形容維納斯,并多次將阿董尼比作“犧牲”(prey),維納斯的強勢地位可見一斑。

      在身體語言上,維納斯也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動性。維納斯將阿董尼“拉(pluck)下了坐騎”[5]43,用手臂“抱下了嫩苗似的少年”[5]44,“把他推倒……控制了他的體力”[5]44。他像鳥兒纏在一面網(wǎng)里似地落進她的臂彎。癡情的維納斯用雙臂將他圈囿,阿董尼掙扎著想要脫身,此時維納斯“那百合般的手指,就逐一鎖攏”[5]54。維納斯握住阿董尼的手,“一朵百合在雪砌的牢房關(guān)押,又好比象牙在一圈玉環(huán)里鑲嵌——”[5]62,詩中阿董尼被維納斯圈囿關(guān)押,處于被征服者的地位。維納斯還用花園的意象來隱喻自己的身體,以勸說阿董尼享用花園里的一切。阿董尼表面上可隨意占有這個花園,實則處于被軟禁的狀態(tài)。維納斯期望用身體征服阿董尼,讓他作自己的小鹿。在她的步步緊逼之下,阿董尼“象一頭野鳥,給朝晚訓練得馴服了”[5]73,“她的嘴是征服者,他是她的俘虜”[5]72。阿董尼以自己年紀尚青為由請求維納斯打消對他的愛念。但是早在詩歌的第127行,維納斯已經(jīng)表明:“你誘人的唇上,柔嫩的春意顯示/你還沒成熟,卻已很可以嘗味”[5]49。自生自滅是阿董尼的愿心,但在強勢的維納斯之前,他的請求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死后他也沒能逃脫維納斯的控制。阿董尼化成一株紅白相間的花,而維納斯“折斷了花莖,有一滴滴綠色汁水/從孔眼滴出來,她看作淌下的眼淚”[5]107。維納斯摘花的行為與前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采花”意象相呼應(yīng),這滴下的淚水正是對維納斯霸權(quán)的控訴。

      莎士比亞生活的伊麗莎白時代,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在婚戀方面有一定的主動權(quán)。但這一時期的婚戀習俗并不允許女子主動追求男子,更別說像維納斯一樣引誘甚至強迫男子,事實上“奧維德和伊麗莎白時代詩歌中的女性往往都受到引誘,一定程度上還遭受脅迫——修辭上的語言脅迫與身體上的強暴脅迫之間的差別微乎其微……”[6]。伊麗莎白時期的詩歌中女性往往是男性引誘和脅迫的對象,比如《魯克利斯受辱記》中的魯克利斯以及馬洛的《多情的牧羊人致情人》。從表面上看,莎士比亞顛覆了傳統(tǒng)愛情詩歌中的男女角色定位,塑造了一個積極追求愛情的女性形象。

      二、理性與情欲的沖突

      在《維納斯與阿董尼》中,維納斯的專橫和阿董尼的無助只是長詩的表層敘述,通讀全詩還可以發(fā)現(xiàn)文本之內(nèi)的深層敘述。被比作鮮花的阿董尼固然可理解為美的化身,但他還可被解讀為理性的化身。和奧維德筆下的阿董尼不同,莎士比亞刻畫的阿董尼對愛神的求愛深感厭惡。面對維納斯燃燒的激情,阿董尼基本上保持著一種理性的姿態(tài)。維納斯用各種借口勸其享受愛情,阿董尼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愛,我并不恨,恨的是你這一套……說是為了‘繁殖’,嘿,少見的托詞!/那是理智做鴇母,淫欲在放肆!”[5]86“別稱它愛吧,愛已逃到天邊,/下界淌汗的淫欲,強占它名義——”[5]86隨后阿董尼明確指出了愛情與肉欲的天壤之別:

      愛給予安慰,像雨過天青的麗日

      肉欲的終局:艷陽天卷來了暴風。

      愛情的春泉常保清新,源源不止;

