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蓮
150幅畫作,30年間,只剩下63幅。
湖北浠水籍著名畫家聞鈞天不曾料到,當年滿腔熱情地貢獻畫作支持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他逝世25年時卻被發(fā)現(xiàn)那些畫作早已流失經(jīng)年。浠水縣文化館館長徐良向媒體表示,他去年上任時只剩下63幅,前任領導給他的解釋是,部分畫作被領導送人了。
“這與我們的初衷相悖?!甭勨x天的兒子聞立圣在電話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聞立圣也是一名畫家,今年已經(jīng)65歲,他說,通過媒體報道知道這個情況后,他感到很糾結,也很失望。
不過,這位身在武漢的善良老人,仍然寄希望于當?shù)卣嘈潘麄兡軌蛱幚砗眠@件事情?!安粫淖儗亦l(xiāng)的熱愛。”電話那頭,聞立圣的語調(diào)頗為復雜,“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p>
父子捐畫
在湖北省黃岡市的浠水縣,有一個村莊叫聞家鋪。在這個位于巴河鎮(zhèn)望天湖畔的村莊,聞姓是一個大族,同時還是一個書香世家。1900年出生于此的聞鈞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的嫡堂弟,兩人僅一歲之差。早年,二人同堂共讀,互有熏染。
聞鈞天擅長中國畫,對文史、繪畫、書法、金石皆有研究。他的山水畫法出于江南名家蕭俊賢門下,花卉畫法等又得國畫大家陳師曾、梁公約指授,并有所創(chuàng)新,且詩、書、畫、印相得益彰。解放前,在他任國民黨內(nèi)政部司長期間,仍然以很多時間致力于書畫研究,并兼任文藝院校的國畫教職。
聞鈞天的作品,大多生活氣息濃郁,多能結合時代背景反映現(xiàn)實,比如戰(zhàn)爭中逃難的難民、臺灣問題等均能成為他的作品題材。聞立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聞鈞天于1986年12月逝世后,這位一生坎坷的老人獲得了官方很高的評價,獲得的稱號有著名藝術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老朋友等等,有關部門甚至專程到家里詢問要不要安息在公墓。
1981年,正值撥亂反正的敏感時期,浠水縣政府向聞鈞天父子求畫。聞鈞天和兒子聞立圣,一起創(chuàng)作了150幅國畫,捐贈給浠水縣文化館。其中,聞鈞天先生的畫作有100幅?!吨袊侣勚芸帆@悉,最初的捐贈起因是浠水當?shù)乜铩朵凰乃嚒沸枰Y助,這本刊物后來更名為《紅燭》,與聞一多先生的詩集《紅燭》同名。
今年84歲的朱泗濱,時任浠水縣文化館副館長,他和館長馬春應、文化輔導干部鄭國寰一起從武漢取回這150幅畫作。關于這次捐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辦的周報《團結報》,在1981年7月11日進行了報道。
這篇名為《老畫家聞鈞天向家鄉(xiāng)贈獻畫作》的報道稱,武漢市政協(xié)委員、市民革常委、市文史館館員八十二歲的著名老畫家聞鈞天同志和他的兒子聞立圣,最近向他們的家鄉(xiāng)浠水縣贈獻了自己的國畫作品150幅,受到武漢文藝界和家鄉(xiāng)人民的贊揚。報道還表示,聞老先生雖年事已高,精力減退,但仍然每日堅持揮筆寫字作畫。
聞立圣出生于1946年,師承父親聞鈞天,也是一位畫家。一年多以前,他在湖北省博物館參加了一個會議,這個會議希望能夠號召老畫家、老藝術家身后將自己的作品捐獻出來。不過他發(fā)現(xiàn)與當時情勢不同,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再愿意捐贈?!拔耶敃r表態(tài),聞老(聞鈞天)的作品我愿意捐贈,其他名家的畫作我也愿意去換來捐贈?!甭劻⑹フf,他對自己是聞家人很驕傲,仍然熱衷于支持家鄉(xiāng)的文化建設,也希望中國畫的教育能夠繼續(xù)下去。
畫作存在館長家
盡管當時參與了捐贈,聞立圣已經(jīng)不太能夠記得到底捐贈了哪些畫作,后來也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近日,湖北當?shù)孛襟w披露:30年前的150幅畫作,如今只剩下63幅。
