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山東棗莊 277100)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1]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但手術難度較大,操作步驟復雜。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我們將子宮肌瘤剝離器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62例擬行子宮切除術患者,年齡35~66(41.38±3.24)歲。無盆腔手術史及盆腔粘連,子宮增大均<孕10周。術前均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或分段診刮術排除子宮頸和子宮內(nèi)膜惡性病變。原發(fā)病為子宮肌瘤42例,子宮腺肌癥12例,頑固功能性子宮出血8例。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及相關指標觀察 兩組均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術前陰道沖洗3 d,清潔臍部,禁食12 h,清潔灌腸,行氣管內(nèi)插管全麻,患者取改良膀胱截石頭低臀高位。三孔法常規(guī)氣腹穿刺,氣腹壓力為14 mmHg,腹腔鏡置入檢查盆腹腔情況,經(jīng)陰道放置舉宮器以操縱子宮。處理雙附件,剪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及闊韌帶前后葉[2]。觀察組于子宮肌瘤剝離器下推膀胱至宮頸外口,并用剝離器分離下推宮旁組織,顯露子宮動靜脈,有出血處輔以雙極電凝。再轉(zhuǎn)入陰道手術,近宮頸外口膀胱溝稍下方處環(huán)形剪開陰道黏膜,分離宮頸與膀胱、直腸間疏松組織,打開子宮直腸返折腹膜,進入盆腔鉗夾切斷縫扎兩側(cè)骶主韌帶、子宮動靜脈,完整取出子宮,縫合陰道。對照組處理下推膀胱至宮頸外口、分離宮旁組織這一手術步驟時用分離鉗或沖洗器等。比較兩組下推膀胱和處理宮旁組織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觀察組及對照組下推膀胱和處理宮旁組織的時間分別為(4 ±1.1)、(8 ±1.2)min,P <0.01;術中出血量分別為(218 ±17)、(216 ±22)ml,P >0.05;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4.7 ±1.3)、(4.9 ±1.4)d,P>0.05。
子宮切除最廣泛的手術途徑為開腹,其適應證廣,暴露充分,手術視野好,切口可延長,腸管可排開,尤適用于浸潤性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有廣泛致密粘連、腫瘤較大及惡性腫瘤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技術的提高,微創(chuàng)手術越來越受歡迎。腹腔鏡手術具有機體應激反應小、切口美觀等優(yōu)點。自1989年美國醫(yī)生Rich[3]展示了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以來,微創(chuàng)技術得到跨越式發(fā)展,90%的開腹手術均可被腹腔鏡所替代。與宮外孕、卵巢囊腫的腹腔鏡手術相比,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步驟較復雜,對醫(yī)師的技術水平要求高,對手術器械有明顯依賴性。
子宮肌瘤剝離器直徑10 mm,兩末端漸扁平如木工用釬子,作用于組織的面積較大,下推膀胱和宮旁組織時如手指樣迅捷,方便。本研究在處理推膀胱、宮旁組織過程中,觀察組應用子宮肌瘤剝離器能使膀胱和宮頸迅速分離,宮旁組織迅速推開,輸尿管相對下移,同時能清楚解剖出子宮血管,從而對下一步處理子宮動靜脈奠定基礎[4],使經(jīng)陰道處理部分安全、簡單和容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對照組用分離鉗或沖洗器逐點式下推膀胱和處理宮旁組織,手術進行較緩慢,分離層次不夠清晰,且易損壞手術器械。兩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腹腔鏡手術本身具有創(chuàng)傷小和恢復快的優(yōu)點[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剝離器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可簡化子宮切除方式,降低手術操作難度,縮短手術時間,值得借鑒。
[1]李光儀.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3.
[2]戴鐘英.子宮切除術的指征及術式和手術途徑的選擇[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0,16(3):135-137.
[3]Rich H.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J].J Gynecol Surg,1989(5):213-216.
[4]姚書忠,姜紅葉.腹腔鏡子宮手術的相關解剖、手術技巧及并發(fā)癥防治[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0,26(5):324-325.
[5]金卓杏,周麗紅,黃玲聰,等.腹腔鏡與剖腹筋膜內(nèi)子宮切除術后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4,20(5):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