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
“集體行為”(C0llective behavior)是羅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最先使用的一個術語,被赫伯特·布盧默(Herbert Blumer)加以沿用,指那些不完全對應現(xiàn)存的社會結構(如法律、習俗和制度)而是以一種“自發(fā)”方式出現(xiàn)的社會過程與事件。它是行為模式的一種,是人群聚集的產物。群眾活動、謠言、輿論、時髦與社會運動都可算是集體行為。
集體行為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定義,即作為一種行為,它既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也不是離經叛道的,而是處于第三種狀態(tài)之中,這個時候,社會規(guī)范或付之閥如,或模糊不清,或彼此矛盾。
說到集體行為,首先要談談集體。集體有如下一些特征:(1)自愿性。人們有時會漫無目的地聚集而做盲目的行動,人群中的每一分子都擁有較自由的空間,再加上缺乏結構,往往不受現(xiàn)有的規(guī)范和標準限制。這種不安定的狀況,阻礙了結構穩(wěn)定的組織的發(fā)展,因此自愿性的參與往往導致集體行為呈現(xiàn)無結構狀態(tài)。對于這種人群的地位、角色與規(guī)范很難作出明確的界定。(2)火暴性與不可預測性。當意見含有高度的情緒,或者人群中流行著反社會、反制度的思想,而將意見付諸實際行動,往往會進入暴力的行動狀況,發(fā)生許多難以把握的現(xiàn)象。所以,一旦群眾受到刺激,而形成某種集體行為,我們無法臆測這種行為會造成什么結果。(3)過渡性。集體的存續(xù)時間是短暫的,當目的達到或者情緒緩解時,集體就會自行解散或演變成永久性的社會團體。
這樣的集體與“烏合之眾”(crowds)有什么區(qū)別呢?“烏合之眾”最早出自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Bon),作為一個貴族,他被法國大革命當中的集體行為嚇壞了,人群的非理性在他看來近乎動物情緒。勒龐指出當個人成為人群的一部分,會產生“群體心理”,個人因此似乎對自身的行為失去了意識,會做出他/她作為單個人不會做出的極端舉動。勒龐的很多認識可以被一些集體行為所證實,例如像荷蘭郁金香熱那樣的經濟泡沫就是如此。
集體行為需要情緒的力量是無疑的,但把群體冠以“烏合之眾”的蔑稱,卻也忽略了一個維度:并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負面的。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三種基本情緒:恐懼、歡樂和憤怒。尼爾·斯邁斯樂(Nell Smelser)和約翰·洛夫蘭(JohnLofland)等人由此把人群分為三個類型:驚慌的人群(這是恐懼的表現(xiàn)),瘋狂的人群(這是歡樂的表現(xiàn))和仇視的人群(這是憤怒的表現(xiàn))。
集體行為產生的條件,從大的方面講,可以有三種因素。其一是結構的因素,即起因于社會結構中,又可以分為三項導因:(1)社會團體的異質性:觀念、信仰與價值的不同,特別是資源分配不均時,最易引起集體行為;(2)政策的模糊性:如果社會政策是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上,政府就會對許多政策有意無意不做明確的決定,等著看輿論如何表示;(3)不穩(wěn)定的社會狀況或社會變遷:當傳統(tǒng)或者習慣行為方式被懷疑時,一種不穩(wěn)定的社會狀況就會發(fā)生,若現(xiàn)有的行為模式不能立刻改變以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人們往往就會在法律和制度之外聚集,并經由集體行為表示不滿。
其二是無法預測的事件。如果事情出乎意料,或者出現(xiàn)某個偶發(fā)的事件,這時往往會觸發(fā)一種集體的反應,而引發(fā)集體行為。
其三是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可迅速獲知社會各角落所發(fā)生的許多事情,進而造成情緒傳染及心理聯(lián)合,促成集體行為的發(fā)生。
社會學家發(fā)展出了許多理論來解釋集體行為。
(一)傳染理論。它認為群眾的共同態(tài)度與行為的發(fā)展,是一種傳染過程。這一理論始于勒龐。人群會對每一成員產生催眠效果,群眾會放棄個人責任心,接受并實行一種行為,導致這種行為迅速散布,類似傳染病一樣流行。這樣,人群獲得了獨立的生命,發(fā)展出一種情緒氣氛,驅使人們做出非理性的甚或暴力的行為。
(二)聚合理論。和傳染理論強調“群眾導致個人表現(xiàn)出某種行為”所不同,聚合理論認為,是那些想做某種行動的人走到一起才形成了群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這樣的人群中,人們容易發(fā)生個人解脫的潛在傾向。由此,個人潛意識的需要或欲望就容易獲得解放,因為人群分散了責任,集體行為就此產生。
(三)緊急規(guī)范理論。傳染與聚合理論偏重心理,而此理論則強調社會方面。在緊急狀況下,群眾似乎有一致性,會產生一種行為模式,可能同時被參與者和觀察者視為全體群眾的特征。這種行為模式出現(xiàn)后,就會成為支配全體情境的緊急規(guī)范,對不遵守的人造成一種社會壓力。換句話說,群眾可能是由遭遇共同問題的人所組成,但他們對解決問題的看法各自不同,最后群眾會采取多數(shù)人同意的方式,達成緊急規(guī)范,要求每個人遵守并抑制反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