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寶聚博士診病手記(三十三)辣椒疫病初侵染來源、傳播途徑及防治技術(shù)

      2011-05-21 14:49:52江厚春王滿意呂國華李寶聚
      中國蔬菜 2011年5期
      關(guān)鍵詞:田塊霉菌病原菌

      江厚春 朱 輝 王滿意 呂國華 李寶聚

      辣椒疫?。≒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辣椒生產(chǎn)上一種世界性分布較廣的毀滅性病害,該病發(fā)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嚴重制約著辣椒生產(chǎn)。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fā)現(xiàn),中國最早于1940年報道此病在江蘇發(fā)生,此后陸續(xù)有相關(guān)報道,且表現(xiàn)為逐年加重的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辣椒疫病在全國各地的溫室、大棚和露地普遍發(fā)生,弄清其初侵染來源、傳播途徑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技術(shù)成為當務(wù)之急。

      1 發(fā)病癥狀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在辣椒的整個生育期各部位均可發(fā)病。

      1.1 幼苗癥狀 幼苗發(fā)病表現(xiàn)為立枯狀,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莖倒伏,有的莖基部呈黑褐色,最后枯萎死亡(彩色圖版1、2)。

      1.2 成株期的根部癥狀 根腐型爛根,須根少且易斷,主根、側(cè)根及須根的表皮易剝離,木質(zhì)部變?yōu)榈稚ú噬珗D版3);莖基部腐爛(彩色圖版4),形成水漬狀或環(huán)繞莖基部的病斑,表皮組織疏松易剝離,木質(zhì)部變色(李寶聚 等,2008)。溫室、大棚及露地的辣椒栽培中,尤以根腐型疫病發(fā)生最普遍(彩色圖版 5)。

      1.3 成株期的葉片、果實癥狀 土壤中的病原菌通過雨水飛濺到葉片上,或發(fā)病果實、葉片上的孢子直接飛落到葉片上引起發(fā)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3 cm,邊緣黃綠色,中央暗褐色,濕度大時,可見白色霉層(彩色圖版6)。植株上的病原菌通過維管束系統(tǒng)侵染果實,多從果柄部開始發(fā)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斑,迅速變褐(彩色圖版7),全果腐爛,濕度較大時,病部產(chǎn)生白色緊密霉層(彩色圖版8),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條斑,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果實發(fā)病初期僅表現(xiàn)為果肉腐爛,表皮不破裂也不變形,最后脫落。如遇晴天,果實變成暗綠色干果,掛于枝上,果內(nèi)有白色菌絲和孢子囊(彩色圖版 9)。

      2 初侵染來源

      2.1 種子帶菌 我們采用辣椒疫霉菌胎座注射法對辣椒果實進行處理,于接種后對帶菌種子的傳病情況進行調(diào)查研究。辣椒種子感染疫霉菌后,活力下降,導致發(fā)芽率降低。疫病種子發(fā)芽后播種于土壤中,會有一部分不能出土,腐爛在土壤中,成為當年或翌年的病殘體;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長階段會持續(xù)地發(fā)生疫病,因此認為帶菌種子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之一。

      另外,我們進行了辣椒疫病的系統(tǒng)侵染試驗,辣椒植株在莖部人工接種后,病原菌會沿著維管束進行雙向侵染,之后植株發(fā)病萎蔫。將發(fā)病植株上的果實剖開,能觀察到種子上布滿白色的菌絲,經(jīng)顯微鏡鏡檢,鑒定結(jié)果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同時,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對辣椒種子進行檢測,能分離到辣椒疫霉菌。此試驗表明土壤中的病原菌,通過莖基部傳播到植株上,再通過維管束傳播到果實的種子上,導致種子帶菌。

      2.2 土壤帶菌 我們采用辣椒疫霉菌人工拌土法對土壤進行處理,于接種后對菌土中種植的辣椒植株發(fā)病情況以及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辣椒植株在帶菌土壤中會持續(xù)發(fā)病,直到定植4個月時,植株發(fā)病才處于穩(wěn)定,此時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對土壤中的病原菌進行誘集檢測,能分離到辣椒疫霉菌,因此認為帶菌土壤也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之一。

      2.3 土壤中的病殘體 病原菌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長時間存活,越冬后的病原菌只要溫、濕度條件適宜便可萌發(fā)進行初侵染。

      2.4 苗木 帶病幼苗遠距離調(diào)運是無病地區(qū)的主要初侵染來源之一。

      3 傳播途徑

      3.1 雨水和灌溉水傳播 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病株病部產(chǎn)生的孢子囊,都可借雨水飛濺到底部的葉片而傳播到其他辣椒植株上。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可隨灌溉水在田間進行傳播。

      3.2 氣流傳播 發(fā)病植株上的孢子囊可隨氣流在田間進行傳播。

      3.3 農(nóng)事操作傳播 農(nóng)事操作人員在發(fā)病田塊行走后攜帶病殘體、病土以及發(fā)病植株上的孢子囊,傳播到本田塊或其他田塊。用于翻地等的一些農(nóng)機具也可以傳播病原菌,在一些辣椒疫病多發(fā)的田塊,土壤中積累了大量的病原菌,農(nóng)事操作人員在積累大量病原菌的田塊進行操作后,沒有對農(nóng)具消毒,再到無病原菌或病原菌少的田塊進行農(nóng)事操作,病原菌便隨著農(nóng)具帶到了相對健康的田塊。

      4 檢測技術(shù)