      肉欲的夏還沒過半,已來了嚴冬。

      愛情不會飽饜,肉欲從不享盡天年;

      愛情是一片真理,肉欲是謊話一篇。[5]86

      年輕的阿董尼對維納斯的求愛不屑一顧,認為她的愛只是毫無理性的淫欲,她的說教只是為達目的編造的謊言。詩中多次提到維納斯欲壑難填、毫無理智,她已嘗過阿董尼嘴唇的美味,但“但任憑多少,她的欲壑也難填滿”[5]72,“她聽憑盲目的熱情亂搞胡鬧……把理智趕走,把什么都拋在腦后,/再不管赧顏、害羞,把名聲全丟”[5]73。維納斯正是在盲目的情欲驅(qū)使下,一步一步地將阿董尼逼向最后的妥協(xié)。

      相對于緘默的阿董尼,維納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但她的形象也具有傳統(tǒng)作品中女性多愁善感、柔弱易變的性格特征。她一忽兒哭哭啼啼,一忽兒嬌嗔怒顏,一忽兒夸耀自己曾把戰(zhàn)神俘虜,一忽兒贊美阿董尼舉世無雙。在諸多理由皆告失敗的情況下,無奈的愛神假裝暈倒過去,無知的阿董尼被狡黠的愛后欺騙,吻了她的嘴。欲望一旦決堤,維納斯再也不知收斂。她得知阿董尼次日將把野豬追殺時,扭著他倒在地上,使他跌在她的肚子上。但是“他雖然騎在她身上,可不把她策動;/比坦塔勒斯還要受罪:她的遭遇——/緊抱住一座樂園,卻享不到半點樂趣”[5]75。這一猥褻場景充分暴露出維納斯充滿肉欲的內(nèi)心世界。次日當有征兆暗示阿董尼可能遇難時,維納斯焦急得就像乳頭脹痛的母鹿,“這個喻體使得讀者同情可憐的母鹿與麑鹿,因此避免讀者對維納斯的動物性欲望做出敵對判斷”[6]。維納斯一時失了主見,失魂落魄地詛咒了死神,可一發(fā)現(xiàn)希望的曙光,她又開始為自己的詛咒開脫,將責任推給野豬。在親眼目睹阿董尼的罹難后,她又在嫉妒心支配下詛咒起世間的愛情來。這種行為特征表明“在用理性控制反應(yīng)上,維納斯并不比一個嬰孩強……脆弱的維納斯正如一個老婦人,急切地希望在年輕愛人的臂彎里恢復自己的青春”[8]。從這些細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維納斯這一形象仍然是戴著有色眼鏡的男性作家對女性的不公正的建構(gòu)。

      相對于非理性的維納斯,阿董尼是理智的。他不聽維納斯的勸告,固執(zhí)地去追殺兇猛的野豬而不是捕獵兔子、狐貍這類膽怯的動物,這是男性對勇敢和力量的追求,符合傳統(tǒng)作品中作家對男性的建構(gòu)。斯特賴特貝格爾即指出“阿董尼的行為體現(xiàn)了受訓的青少年熱衷于為實現(xiàn)具有男子氣概的崇高理想而做的相應(yīng)準備。維納斯所提供的只是誘惑——不只是欲望的誘惑,也有疏于責任的誘惑……”[9]維納斯曾用戰(zhàn)神的例子游說阿董尼,說戰(zhàn)神為贏得她的歡心,掛起了自己的鋼槍、盾與盔。維納斯所代表的情欲使得戰(zhàn)神疏于自己的責任,“把我的床幃做軍營,玉臂做戰(zhàn)地”[5]48。這既是對軍營和戰(zhàn)地的戲謔,也是對男性責任的背離。與戰(zhàn)神不同的是,阿董尼并未受到誘惑,仍然期望去追捕野豬以考驗自己的男子氣概。

