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鵬,石 蓉 ,,黃秋元,陳 慧 ,,龔瑩瑩
(1.武漢理工大學 信息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上海明波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OFDM調制也稱正交頻分復用調制,將經過QAM調制映射得到的基帶信號在頻域映射到多個相互正交的子載波上,然后通過反向傅里葉變換變換到時域,再經過低通濾波和上變頻等處理從天線發(fā)射[1]。為了克服反射波的干擾以及來自多個發(fā)射機的多波效應,將每一個OFDM符號的最后一段數據復制到符號的前面形成循環(huán)前綴,以防止由于多徑反射等造成第N-1個符號與第N個符號之間符號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即形成保護間隔(GI)。
由于GI是每個OFDM符號最后L個采樣的拷貝,所以每個OFDM符號的最后L個采樣和GI有相同的幅度和相位偏移,而OFDM符號的其他部分都是相互獨立的,GI和OFDM符號最后L長的部分的相關具有一個很強的峰值。本文即基于OFDM符號的結構特性提出了一種基于下采樣的模式和GI長度檢測算法,降低了硬件復雜度,便于FPGA實現(xiàn)。
DVB-T標準中,一個OFDM符號由有效數據和保護間隔兩部分組成[1],如圖1所示。
傳輸模式:2K和8K。
保護間隔:1/4,1/8,1/16,1/32。
N:與傳輸模式有關,2K模式下為2 048,8K模式下為8 192。
Q:與保護間隔有關,4種GI下的Q分別為4,8,16,32。
模式檢測即是對傳輸模式和GI的檢測,根據不同的傳輸模式和GI,共有8種組合,如表1所示。
GI和OFDM有效數據中的對應部分有極強的相關性,因此可以對表1中所示的8種組合分別計算相關值,8種結果Y0,Y1,…,Y7中最大值所對應的組合即為檢測結果。
接收到的數據中GI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對于每種模式組合,必須把所有的(N+L)個可能位置都考慮進去,每個位置需要L個相關值的累加,(N+L)個累加相關值中的最大值除以L歸一化[2]后即為該模式下的檢測結果。其檢測公式如下,其中,r(k)×r*(k+N)表示相隔N的兩個數據的相關值。所以,2 K/GI32模式的檢測公式為
表1 傳輸模式和GI組合列表
其余7種模式依此類推。顯然,此公式的硬件復雜度高,必須對其加以改進。
由式(1)知,累加的相關值要進行歸一化處理,即GI長度歸一化,此過程可以通過下采樣來近似實現(xiàn)。對于不同模式組合,都從中平均抽取相同個數的相關值累加[3],再進行比較。此即為下采樣檢測算法的基本思想。
設從每個GI中抽取a個相關值,即對整個數據作L/a倍的下采樣,相應的GI的位置也要減少[4]。因此,式(1)可修改為
其余7種模式的相關檢測值依此類推。
根據算法原理,8種組合的相關值檢測可以并行執(zhí)行,也可以串行執(zhí)行。本設計中采用并行執(zhí)行方式,即對輸入的OFDM符號數據一次計算出8種組合的相關峰值,然后進行比較,最大相關峰值對應的組合即為檢測結果。
實現(xiàn)框圖如圖2所示,以a=16為例,即每個GI位置抽取16個相關值進行累加,按2 K/GI32模式計算,即對輸入數據進行4倍下采樣。
根據上述所選的方案,具體實現(xiàn)步驟如下:
1)4倍下采樣
以2 K傳輸模式下4種GI為例,當a=16時,分別要對數據進行4倍、8倍、16倍、32倍下采樣,因此以最小間隔為準,即對輸入數據作4倍下采樣,得到所有參與運算的相關值。
2)RAM存儲
根據相關值定義,r(k)×r*(k+N)為相隔N(2 K模式為2 048,8 K模式為8 192)的兩個數據作共軛復數運算。因此RAM將第一個OFDM數據進行存儲,下一個OFDM符號到來時與從RAM中讀出的相應數據作相關運算。然后各種模式從步驟(1)得到的下采樣數據中選擇各自所需要的相關值進行累加,同時比較所有GI位置的相關累加值,最后得到的最大值即為該模式下的結果值,即mode0,mode1,…,mode7值。
3)相關峰值比較
8個檢測值計算出來后,可以先比較2 K傳輸模式下4種GI對應的值,最大值所對的GI即為2 K模式下的GI檢測值;同理得到8 K模式下的最大值及GI檢測值;然后將2 K和8 K的最大值比較,判斷傳輸模式,取對應的GI即可。
MD模塊整體時序設計圖如圖3所示。
從數據輸入到檢測結果輸出,需要經過2(8 192+8 192/4)個有效數據。MD_END為檢測結果標志,表示此處得到有效的MD_TRANS_MODE和MD_GI檢測結果。
針對計算精度和硬件復雜度,考慮有如下改進方案:
1)上述實現(xiàn)方式只進行了兩個OFDM符號的下采樣相關運算,運算精度與初始算法相比會有所下降,因此,可以做多個OFDM符號的相關值累加后再做最大值比較運算。
2)本設計中采用全并行實現(xiàn)方式,所占硬件資源比較大,可以采用半并行方式,進行資源和時間的折中處理,即先進行2 K模式的4種GI相關累加值的計算,然后進行8 K模式4種GI相關累加值的計算,得到各自模式下的最大相關值及其對應的GI,最后將這兩個相關值進行最大值比較。在半并行方式下,兩個階段(2K和8K)只有下采樣的倍率不同,相關值的選取及累加過程可以資源共享。
本設計采用Verilog HDL語言描述,為了配合RTL的測試,用C編寫了對應的MD算法的驗證程序,然后利用NC Verilog及Debussy分別進行仿真和波形觀測,仿真結果表明,MD模塊模式檢測功能正確。
本設計的所有模塊都是在Synplify Premier 8.8,ISE9.2及Xilinx FPGA XC5VLX220芯片上實現(xiàn)的。
本文提出一種下采樣算法來近似相關峰值檢測中GI長度相關值累加及歸一化處理,其FPGA實現(xiàn)在DVB-T系統(tǒng)中進行仿真驗證并集成,仿真結果表明下采樣算法檢測結果正確,減少了硬件復雜度,節(jié)約了資源,并且FPGA實現(xiàn)滿足時序、面積要求。
本文研究是在上海明波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中完成的,非常感謝公司以及各位同事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1] 黃秋芳.DVB-T標準與DVB-T標準技術分析的廣播電視信息,2009(8):67-69.
[2]TSUE Yih-Ming,Hsinchu.Mode detection for ofdm signals:USA,US2004/0240379 A1[P].2003-05-29.
[3] 解玉芳,郭里婷.DVB-T與地面數字電視國標信道估計算法分析[J].電視技術,2010,34(7):20-22.
[4] 方紹,謝顯中.基于DVB-T的OFDM頻偏估計算法及DSP實現(xiàn)[J].電視技術,2011,35(3):5-8.
周 鵬(1961-),博士,通信系統(tǒng)理論與通信網絡技術研究;
石 蓉(1985-),碩士,主要從事DVBT數字電視解調器FEC的ASIC實現(xiàn);
黃秋元(1963-),博士,通信系統(tǒng)理論與通信網絡技術研究;
陳 慧(1985-),碩士,主要從事DVBT數字電視解調器信道均衡的ASIC實現(xiàn);
龔瑩瑩(1983-),碩士,從事數字電視解調器的ASIC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