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娟
(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政府蔬菜辦公室 321017)
盧淑芳 陳加多
(磐安縣蔬菜技術推廣站)
山露菜是生長在高山的一種天然野生蔬菜,為多年生宿根植物,學名掌葉蜂斗菜,別名老山芹、金石子、水斗菜。山露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zhì),常食具有調(diào)節(jié)生理機能、降脂等功效,能增強機體的腸胃蠕動和免疫功能,是天然的綠色保健食品;其主食部分為葉柄,鮮炒味似西芹。磐安山區(qū)很適宜山露菜生長,我們在磐安縣安文鎮(zhèn)開展規(guī)?;a(chǎn)試驗并示范推廣,鮮品經(jīng)保鮮加工為罐頭食品后遠銷日本,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2007~2009年累計推廣面積333.3hm2,山露菜采收后種植單季水稻,實行水旱輪作有助于減輕病蟲害發(fā)生。山露菜的示范推廣使磐安山區(qū)冬閑田得到開發(fā)利用,增加了山區(qū)農(nóng)民收入,現(xiàn)將山露菜-單季晚稻高產(chǎn)高效種植模式介紹如下。
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有機質(zhì)豐富,無“三廢”污染,交通便利,海拔300~600m的沙質(zhì)壤土。
山露菜在上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種植,6月上旬~6月下旬采收;晚稻于5月中旬播種,6月下旬~7月上旬種植,10月中下旬采收。
(1)由于山露菜較耐寒,在我縣山區(qū)能正常越冬,可充分利用冬閑田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chǎn)出率。(2)該模式糧菜結合,季節(jié)安排比較緊湊,熟制搭配比較合理,又實行了水旱輪作,有利于減少土傳病害的發(fā)生,病蟲害發(fā)生較輕,有利于作物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
山露菜 667m2產(chǎn)量 2000~3000kg,667m2產(chǎn)值2400~3600元,凈收入1950~3150元;單季晚稻667m2產(chǎn)量 500~600kg,667m2產(chǎn)值 900~1080 元,凈收入650~830元;合計667m2產(chǎn)值3300~4680元,凈收入2600~3980元。
5.1.1 整地筑畦 栽植大田要求深耕,并施足基肥,筑畦寬(連溝)110cm、溝深 20~25cm。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667m2施欄肥等有機肥1500kg、鈣鎂磷肥50kg,畦中間開溝施入后覆土。
5.1.2 適期栽種 應選擇肥大、無病害的肉質(zhì)根莖作種栽,667m2用種栽 100kg, 按每 2~3個節(jié) 10~15cm切為1段,備好種栽。適宜栽植時間在10月中旬~11月初,盡量早栽,太遲不利于地下母根莖的冬前生長,影響翌年地下根莖的萌發(fā)及產(chǎn)量。每畦種植2行,株距35~40cm,栽種完成后用稻草或山草等覆蓋畦面,以利安全越冬。
5.1.3 田間管理 (1)合理追肥:待春季氣溫回升后應立即進行追肥,一般追肥2~3次,第1次在3月下旬,此時氣溫逐漸升高,地上開始生長,667m2施用過磷酸鈣15kg、碳銨20kg,混合后離植株15cm處穴施,以利分蘗、壯苗、齊苗,為提高產(chǎn)量打下基礎;第2次在4月下旬,667m2施復合肥20kg;第3次在5月中旬,667m2施復合肥25kg,以利地上部分葉柄生長。具體視植株長勢酌情增加或減少施肥次數(shù)與數(shù)量。(2)適時松土培土:生長前期結合追肥要進行中耕松土1~2次,第1次松土在新芽出土長葉后進行;第2次在出現(xiàn)分蘗、植株高10cm左右,可結合追肥時進行,并將畦溝內(nèi)的浮土培到莖葉基部。(3)及時排灌:山露菜在生長期間既怕旱又怕漬,在5~6月份雨季要注意開溝排水,整個生育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濕濕,做到畦面不積水,干旱時可于傍晚或凌晨前灌跑馬水。
5.1.4 病蟲害防治 山露菜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枯萎病、蚜蟲、金龜子、小地老虎等。炭疽病在4月下旬~5月上旬開始發(fā)生,老葉先開始發(fā)病,可先剪除病葉,然后再噴藥防治,可選用80%大生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5月上旬溫度升高、土壤濕度大時枯萎病發(fā)病較重,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可選用使百克1000倍液、50%多霉靈500~700倍液澆灌防治。蚜蟲可選用10%一遍凈2000倍液、20%好年冬1000倍液防治。金龜子幼蟲結合人工捕捉,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
5.1.5 及時采收 當植株高度達60cm以上時,在6月上旬~6月底前及時分批采收。采收后的葉柄按長短標準分類分級、分批捆扎好出售。
5.2.1 選用良種 以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為前提,選擇抗性好、適應性廣、生育期適中、株型好的品種,本地多選用兩優(yōu)培九、兩優(yōu)363、中浙優(yōu)1號、中浙優(yōu)2號等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品種。
5.2.2 秧田準備 選擇土質(zhì)松軟肥沃,雜草較少,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的地塊。秧板要先進行冬耕曬垡,有條件的施入農(nóng)家肥或土雜肥,結合做秧板時施入。秧田要燥耕燥做,下層土塊大些,上層小些,做成上糊下松的半旱通氣秧田。做平秧板,達到平、軟、細,以利土壤通氣。秧板不積水,防止秧苗被燙死或淹死。秧田平整后,再施入碳銨和過磷酸鈣,然后進水耥平秧板待播。
5.2.3 及時播栽 播種前精選種子,并進行藥劑浸種處理。可用25%施百克2mL兌水3~4kg浸種2~3kg,浸種時間為12~24h,每667m2大田用種量 1kg左右。于5月20日前播種,7月上旬前移栽,10月中旬收獲。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是獲得高產(chǎn)的基礎。雜交稻種植密度 21cm×18cm,667m2插 1.2萬~1.5萬叢,落田苗3.5萬~4.2萬株,移栽時秧苗要帶藥帶肥淺水插秧。
5.2.4 科學施肥 在山露菜收獲后及時清場、翻耕,掏去山露菜地下根,留好種苗。由于種植山露菜時施用了較多的農(nóng)家肥,且部分山露菜秸稈還田,土壤肥力較高,因此單季晚稻可適當減少氮肥用量。每667m2施碳銨30kg加過磷酸鈣15kg作基肥,移栽后7d,每667m2施尿素8~10kg加氯化鉀7.5kg作分蘗肥,以后看稻苗長勢酌情追施。
5.2.5 科學灌溉 大田要做到淺水插秧,薄水促蘗,露田通氣,多次輕擱,足水養(yǎng)胎,有水層抽穗,濕潤灌溉,切忌斷水過早。擱田時要求雜交稻667m2苗數(shù)達20萬左右,多次輕擱。通過科學管水,協(xié)調(diào)水氣,以促使水稻根系生長,提高根系活力,減少無效分蘗,提高防倒能力,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從而增加產(chǎn)量。
5.2.6 病蟲害防治 播前種子進行曬種浸種消毒,移栽后5~7d,結合施肥拌入除草劑。在整個大田生長期,要重點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叢卷葉螟等害蟲,病害重點防治紋枯病。應根據(jù)田間發(fā)生情況,搞好預測預報,確定防治適期,應選用低毒高效無公害農(nóng)藥或生物農(nóng)藥,確保農(nóng)產(chǎn)品和人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