      阿董尼在詩中多次被與太陽相提并論。維納斯將阿董尼的眼睛看作地上的太陽,她自己“處身于天上地下、兩重太陽的中央!”[5]53在詩的后半部分,維納斯向太陽神發(fā)話:“啊,你輝煌的、一切光明的主神……如今有個凡人,他只吸人母的奶,/卻能借給你光明,像別人向你借貸?!保?]90在這些詩行中,阿董尼的美“被視作為造物提供持續(xù)能量的太陽,詩歌開篇將太陽‘紫紅的面孔’與阿董尼的‘紅顏’相比,后文維納斯又稱贊阿董尼為更偉大的太陽”[10],“萬物因他的光芒而生”[11]。一再與“太陽”意象產(chǎn)生聯(lián)系,說明阿董尼除了代表著‘美’,還隱喻著理性,因為太陽神在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是光明與真理的化身,尼采就將希臘的理性精神稱為“日神精神”。在詩歌末尾,阿董尼的死令維納斯哀嘆:“隨著他,‘美’被殺害了;/‘美’死了,黑暗的渾沌隨之而來了”[5]98。黑暗的渾沌(black chaos)這一意象的原型是太初混沌,它標示著一種無序、去結(jié)構(gòu)的狀態(tài)。阿董尼的死能喚回這種無序的狀態(tài),是因為阿董尼是大自然“從天上盜來了神圣的模型”[5]82鑄成的,神圣的模型代表著秩序,而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理性與秩序本就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西方人對秩序的生成有不同的理解,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觀點:“秩序源于宇宙法則;秩序來自神或上帝的啟示;秩序的根據(jù)在于人之本性;秩序基于知識(技術(shù))的運用。但是,其內(nèi)在的淵源卻都是理性——盡管他們對理性的理解有所不同”[12]。柏拉圖認為人的理性可以駕馭他的欲望,而亞里士多德將人稱為“理性的動物”更是將理性提到一種絕對的主體地位。自古希臘開始,理性就常常被認為是通往知識和秩序的道路,不論這種知識是關(guān)于宇宙的、神的、人自身的或者科學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批判禁欲主義,但理性本身不是他們的靶子,他們只是重新認識了人本身。米勒指出:“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道德信條而言,理智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保?]作為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亞在《麥克白》、《李爾王》等劇作里即揭示了理性缺失、物欲橫行的慘痛后果,他對阿董尼這一“神圣的模型”所做的藝術(shù)處理也表明了他對理性與秩序的親密關(guān)系的確認。

      阿董尼這一形象被莎士比亞賦予了理性的衛(wèi)道士色彩,而維納斯則被塑造成追求肉欲的女性形象。阿董尼的遇難表面上看是因為野豬的兇悍,從更深的層面上看則是理性在肉欲面前的毀滅。在長詩的最后,阿董尼的死被維納斯解釋為野豬不經(jīng)意間的傷害。她認為野豬原是想親吻他,然而“不料那長牙,卻刺入了他的鼠蹊”[5]104。她自己甚至承認,“假使我的牙,也生得象那頭野豬,/我承認我還沒吻他,先就把他殺戮”[5]104。維納斯的推測進一步表明了肉欲的盲目性和破壞性,而這種毀滅性的肉欲“至少在詩的開篇,……也是維納斯的本性之一”[13]。因此,阿董尼的死也象征了理性在強大的肉欲面前所遭遇的最后失敗。

