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
1
有一個心理測驗是這樣的,當你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前往,然后突然遇見了一片森林,森林的入口處有兩條分岔,一條的遠處隱隱有炫目的燈光,以及歡愉的歌聲;一條的遠處消失在黑暗的盡頭,一片無休無止的寂寞,那么你的選擇是什么?
2
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善良的一方,而站在自己對立面的人,一定是邪惡的、討厭的、內(nèi)心陰暗的。
就像站在善惡兩極的中間地帶,我們一定是面朝善的那一處,而背對無窮無盡的惡。
這些其實都來源于我們與生俱來的強大本能:保護自己、防備敵人、存活下去。
當你到達某一個年紀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聽見自己身體里,某一種類似沙漏的聲音,那是你的青春和妄想,正在飛快地流逝。
人會慢慢地變老。
在我們以前的定義里,外公外婆,正在漸漸地變老。
而現(xiàn)在,我們覺得父母正在漸漸地變老。
而當某一些時刻,你會覺得,甚至是自己,也在漸漸地變老。那種類似沙漏的聲音,很清晰地跳動在身體里面,像是一種摻雜著寧靜悲傷的囈語。
漸漸地不再喜歡熱鬧的KTV和喧嘩的夜店,哪怕記憶里的高中畢業(yè)聚會依然鮮活,KTV滿屋子飛甩的啤酒泡沫,和混雜著尖叫和哭喊的醉后心聲。朋友的聚會往往被安靜的下午茶代替,小區(qū)里顧客稀少的“甜蜜生活”是我們幾個經(jīng)常的去處。玫瑰茶或者凝神茶,討論的話題偶爾會突兀地出現(xiàn)婚姻或者小孩這樣的字眼。
如果人生的路途真的類似這樣,走到某一定的時候,你會面對到這樣一個“接受老去”和“堅持年輕”的分岔口,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一邊是依然歌舞升平的璀璨熱鬧,一邊是即將靜默無聲的緩慢長路。
3
也許所有的人都沒有注意到過,我們聽過的那些美好的童話、善良的傳說、感人的故事,所有的這些都有一個如出一轍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么我們所生活的當下,是不是早就是一片荒蕪的沙土,善良根植在另外一顆遙遠的行星,而自私和惡毒是頭頂厚厚的烏云。
遠處傳來的遙遠年代的洪荒之聲,它們在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有很多很多的照片我自己都沒有看見過。
在我們并沒有這樣成熟的時候,我們使用的詞語是“世界”,“天下”。
而現(xiàn)在,我們開始講述人間。
煙火這個詞語,在無數(shù)華麗的悲傷的文字里出現(xiàn)過,夜空里展示它們的寂寞和悲傷。
但是很多時候這個詞語并行在人間之后,變成“人間煙火”這樣一個有時候溫暖有時候冷漠的成語。
陪君醉笑三萬場,不訴離殤。
那么多的過去,我已經(jīng)不愿意再提起。和過去比起來,未來的未知與強大,足夠耗空我們所有的精力。如果心有余力,在某些寧靜或者舒緩的場合,可以重新閃回一些過往的片段,那些如同閃光寶石一般鑲嵌在年少身軀上的記憶,在黑暗里呼吸般地明明滅滅。
所有關(guān)于我們的記得,都敵不過將來所有關(guān)于我們的忘記。
在這殘忍的人間,在這冷漠的人間,在這虛榮的人間,在這浮華的人間。
在這溫暖的人間,在這感恩的人間,在這樸實的人間,在這永恒的人間。
4
那個心理測驗是這樣的———
當你選擇了那條遠方有炫目燈火歡愉歌聲的分岔,那么你是一個活在回憶里不愿意面對改變的軟弱的人,你念念不忘以前的美好時光,不愿意前往未知的未來。你貪圖熟悉的環(huán)境不愿意改變,但最后卻會被改變弄得措手不及,內(nèi)心無法承受巨大失望。
當你選擇了那條消失在黑暗盡頭與永恒靜默的分岔,那么你是一個對過往不太懷念的人,客觀、理性、甚至有些冷漠。對未來懷著各種不好的預(yù)感和打算,但是卻偏執(zhí)地前往,你最后往往會孤單一人,封閉內(nèi)心。
殊途同歸。
是否在人間的這樣一條漫長道路上,停下來才是最好的選擇?
(聶勇摘自《青春美文》2011年第5期圖/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