      4.1 選擇性培養(yǎng)基檢測技術(shù) 國內(nèi)外分離辣椒疫霉菌時側(cè)重點在于使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Larkinetal.,1995),其利用病原菌耐營養(yǎng)貧乏的原理,在滿足病原菌生長的基礎(chǔ)上盡量簡化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成分,以造成一種營養(yǎng)貧乏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雜菌的生長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對辣椒疫霉菌生長影響不大。選擇性培養(yǎng)基內(nèi)還加入了抑制雜菌生長的化學藥劑,如抑制細菌生長的各種抗生素(氨芐青霉素等)和抑制真菌生長的各種殺菌劑(五氯硝基苯等)。

      我們配制了辣椒疫霉菌的專性選擇性培養(yǎng)基,其配方為:匹馬霉素10mg、氨芐青霉素250mg、利福平10mg、五氯硝基苯100mg、惡霉靈100mg、多菌靈10mg,可有效地從病株不同部位的組織、帶菌土壤和辣椒疫病種子中分離出辣椒疫霉菌(表1)。

      4.2 免疫學檢測技術(shù) 近十幾年來免疫學技術(shù)在病原菌的檢測方面發(fā)展較快,顯示了常規(guī)方法所不具有的優(yōu)點:① 簡單、快速、準確、靈敏;② 可檢測未顯示癥狀時的病原菌;③可檢測癥狀不典型或與其他病原菌復合侵染時的情況;④可定量檢測病原菌;⑤可同時檢測大量樣品;⑥可制成試劑盒。因此,在田間進行檢測診斷時,無需對病原菌進行分離即可進行準確、快速的檢測。

      表1 辣椒疫病種子病原菌分離情況

      我們運用免疫學技術(shù),建立了檢測辣椒疫霉的間接 ELISA(I-ELISA)和斑點 ELISA(Dot-ELISA)方法。這兩種檢測方法的穩(wěn)定性好、特異性強,檢測靈敏度高,可用于田間實際檢測。

      4.3 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shù) 近年來,聚合酶鏈式反應(yīng)(PCR)方法已被成功地用于檢測和鑒定病原菌。其中在以PCR為基礎(chǔ)的方法中,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術(shù)已被證明是簡單且可靠的技術(shù),用于量化病毒、細菌、真菌和卵菌植物病原菌,正越來越多地應(yīng)用于植物病原菌檢測。

      我們建立的Real-timePCR方法可以成功地用于定量檢測辣椒種子中的疫霉菌。對模擬的不同帶菌率的種子進行檢測時,能夠定量檢測其帶菌率為1/105。

      5 防治技術(shù)

      針對上述辣椒疫病的初侵染來源及傳播途徑,溫室大棚及露地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yīng)的綜合防治措施,從而更好地防止辣椒疫病的發(fā)生和蔓延。

      ①針對種子傳播,可采取播前種子消毒。采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小時,取出用冷水沖洗后催芽播種,可有效降低種子帶菌率。

      ②針對土壤以及土壤中病殘體的傳播,可采取土壤高溫消毒。溫室、大棚在高溫季節(jié)(6~8月)氣溫達35℃以上時,每667m2施入切碎的麥秸或稻草500kg及有機肥5000kg左右,然后翻地、灌水、覆膜,再蓋嚴棚膜,密閉15~20天。有條件的可采用石灰氮進行土壤消毒。另可采取土壤浸泡消毒,即做畦灌水,浸泡土壤20天以上。

      ③針對苗木傳播,可在定植之前用藥劑噴淋辣椒植株,杜絕帶菌苗定植。

      ④針對灌溉水傳播,可采用高畦栽培,防止辣椒莖基部被淹;針對雨水反濺傳播,可采用行間覆膜,膜下滴灌,減少辣椒莖基部葉片與水直接接觸。

      ⑤針對農(nóng)事操作的傳播,田間若有病株,一定要等露水下去后再進行農(nóng)事操作,農(nóng)事人員在活動完畢后,應(yīng)及時對衣服、鞋子及農(nóng)具等進行清洗消毒,防止將病原菌帶入無病田塊。

      ⑥針對田間病株的傳播,應(yīng)及時清除中心病株,并進行藥劑控制。我們利用28種殺菌劑進行了辣椒疫病的離體和活體藥劑篩選。試驗結(jié)果表明,選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效果顯著,可在發(fā)病初期用藥劑噴淋植株莖基部和地表,能有效防止初侵染。辣椒生長中后期可采用藥劑灌根進行防治,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每株50mL,每隔15~20天施藥1次,連施2次,能有效防止再侵染。

      李寶聚,石延霞,王滿意,朱輝.2008.辣椒根腐型疫病診斷與防治.中國蔬菜,(6):55-56.

      Larkin R P,Ristaino J B,Campbell C L.1995.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hytophthora capsici in soil.Phytophthology,85:1057-1063.

      猜你喜歡
      田塊霉菌病原菌
      “施肥寶” 微信小程序端設(shè)計與實現(xiàn)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田塊尺度上的農(nóng)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勻性*
      土壤學報(2019年6期)2020-01-15 07:59:44
      土地整治項目中土地平整設(shè)計技術(shù)研究
      山西建筑(2019年5期)2019-04-12 01:52:34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殼聚糖對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體外抑制作用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離純化及酶學性質(zhì)
      丰顺县| 长治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隆县| 龙陵县| 长泰县| 扎兰屯市| 古蔺县| 黄冈市| 阿勒泰市| 台北县| 搜索| 泰来县| 化州市| 石家庄市| 鹿泉市| 开化县| 广州市| 漳平市| 南乐县| 安丘市| 中方县| 汨罗市| 日照市| 泽州县| 抚顺县| 平度市| 汝阳县| 杭州市| 东光县| 双鸭山市| 宿松县| 改则县| 南漳县| 乐安县| 固阳县| 安阳县| 宁城县| 平舆县| 报价| 屏山县|