發(fā)現(xiàn)畫作流失,最先要求追蹤調(diào)查畫作下落的,是今年已經(jīng)84歲的朱泗濱。朱泗濱是唯一一個健在的當時接受畫作捐贈的人,去年起,他想要為1986年逝世的聞鈞天在25周年時籌辦一個畫展。當他回到文化館協(xié)商此事的時候發(fā)現(xiàn),畫作大多已經(jīng)流失。這讓朱泗濱備感意外,他一邊向有關單位領導反映此事,一邊查找檔案記錄追蹤下落。
朱泗濱反映的問題起初似乎并沒有得到有效回應?!皞€別領導不太重視,拖了年把。”9月6日早晨,清瘦高大、但腿腳已然不太利落的朱泗濱,在浠水縣一個老舊的居住樓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無奈之下他才不得不訴諸媒體。
“就在消息見報的晚上,縣委書記親自掛帥,帶領縣紀委、宣傳部、公安局、文化局的干部,一一登門道歉,并組成了調(diào)查組全力追查字畫的下落,第一天就追出了51幅?!敝煦魹I對現(xiàn)在的進度比較滿意,他甚至認為估計很快就能有最終結果。
不過,浠水縣委宣傳部并不完全認可這種說法。浠水縣縣委宣傳部新聞科長王峰9月6日上午在辦公室里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在媒體報道的一個月之前,浠水縣紀委已經(jīng)立案調(diào)查了,而在更早的一年前,文化系統(tǒng)的紀檢部門也已經(jīng)開展相關調(diào)查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獲悉,1981年浠水縣文化館從武漢取回150幅畫作之后,曾經(jīng)存放在文化輔導干部鄭國寰家里,此后30年間,雖然多次人事變更,但大多時候畫作都是存放在時任文化館館長家里。此間,歷任文化館長有馬春應、胡勁松、宋愛民、張少華、陳云富、周金林、徐良。其中,馬春應和張少華、胡勁松任館長期間畫作基本沒有流失,宋愛民期間可能流失了六七幅、陳云富期間流失三幅、周金林在任期間流失較多。據(jù)悉,這次專案組三天內(nèi)就追回的51幅畫作,就是從周金林家里追回的,另有8幅已經(jīng)送人。
浠水縣文化館館長徐良去年7月23日上任,9月6日下午他在辦公室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現(xiàn)在不方便談論任何與畫作有關的話題。當記者求證文化館一貫如何保存這些捐贈畫作,以及他接任文化館館長時到底有多少幅畫作,他均以此事敏感而調(diào)查結果尚未出來為由拒絕表態(tài)。
該縣文化局局長閆桂華也拒絕透露任何信息,9月6日晚上他在電話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此事紀委已經(jīng)立案調(diào)查,在最終的調(diào)查結果出來之前不做任何表態(tài),他還表示預計本月底會有最終調(diào)查結果出來。
不僅如此,浠水縣相關單位如今均對聞鈞天畫作三緘其口?!吨袊侣勚芸酚浾哌€分別聯(lián)系采訪了浠水縣紀委、公安局以及上任文化館館長周金林,均未作任何實質表態(tài)。
官方的刻意回避并不能掩蓋疏于管理的事實。浠水縣縣委宣傳部新聞科長王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現(xiàn)在文化館存有63幅畫,追回50多幅,還有10幅收藏在浠水縣博物館,現(xiàn)在決定把所有的畫都移至博物館保存?!耙驗槲幕^和博物館的制度不一樣,博物館無論是設施、管理、安保,都要好很多,文化館確實是失職了?!蓖醴逭f,等所有畫作全部追回后,還將一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再統(tǒng)一移交。
聞立圣通過媒體知道畫作流失之后,他也很快就接到了浠水縣方面的電話致歉,這讓他相信當?shù)卣欢〞咨铺幚怼2贿^,他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如果確實有畫作無法追回,他愿意親自補齊那些畫。盡管心中浮現(xiàn)出這樣的念頭,已經(jīng)65歲的聞立圣覺得真要付諸實施還是困難重重:“首先,我已經(jīng)是個老人了,社會活動又多;更大的障礙在于傷感,對老人的懷念之情無可抑制。”
(實習生姜婉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