      三、二元話語模式下的女性

      阿董尼與維納斯的較量隱喻著理性與肉欲的沖突,這與西方思維模式中典型的二元主義思想(dual-ism)密切相關(guān)。二元主義定義是“一種異化形式的區(qū)分,其中權(quán)力通過確立一個次要的、他者的層面這種方式來解釋和建構(gòu)差異”[14],它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是傾向于將世界分裂為不同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dualistic opposition),比如男性和女性,理性與情感,精神與肉體,文化與自然等。在這些二元結(jié)構(gòu)中,一方處于支配的地位,另一方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這種權(quán)力邏輯割裂了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將兩者生硬地對立起來。在男性/女性這一二元結(jié)構(gòu)中,男性支配女性,男性被認為是理性、重精神的,而女性則是感性、重肉體的。同時,男性還被認為是社會性的,而女性由于其生理特征及生育功能常被認為是自然屬性高于社會屬性的造物,文學傳統(tǒng)中女性與自然也經(jīng)常被聯(lián)系起來,互為隱喻。

      莎士比亞筆下的維納斯也是基于男性/女性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的女性建構(gòu)。她被刻畫成耽于肉欲的女性形象,成為女性自然屬性的化身。例如,維納斯將自己的身體喻為一座花園,其間有各種不同的地景形態(tài),被喻為小鹿的男性阿董尼可以隨意享受這一花園?;▓@的意象象征了生養(yǎng)萬物的自然,其富足則代表了豐饒的繁殖能力。維納斯勸說阿董尼行樂時列舉的理由之一即是“繁育的需要”:“種子爆出了種子,麗質(zhì)傳下麗質(zhì),/你出生了又把孩子生出,那是天職。/為什么你該取滋養(yǎng)于天地的繁育——/要不是天地以你的繁育為滋養(yǎng)?/按照大自然的法則你就該生育……”[5]51維納斯此處用“自然的大道理”規(guī)勸阿董尼,將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代言人的地位,但阿董尼對維納斯的論述不置可否。阿董尼對“繁育”的冷淡實際上是對自然法則的藐視,他追捕野豬體現(xiàn)了男性對其社會屬性的堅守。他一口回絕了維納斯提出的翌日相聚的請求,告之他打算“跟他的幾個朋友,去把野豬追殺”[5]74。之后他再次提到“朋友在等我”[5]82,他“不僅僅被他的朋友等待,一定程度上也被期待能加入他們中去:成為基于一種持久追求的男性階層的一員”[15],這表明了男子對獲得男性社會認同的期望及其對社會屬性的追求。

      作為愛欲的化身,維納斯更多地代表著激情與欲望。長詩中阿董尼的馬與一匹騍馬私奔,維納斯借此來證明自己求愛的合理性,并勸說阿董尼向自己的馬學習,“我真心誠意地請求你:要學他的樣,/享受送上來的機會吧,聰明的孩子;/就算我不響,他給你做出了榜樣”[5]64。在維納斯看來,滿足情欲天經(jīng)地義,乃人的本能的體現(xiàn)。維納斯將自己降低到動物的層次,以動物性來勸導富于理性的阿董尼,這本身即說明了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地位之別。她甚至斥責阿董尼:“啐,你這沒有生命,光掛著/好看的畫圖……光是看著/象個人,但決不是女人所生養(yǎng);/堂堂男子漢的相貌,但決非男人,/因為他們不用教,也懂得親吻?!保?]54維納斯的話外之意即阿董尼來源于傾向于自然屬性的女性,理應(yīng)擁抱其自然性的一面,即滿足肉欲的需要。通過維納斯這一形象可以看出,在男性/女性這對二元結(jié)構(gòu)中,男性被認為其社會屬性高于自然屬性,而女性則恰好相反,因此男性相對女性而言在地位上享有絕對優(yōu)勢,有權(quán)要求女性溫順、賢良、忠貞。男性作家往往在文學作品中贊美那些純真貞潔的理想女性形象,對失貞女或悍婦形象極盡貶抑之能事,莎劇《馴悍記》中的凱瑟麗娜即是典型的例證。

      阿董尼死后,維納斯痛哭流涕、悲痛欲絕,心灰意冷地飛回巴福斯,“把莽莽塵寰拋得遠”,并打算“不再把本相顯露:將從此隱休”[5]108,顯示出了對愛情的專一和忠貞。前文維納斯還夸耀曾將戰(zhàn)神俘虜,最后卻由充滿肉欲的誘惑者變成了“在其靈魂里找到了升華了的天使,一個神圣的維納斯”[13]。這種前后不一的深層原因何在?

