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宏,劉君昂,鄧小軍,布婷婷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林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抑菌作用研究
周建宏,劉君昂*,鄧小軍,布婷婷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林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采用生長速率法初步篩選了20種植物的水提取物對油茶軟腐病菌、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影響試驗,結果表明:丁香、黃芩、蘆薈、穿心蓮、金銀花的水提物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的抑制率均可達到60%以上,其中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分別達到96.2%、98.2%;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的主要病害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林間防治效果表明,當丁香、黃芩提取物及茶皂素的體積比為1:1:1混配時,對油茶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最好,可達80%左右,同時可以將油茶的病果率降低約60%。
植物提取物;油茶;炭疽??;軟腐??;抑菌作用;植物源農(nóng)藥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國特有的食用油料樹種,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油茶炭疽病、軟腐病是油茶生產(chǎn)中最大的兩種病害,在全國各油茶產(chǎn)區(qū)均有發(fā)生。油茶炭疽病、軟腐病從油茶幼苗到成林均可發(fā)生,當病害嚴重時可產(chǎn)生苗木生長衰弱、落葉、落果等嚴重后果,是影響油茶高產(chǎn)、穩(wěn)定、優(yōu)質的最主要因素[1]。目前對油茶炭疽病、軟腐病的防治仍以化學殺菌劑為主,但過多使用化學殺菌劑會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并易使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影響茶油質量。尋求安全、低毒、高效的生物農(nóng)藥已成為當前防治油茶病蟲害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如周國英[2~4]等研制出了一種Y13微生物菌劑用來生物防治油茶炭疽病。植物提取物因其高效、低毒、低殘留等特征,從植物中尋找殺菌、抑菌活性物質現(xiàn)已成為當今開發(fā)、研制無公害新型殺菌劑的熱點之一。孔秋蓮等[5]發(fā)現(xiàn)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和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水蒸氣餾出液可有效抑制果蔬致腐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擴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的萌發(fā)。王小藝等[6]用含毒介質培養(yǎng)法測定了油茶皂素對稻紋枯病菌、白絹菌、瓜枯萎病菌菌等7種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發(fā)現(xiàn)油茶皂素在100、200 mg/L質量濃度下對瓜枯萎病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白絹菌和稻紋桔病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測定了20種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的生物活性,并將高效抑菌植物提取物進行了混配,旨在為用高效、安全的新型無公害植物源農(nóng)藥防治油茶主要病害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供試菌種
供試病原真菌為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軟腐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均由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森林保護學實驗室提供。
1.2 供試植物材料
供試植物材料見表1,其中中草藥采購于中藥店,其它植物采自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實習林場,90%茶皂素購于長沙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50%多菌靈采購于長沙農(nóng)藥有限公司。
表1 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ibi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extracts against tested two diseases of C. oleifera
1.3 植物提取物母液的制備
取供試植物粉碎樣品20 g,加200 mL蒸餾水,90℃恒溫水浴提取4 h,過濾,濾渣再用100 mL蒸餾水90℃恒溫提取4 h,合并濾液后濃縮,使終濃度為0.2 g/mL,大蒜、洋蔥稱濕重50 g,用同樣方法進行提取,濃縮至最終濃度為0.2 g/mL,細菌過濾器過濾,4℃保存,備用。
1.4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7]:分別吸取上述植物提取物1 mL,倒入已滅菌含有9 mL PDA的培養(yǎng)皿中,對照用1 mL的無菌水,待培養(yǎng)基凝固后,用直徑0.8 cm打孔器制取菌碟,用接種針將菌碟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中央,菌絲面朝下,每皿一塊,每處理重復3次,置于28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4 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以3次重復的平均值計算抑制率(對照菌落和處理菌落直徑差值與對照菌落直徑的百分比)。
1.5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預防作用
實驗共設11個處理(見表2),分別將藥液噴到2年生的油茶幼苗上,到葉片上有水滴下為止,2 d后再重復噴灑一次藥液,5 d后從油茶植株上分別采集噴過藥液的黃綠色嫩葉進行刺傷接種,蒸餾水作對照,每個處理10個重復,接種后放入培養(yǎng)皿后在28℃條件下恒溫保濕培養(yǎng),6 d后觀察結果。防治結果用病斑減少率來衡量。
1.6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
田間防治實驗地點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攸縣上云橋鎮(zhèn)趙家埔村油茶基地。油茶為自然發(fā)病,2010年4月初選取長勢相同的10年生左右的油茶林作為實驗林,噴藥前對油茶病害進行調查,然后每隔5 d噴一次藥,共噴3次藥,同時分別設無菌水和標準藥劑為對照,每10棵為一處理,每處理設3個重復。40 d后進行病情調查,根據(jù)油茶病害分級標準[8]統(tǒng)計病情指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
1.7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病果率的影響
從2010年5月起,對4月藥劑處理過的油茶,每隔一個月噴灑一次植物提取物及對照化學農(nóng)藥,同樣以噴灑無菌水作為對照,直到8月。2010年10月底,對經(jīng)藥物處理過的油茶果實進行統(tǒng)計,并計算病果率,統(tǒng)計分析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病果率的影響。
2.1 植物提取液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
供試植物水提物(20 mg/mL)除攸縣油茶外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見表1),其中丁香水提取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的相對抑制效果是最好的,分別達到96.2%、98.2%;其次黃芩、蘆薈、穿心蓮、金銀花的水提物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的相對抑制率均可達60%以上。油茶副產(chǎn)品茶枯餅粕的水提物對油茶炭疽病菌、軟骨病菌的抑制效果也可到50%左右;但攸縣油茶做為一種抗油茶病蟲害的樹種,其油茶葉水提物對油茶炭疽病菌,軟腐病菌卻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2.2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預防作用
