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羆 姜峰
赫爾巴特說個性是教育的起點,興趣是教育的基礎;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長,即經(jīng)驗的改造;蘇格拉底以及盧梭、布魯納等認為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探索。世界著名教育家對教育方法做了不同的詮釋,然而后人也在不斷研究、探索實現(xiàn)其教育理念的方式、方法。簡單的多媒體教學課堂無疑是伴隨著當代科技、文明的進步應運而生的主流教學表現(xiàn)形式。
簡單多媒體教學課堂,即將電腦及網(wǎng)絡、投影設備、音響設備等多媒體技術組合在一起并融入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一種現(xiàn)代教育方式。在國內(nèi),各中小學廣泛應用,特別在大學幾乎所有課堂均采用多媒體。它不僅表現(xiàn)了時代的氣息,而且為優(yōu)化教學質量,更好的實現(xiàn)教育目的做了重要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出現(xiàn)使接受教育者相對于傳統(tǒng)口授、粉筆、黑板的教育模式,潛能得以更大程度的激發(fā)。當然,多媒體教學的成就與其獨特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第一,知識系統(tǒng),明顯提高了教學課堂效率;無可厚非,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準備、整理、思考。以一種“無形”的方式使老師在課堂上讓知識系統(tǒng)化,授課語言精練化,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明朗化。再者,教學過程中用粉筆課堂板書或制圖將會耗費僅有的45分鐘,若采用電子文檔或制圖軟件無疑會產(chǎn)生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看來,無論是時間利用效率還是學生的接受效率在課堂中都會有大大提高。
第二, 多媒體教學課堂觸動學生多種感官,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其注意力;1964年,加拿大有一位著名傳媒研究者說:媒體是人體的延伸。他認為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話筒是嘴巴的延伸,收音機時耳朵的延伸,電子計算機是人大腦的延伸;當我們在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些設備的時,給予了學生多感官的學習活動,在學生看來知識變得更加具體、感性。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它最大限度的從不同角度和感官幫助了學生獲得豐富、典型的感性認識,把書本知識和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就指出“要先示事物,后教文字”,其實是個先引起學生興趣,集中其注意力,再教之以抽象的事物。這樣更加符合人的認識過程。
心里學調(diào)查表明:人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在學習比率中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0%。就注意力比率而言,人們在學習中,使用視覺媒體,其注意力集中的比例為81.7%,使用聽覺媒體是54.6%,很明顯視覺感觀在人接受知識過程中表現(xiàn)了巨大作用。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多媒體教學課堂對學生來說不僅是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易于接受,而且是發(fā)展觀察力、拓寬視野、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良好平臺。
第三,多媒體材料的儲存、積累性;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技術屬于電子科技,它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傳統(tǒng)的紙,可以任意存儲或復制。首先,說其存儲性,“存”即使一種積累,就如我們?nèi)祟惖奈幕瑁峭ㄟ^千百代不斷積累、傳承的結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可存儲性賦予了它將前人的經(jīng)驗和教訓積累并再次展示在教學過程中,后人不斷完善教育方式、方法,不斷優(yōu)化教育質量,極大推進了人類教育業(yè)的興旺。
而其可復制性,為傳播合理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條件,無論在世界的那個角落,只要有多媒體技術,我們就可以共享其承載的教學PPT等教學資源,擴大了知識的交流面,為廣大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知識提供了便利。
第四,多媒體是隨時隨地可重復的、再現(xiàn)的知識傳遞媒介;與傳統(tǒng)教學中黑板、粉筆不一樣,現(xiàn)代教學課堂中的演示、幻燈片等可以在課后為學生提供溫習鞏固的資料?!墩撜Z》中有溫故而知新,俗語有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它同時“搭載”了這兩句話。在課堂上的時間往往是有限的,要完全理解所學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存在困難的。這些教學資料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寶貴的,它可以幫助認真聽過講課的同學再現(xiàn)課堂45分鐘的情景,反反復復讓自己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教育學家對教育目的做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其實淺顯的來說,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學生在學校里、課堂中更快、更好的掌握應學的知識。以上結合多媒體的特點闡述了多媒體教學課堂實現(xiàn)這一目的優(yōu)越性,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加快了而且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在有些時候它的弊端依然難以隱藏,被批評。
第一,過于依賴,有些時候多媒體課堂上沒有或淡化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雖然,多媒體作為一種科技媒介可能已經(jīng)部分或全部承載了教學內(nèi)容,但是,它終歸只是良好的工具;需要人去運用它,讓它發(fā)揮更大的效力、更好服務學校教育。例如,在課堂中,有部分老師完全放棄了粉筆和黑板,過于依賴教學ppt,很容易使學生因為其局限性(如多媒體不可能將一些解題思路完全展現(xiàn)出來)而看不懂或不能很好的理解幻燈片中的圖片或文字,很容易抹殺學生建立起來的興趣,長期采取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教學效果必然導致學生厭惡情緒。不但沒有體現(xiàn)多媒體教學課堂的優(yōu)越性,而且教學成果不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
第二,陳舊的多媒體設備對學生耐性和視力是一種挑戰(zhàn);當多媒體設備出現(xiàn)時間用久以后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故障,教師的所有授課資料全在U盤中,沒有了傳播體,怎么上課?這與我們依賴電腦道理一樣,沒有了它我們的生活不知道是什么樣子。檢修則是浪費課堂時間,考驗學生耐性;雖然發(fā)生概率較小,但是確實存在。其次是投影機的燈泡,時間長了投影在幕布上模糊不清,對學生視力影響較大。而且,燈泡價格昂貴,壽命短,所以花費較大。
所以利用好多媒體,對我們老師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克服“現(xiàn)代化”的照本宣科,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特別是在制圖教學過程,有時ppt只能當掛圖使用,他還需要大量的語音描述,對我們的后勤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確保設備的正常使用,必須利用下班的時間檢查設備。
儒家對學習的觀點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今天,我們運用的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說是對這種學習過程的繼承和靈活應用。所以將它植入老師與學生之間,運用得好,不僅可以使老師和同學互融,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熱情、提高了課堂效率、使資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另一不可忽視的是,它使我們教育方式方法積累并不斷完善,教育智慧得到了又一新的傳承途經(jīng)。
我們不能掩飾的是它畢竟是“教育工具”,它的好與壞很大程度還是由人來決定,進而,倘若我們教師能夠認真準備課件,把握教學重點,明了教學內(nèi)容,多媒體教學課堂將會在大學乃至中學小學獲得廣泛親睞。看過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倍嗝襟w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給了所有老師難得的“東風”,只要將其用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及充分的準備,就能有最佳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平等編著·教學媒體概論·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7
[2]朱德全 易連云主編·教育學概論·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