      莎士比亞對維納斯的刻畫離不開奧維德文本的敘述限制,同時也受到近代早期英國社會大文本的影響。當時圈地運動的深入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壯大。亨利八世宗教改革運動之后,禁欲主義和傳統(tǒng)的婚戀習俗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婚姻和繁育得到了新教倫理的重視和肯定。天主教性倫理所提倡的獨身主義制度遭到否定,婚姻在擺脫天主教的束縛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婚姻制度向世俗化邁進了很大一步。因而,伊麗莎白時代“以宣揚性愛和肉欲為重要內(nèi)容的資產(chǎn)階級文化,不但使古典的‘及時行樂’思想在英國復活,而且使英國伊麗莎白時代的道德社會經(jīng)歷著劇烈變化。其明顯標志是破‘禁’立‘縱’,即打破中古世紀基督教的禁欲觀,確立體現(xiàn)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縱欲觀。”[16]受此社會變革的影響,自由婚姻、未婚先孕及婚外性行為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人文主義作家順應(yīng)時代的潮流,期望將人性從禁欲主義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然而,應(yīng)當指出的是,新教倫理仍然保存了天主教神學理論所強調(diào)的“生殖”功能和“忠誠”的規(guī)范[17]。也就是說,婚姻并沒有成為男女雙方基于平等自愿原則的私事,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主要責任仍然是繁衍子嗣、克盡婦道。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新教的婚姻家庭觀仍然建立在女性低劣論這一圣經(jīng)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之上——這與天主教沒有什么兩樣?!保?7]二元主義話語所建構(gòu)的男尊女卑思想在英國社會中仍然根深蒂固,男性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仍然掌握著穩(wěn)固的話語權(quán)。因此,莎士比亞筆下的維納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伊麗莎白時代道德社會的復雜性。一方面,維納斯代表了男性在渴望擺脫天主教性倫理束縛上的強烈要求;另一方面,維納斯所強調(diào)的“繁育”及其“隱休”實為天主教婚姻觀對女性家庭責任的權(quán)利主張。維納斯作為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神和美之神,一直受到文人的追捧與仰慕,年輕的莎士比亞也不例外。長詩中的敘述者對維納斯的態(tài)度飄忽不定,贊美之情與嘲諷之意夾雜混合。這種愛恨交織的心態(tài)本身折射出了男性作者對維納斯的基本態(tài)度。維納斯的理性缺失受到了作者的嘲諷,但作者對維納斯展現(xiàn)的情欲又表露出渴慕的情愫。維納斯的熱情主動體現(xiàn)了男性對女性獻身精神的幻想,是男性對情欲追求的間接表達??梢哉f,維納斯的形象既反映了男性作者希望打破禁欲主義的束縛,又反映了二元主義話語對女性的不公正建構(gòu)。維納斯形象中包含的矛盾之處生動反映了處在情欲和理性的夾縫中的男性的復雜心態(tài)。

      四、結(jié)語

      通過對《維納斯與阿董尼》中維納斯形象的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維納斯仍是作者從男性視角對女性所做的男性中心式的塑造,維納斯象征著與理性爭鋒相對的情欲,這是西方傳統(tǒng)的二元主義思維模式對女性的不公正建構(gòu)。維納斯的情欲也是男性的“欲”,維納斯的“霸權(quán)”也是男性霸權(quán)的體現(xiàn)。維納斯的形象既體現(xiàn)了男性對女性獻身精神和女性貞節(jié)的雙重要求,也體現(xiàn)了男性在情欲追求和理性崇尚兩者間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真實情感。

      [1]MILLER Robert P.Venus,Adonis,and the Horses[J].ELH,1952(4):249 -264.