不同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體積比的植物提取物復配物對油茶軟腐病、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見表2),其中經(jīng)體積比為1:10的丁香提取物與黃芩提取物混配藥劑處理過的油茶炭疽病病斑減少率達53%,經(jīng)體積比為10:1的丁香提取物與黃芩提取物混配藥劑處理過的油茶軟腐病病斑減少率達48.9%。
表2 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預防作用Table 2 The preven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extracts on the tested two diseases of C. oleifera
2.3 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
各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見表3。從表3可知,丁香,黃芩提取物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劑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都達到50%以上,含有茶皂素的植物提取物混配藥劑比沒含茶皂素的混配劑,林間防治效果均高出10%左右,其中當丁香提取物、黃芩提取物及茶皂素的體積比為1:1:1時,防治效果最好,可達80%左右,防治效果與化學農(nóng)藥50%的多菌靈防治相當。
2.4 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病果率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經(jīng)藥物處理后的油茶,除了噴灑了茶皂素的油茶外,病果率都有一定的減少,其中按體積比為1:1:1和1:10:1混配的丁香、黃芩、茶皂復合藥劑處理后的油茶,其病果率可減少58%左右。
表3 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Table 3 The preven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extracts against the tested two diseases of C. oleifera in the field
表4 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病果率的影響Table 4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lant extracts on the rate ofdiseased fruits of C. oleifera
通過20種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抑制作用試驗,發(fā)現(xiàn)丁香、黃芩、蘆薈、金銀花的提取物在20mg/mL時對炭疽病菌、軟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均達到60%以上,其中丁香的抑菌效果最好分別達到96.2%和98.2%。丁香、黃芩提取物和茶皂素及其不同體積比的植物提取物混配劑對油茶軟腐病、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主要病害的林間防治效果可以看出,茶皂素對油茶主要病害并沒有防治效果,但當茶皂素與丁香、黃芩提取物混配使用時,能促進其對油茶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有增效作用,從不同植物提取物對油茶病果率的影響結果分析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這與郝衛(wèi)寧[9]報道的茶皂素能作為一種極有前途的環(huán)保型農(nóng)藥增效劑是一致的。
本研究首次報道了丁香、黃芩提取物及茶皂素混配劑對油茶炭疽病病、軟腐病的抑制作用,為大規(guī)模無公害防治油茶主要病害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本實驗只對丁香、黃芩的水提物進行了初步研究,丁香、黃芩提取物中的具體有效抑菌活性成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周國英,宋光桃,李河. 油茶病蟲害防治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7,27(6):179-182.
[ 2] 盧麗俐,周國英,李河,等. 油茶炭疽病拮抗真菌的分離與篩選[J]. 經(jīng)濟林研究,2009,27(1):54-56.
[3] 宋光桃,周國英,羅秋良,等. 油茶林土壤放線菌的分離及其拮抗油茶炭疽病菌的篩選[J]. 福建林學院學報,2009,29(4):297-301.
[4] 游嘉,周國英,劉君昂,等. 油茶內(nèi)生拮抗細菌Y13菌劑研制[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30(4):131-134.
[5] 孔秋蓮,張明融,章麗麗. 中草藥提取物對兩種果蔬致腐真菌的抑制作用[J]. 保鮮與加工,2002(3):17-18.
[6] 王小藝,黃炳球. 茶皂素對7種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初測[J]. 植保技術與推廣,1998,18(6):34-35.
[7] 吳文君. 植物化學保護試驗技術導論[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8] 陳紹紅,孫思,王軍. 14種殺菌劑對油茶炭疽病的防治研究[J]. 廣東林業(yè)科技,2007,23(2):42-45.
[9] 郝衛(wèi)寧,曾勇,胡美英,等. 茶皂素在農(nóng)藥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J]. 農(nóng)藥,2010,49(2):90-93.
Research of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Plant Extracts against Major Disease of Camellia oleifera
ZHOU Jian-hong,LIU Jun-ang,DENG Xiao-jun,BU Ting-ting
(College of Fore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 Changsha 410004 , China)
Water extracts from 20 plants were selected by growth rate method for experiment on their inhibitive effect against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and Agaricodochium camell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water extracts from Syzygium aromaticu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loe vera,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Lonicera japonica against both pathogens were more than 60%. Among them,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S. aromaticum against both tested fungal topped to 96.2% and 98.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different plant extracts have prevention effects on the main pathogens. It concluded that the volume ratio of the extracts of S. aromaticum, S. altissima and tea saponin was 1:1:1, it’s protection effects on C. oleifera in the field were the best (around 80%) and diseased fruit rate could decrease by 60%.
plant extracts; 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 soft rot disease; bacteriostatic action; Botanical pesticide
S763.1
B
1001-3776(2011)02-0065-04
2010-12-06;
2011-01-31
國家科技支持計劃項目(2009BADB1B0204),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jīng)費項目(201004003)
周建宏(1985-),男,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森林微生物與生物源農(nóng)藥研究;*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