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葉
愚人節(jié)那天,居然下雨了。寢室里很安靜,其間卻蘊含著一種莫名其妙的隱隱的躁動。我知道她們其實都把關(guān)注的焦點,聚集在我手中的這封情書上。
愚人節(jié)大約是我們在校時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了。在這個“舶來節(jié)”里,我們可以隨意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肆無忌憚地制造出一些爆冷的惡作劇,釋放一下平日里在校章班紀(jì)、淑女條規(guī)下拘禁已久的活潑和瘋狂。我們曾在餐廳門口貼了一張“持學(xué)生證免費看電影”的通知,讓全校一半的學(xué)生到健康影院門口散了散步;曾在校廣告欄上貼了一張“男生宿舍104出售方便面”的啟事,讓那個揪過我們小辮子的教務(wù)處副處長半個月不得安寧;也曾給隔壁班的兩個男生寫過一模一樣的匿名情書,讓他們在同一地點羞澀相遇,共落陷阱……
今年是我們在校的最后一年,大家似乎都被即將離別的感傷籠罩著,失去了炮制新聞的興致。我卻出乎意料地接到一封精致的情書。信的末尾居然還有署名——是那年被我們捉弄過的兩個男生之一。
報復(fù)的用意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實,我對這個男孩子的感覺挺好的。自從“情書風(fēng)波”以來,他不但沒有生我這個主謀的氣,見了我反而有一種“不打不相識”的親切和寬容。在路上相遇,我們會很高興地閑聊幾句,還換看過兩次書,在一次校園舞會上跳過兩支舞。他似乎不大愛說話,一說話就臉紅,很靦腆的樣子,溫厚得像個兄長。他的信寫得很認(rèn)真,一點兒也沒有調(diào)侃的意思。我承認(rèn)我很動心,卻不敢相信,因為今天是愚人節(jié)。
我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把信公布了。大家群策群力,最后商定:將計就計,按時赴約。但無論他說什么,都不要答應(yīng),也不給他一絲緩沖的余地。要毫不留情,決不手軟,堅決把他打個落花流水。
約會就在今天晚上。雨很有節(jié)奏地落著,不緊不慢,冷冷清清。暮春的雨,有幾分溫暖,又有幾分傷懷。我忽然有些猶疑。萬一他不是騙我的呢?萬一這是真的呢?萬一他不知道今天是愚人節(jié)呢?萬一……可萬一是假的呢?這個問題的肯定答案比其他后果都要嚴(yán)重。
我不能用自己的感情去做冒險的實驗。女孩子的自尊是玻璃做的,無意中的冷落尚且難以忍受,何況是有意的摔打!
該起程了。室友們?nèi)w起立,莊重地送我,像送我赴戰(zhàn)場一般。我必須是勝者,他注定是敗者。這樣的戰(zhàn)斗真是滑稽,卻又不那么滑稽。我忽然覺得十分難過,為他,也為自己。也許,我已經(jīng)到了開不起玩笑的年齡,但是,今晚不。
“戰(zhàn)場”是學(xué)校附近的一家冷飲店。我進門時,看見他正坐在一張靠墻的桌邊等著,白襯衣,紅毛衣,很精神、很俊朗的樣子。
我低著頭,不敢看他。他叫了兩杯熱果汁。我們好久都沒有講話。
“今晚沒課?”過了一會兒,他很笨拙地問。
“沒有?!蔽艺f。忽然想笑。鬼都知道,我們學(xué)校晚上從來沒有課。
“那封信,你看了?”
“嗯?!?/p>
“你怎么想?”
我低著頭,無法回答。
“……好久了。我是真心的……”他低低地說,“怕畢業(yè)了就沒有機會了……”
我依舊沉默著。
“也許,你對我還不夠了解。不過,我們還有時間,你可以……”
“不必了?!蔽医K于說。
“為什么?”
“因為今天是愚人節(jié)?!?/p>
他怔在那里:“我沒想到……我不是……其實我是……”
“對不起?!蔽艺酒鹕怼N覜]有理智去辨析,沒有勇氣去面對。我不允許自己再猶豫。
我拿起傘,走出門。他跟出來,傻乎乎地舉著傘,卻沒把傘打開。雨水打在他的臉上和衣服上。他追上我,走在我前面,面對著我。我不管不顧地向前走著,他后退著在我前面走著,始終面對著我。我盯著路面,看見他的褲管上沾滿泥水。
玩笑開得太大了,我想。我忽然很想哭。我想提醒他打開傘,可無法開口。我怕自己一開口,心中的堤岸就會崩潰。
走到校門口時,他攔住了我。
“你干什么?”我嚴(yán)厲地喝問。要知道,我根本不想用那樣的語氣。
他怔怔地望著我,滿面雨水——或是淚水。
眼淚忍不住涌出眼眶,我低下頭。
“對不起,對不起?!彼f,“是我在自作多情,是我在單戀?!?/p>
我淚如雨落。我怎么可以讓他受到這樣的傷害?
不知站了多久,我抬起頭,他已離去。他那固執(zhí)的眼神卻鐫刻在雨里。也許,他是真的想了解我、接近我,這并沒有什么錯,錯的是今天是愚人節(jié)??v使他是真的想用愚人節(jié)來為失敗找條退路,這也沒什么錯,錯的是他選擇了我。我造成了他的失敗,也造成了我的失敗。我們都失敗了。他明敗,我暗敗。
畢業(yè)酒會上,他舉著酒杯來到我身邊。我們碰了碰杯,他無言地離去。
每年暮春,我都會想起愚人節(jié)的那場雨,想起那場被沖擊得如落花流水似的愛情。春天是愛情最易萌生的季節(jié),也是愛情最易凋零的季節(jié)。春天里的故事,無法傷悲。
最后一個愚人節(jié),是青春里的一則黑色幽默。
(司志政薦自《坐在我的左邊》中國青年出版社圖/勾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