      [2]李偉民.莎士比亞的長詩《維納斯與阿董尼》與女性主義視角[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5):52-56.

      [3]方平.年青的莎士比亞和他的第一篇長詩:論《維納斯與阿董尼》[M]∥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都尼.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20.

      [4]COLERIDGE Samuel Taylor.Selections from Biographia Literaria[M]∥ CRITICISM.The Major Statement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75:321-344.

      [5]沙士比亞.維納斯與阿董尼[M].方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6]BATE Jonathan.Sexual Perversity in Venus and Adonis[J].The Yearbook of English Studies,1993(23):80 -92.

      [7]FLETCHER Loraine.Animal Rites:A Reading of Venus and Adonis[J].Critical Survey,2005(3):1 -14.

      [8]WILLIAMSGordon.The Coming of Age of Shakespeare’s Adonis[J].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83(4):769 -776.

      [9]STREITBERGERW R.Ideal Conduct in Venus and Adonis[J].Shakespeare Quarterly,1975(3):285-291.

      [10]HAMILTON A C.Venus and Adonis[J].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1961(1):1 -15.

      [11]YOCH James J.The Eye of Venus:Shakespeare’s Erotic landscape[J].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1980(1):59 -71.

      [12]沈湘平.理性與秩序:在人學的視野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3]ASALSHeather.Venus and Adonis:The Education of a Goddess[J].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1973(1):31 -51.

      [14]PLUMWOOD Val.Feminism and the Mastery of Natur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42.

      [15]SHOHET Lauren.Shakespeare’s Eager Adonis[J].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2002(1):85 -102.

      [16]劉永濤.對英國伊麗莎白時代婚姻社會的分析和思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110-113,109.

      [17]林中澤.16世紀新教婚姻與性愛觀評析[J].世界歷史,1997(4):67-73.

      Female Character in M ale Discourse——On Shakespeare’s Venus

      DU Ping,ZHOUWei-g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637009,China)

      Venus in Venus and Adonis,one of young Shakespeare’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has been treated as a contentious figure by critics and readers.Ostensibly Shakespeare subverted the traditional stereotype of gender roles and created a female character aggressively wooing the person of her heart,but a scrutiny of the poem reveals that Venus typically reflects the prejudiced androcentric construction of femininity.The image of Venus indicatesmen’s requirements for both female sacrifice and chastity;it also clarifiesmen’s paradoxical attitudes towards sexuality and ration.

      Shakespeare;Venus and Adonis;ration;order;dualism

      I052

      A

      1004-1710(2011)06-0096-05

      2011-04-12

      杜平(1964-),男,四川成都人,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與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林漫宙]

      猜你喜歡
      維納斯莎士比亞理性
      “維納斯”小像新理論
      英語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44
      莎士比亞(素描)
      當代人(2022年3期)2022-03-30 01:28:46
      向威廉·莎士比亞致敬
      當代維納斯的誕生
      優(yōu)雅(2018年6期)2018-05-29 05:31:08
      有朝氣、有活力,給人十足的驚艷 Mcintosh MA6700、Sonus Faber 維納斯簽名版套裝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曹雪芹》:如同斷臂維納斯
      小說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2
      “本轉(zhuǎn)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選譯30首
      理性的回歸
      汽車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唐河县| 呼伦贝尔市| 佛山市| 临猗县| 保靖县| 镇宁| 宕昌县| 绥中县| 无极县| 上饶市| 凤台县| 延川县| 秦皇岛市| 泰顺县| 永州市| 黔西县| 盐池县| 叶城县| 区。| 隆尧县| 武宣县| 华亭县| 库车县| 潮安县| 巴南区| 清远市| 天气| 永靖县| 巨野县| 嘉鱼县| 松阳县| 溧阳市| 沙雅县| 来安县| 沾益县| 孝昌县| 泰兴市| 丰原市| 浏阳市| 海林市|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